- 相關推薦
收入情況調研報告范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收入情況調研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收入情況調研報告范文1
一、罰沒收入收繳情況
我市對罰沒收入的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20xx年共收取罰沒收入20807萬元,占當年非稅收入97941萬元的比例為21。24%,占一般預算收入462843萬元的比例為4。5 %;20xx年收取20798 萬元,占當年非稅收入117188萬元的比例為17。74%,占一般預算收入575946萬元的比例為3。61%。罰沒收入收取主要集中在公安局、檢察院、紀委、安監局、環保局、規劃局、交通等執收執法部門,執法部門基本都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條例等執行,處罰種類約有20多種,具體處罰對象是違反法律、法規的單位、企業和個人,鄉鎮一級收取的罰沒收入主要是其上級主管部門委托代收的項目。
我市罰沒收入收繳采取的是罰沒許可、罰繳分離,收繳方式上一是直接解繳,即由執收執法部門通過非稅收入收繳系統開具繳款書直接繳入國庫,多數單位采取這種模式,有的單位委托銀行代收,由單位下達處罰通知書,由銀行代收代繳,如公安、法院等部門;二是集中匯繳,由執法單位先繳入單位過渡戶,再集中匯繳入國庫,如環保局、紀委等部門。
二、罰沒物資及收入管理情況
(一)關于罰沒物資管理情況。
我市執收執法單位中除法院、檢察院、公安、林業、食品藥品監督、衛生監督所等幾個部門涉及有罰沒物資管理外,其余都是直接收取罰金。罰沒物資管理基本都由執法單位自行保管,政府沒有專門的公物倉進行統一管理。處理方式一是由執法部門提出方案,財政部門組織處置;二是執罰部門逐項進行登記后,由單位按規定進行處置,如林業部門對收取的木材一般經評估后進行公開拍賣,食品藥品監督局收繳的假劣藥,在有關人員監督下一般進行銷毀。
經對有關部門的了解,罰沒物資都有專人專賬管理,實物也有專人保管,有的部門還有專門的制度規定,如食品藥品監督局為加強涉案物資的管理,制定了《罰沒物資管理及監督制度》,從依法查封、出庫、退還到銷毀作了相關規定,并明確了相關紀律要求。對暫扣物品由執法單位指定專人保管,待結案后按照上述方式進行。
罰沒收入的處罰及票據使用上相對比較規范。各單位在實施處罰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并送達處罰決定書。未納入非稅收入收繳系統進行管理的,由被處罰人持處罰決定書到代理銀行交款,銀行按規定開具貴州省代收罰沒款票據,繳入財政非稅收入匯繳專戶,進入國庫;實行非稅收入收繳系統管理的,則有單位開單、銀行開票模式或單位直接開具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繳入財政非稅專戶,進入國庫;鄉鎮一級則通過鄉鎮收入過渡戶直接繳入國庫。迄今為止未發現執收單位用其他票據代替非稅收入專用票據,也無使用已經廢止的票據及不開票使用自制票據的情況。
(二)罰沒收入的管理情況。
我市的罰沒收入一直按照財政部文件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納入預算進行管理,資金通過編制綜合部門預算統一進行安排,與收入徹底脫鉤。資金安排上一般根據單位工作量、業務量的大小安排執法經費,確保單位能夠正常運轉,尤其是公檢法部門,在確保正常運轉經費的同時,遇到重特大案件需專項經費時執行一事一議,確保經費到位。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執收單位對罰沒收入認識不到位,認為收入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應歸部門所有,罰沒收入不是財政收入,政府不必調控,財政無須管理;有的要求收支掛鉤,多返還多征收,導致財政在管理上有些被動。
二是罰沒收入預算編制上存在一些缺陷。我市罰沒收入全額繳入國庫,納入地方預算管理,支出一律通過部門預算予以安排,但部門編制預算時總是很保守,完整性、準確性急需提高。
三是地方政府對非稅收入依賴過大,占財政收入比重太大,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罰沒物資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制度不健全,單位認為無需向財政申報,近年來沒有制定完備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法制跟不上,依法管理難以實現;缺乏保管場地,有的單位誰罰款誰保管,導致罰沒物資流失現象;處理程序不規范,有的單位自行處理,未上報財政;物資管理未做到專人專賬管理,尤其公檢法部門隨案移交中由于手續不齊全,造成罰沒物資底數不清。
(二)對策建議。
一是進一步規范收繳秩序,依法征收罰沒收入。清理和規范行政處罰法律法規,防止執法部門職能交叉、處罰條款模糊、處罰金額彈性大的`問題。對罰沒收入徹底實行收支脫鉤,避免執法不規范的問題,同時加大行政監督檢查力度,避免有法不依,執罰不嚴的問題。
二是全面統一罰沒收入征收方式。罰沒收入既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部門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征收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要按照有利于征收,方便繳款的原則,可廣泛設立銀行網點,方便繳款人及執收部門直接將資金繳入財政專戶;對零星分散的小額罰沒收入使用新版的非稅收入定額票據現場征收,同時,在征收過程中加強票據管理,健全票據監管機制,嚴禁白條收費和無票罰款。對金額大的可使用二票制,保障罰沒收入收繳分離。
三是推進綜合預算改革力度,對罰沒收入統一征收管理,統一編入預算,真正把罰沒收入可用財力與其他財政收入形成的可用財力,納入部門預算編制范圍,統籌安排,實行真正統一的財政預算,并把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落到實處。
四是出臺罰沒物資和暫扣物資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省廳以前行文明確過罰沒財務管理辦法,但條款比較籠統,不便于基層操作,各縣管理上也不太規范,需結合實際制定一個可操作的實施辦法。
收入情況調研報告范文2
中國各地20xx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數據陸續出爐。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6日,全國至少已有25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北京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7568元、36047元,是目前僅有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大關的地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京滬超3萬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
在全國數據出爐后,各地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也相繼公布。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0月26日,除了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山西、西藏外,其余25省份均已公布了當地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
所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轉移性凈收入和財產性凈收入。
在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位居前兩位的為上海和北京,其人均收入均突破3萬元。其中,上海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568元,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047元,這兩地也是目前全國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大關的地區。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8地區超全國水平
在城鎮居民收入方面,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廣東、天津、福建、山東這8個地區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在已公布數據的25個地區中,上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了39686元;北京排第二,為39142元;浙江位列第三,為33464元,這三地也是目前全國僅有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大關的地區。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暫排在末位是甘肅省,僅為17638.5元。
在農村居民收入方面,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蘇、山東、遼寧、福建、海南、河北這10個地區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在已公布數據的25個地區中,上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了19237元;浙江排第二,為17004元;北京位列第三,為16450元。
而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來看,與全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相比,新疆、陜西、廣西、云南、貴州、寧夏、青海、甘肅這8地區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超過了全國水平。
【收入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06-27
用工情況調研報告10-16
市場情況調研報告03-28
小麥播種情況調研報告03-24
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02-22
飲水安全情況調研報告07-07
鄉村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02-18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09-02
市場情況調研報告范文10-27
企業用工情況調研報告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