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作文匯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作文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年級的巫馨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真想當一名服裝設計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當然,我也不例外。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服裝設計師。
走在大街上,有許多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們,他們都穿著不同,衣服的款式也不同,有的是淑女型,有的是休閑型,還有的是運動型;在電視熒幕上,明星們都穿著華麗,站在舞臺上,真的是漂亮極了;在婚禮上,新娘穿著美麗的婚紗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真的就像是白雪公主一樣……
這些所有的衣服都是出自服裝設計師之手,他們的手就像被賦予了魔法一樣,可以設計出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被大家所喜愛的衣服。我也想為我的`親人、朋友設計衣服,讓他們穿上我專門為他們設計的衣服,讓他們穿出自己的個性,從而變得更加自信!
當然,要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不怕,我一定會加倍努力的。因為我真得很想當一名服裝設計師!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的聆聽
設計作文 篇2
設計理念:
1、樹立大作文的教學觀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之所以言之無物,內容空洞,蒼白無力,沒有時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學生遠離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準確地說沒有真正接觸過生活。其實校園無閑事,家庭有新聞,社會有熱點,孩子間有生活,值得學生思考或者眾說紛紜的話題應該是很多的。把作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的寫作素材自然會豐富起來,寫作時也就會少些無奈。
2、減少束縛,引導自由表達
《新課程標準》強調,作文教學要“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本次習作打破傳統的教學框框,沒有統一命題,沒有對習作要求做過多的分析,而是把習作指導滲透在作前談話,交流和作后評議之中,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自然而然進入無拘無束,敢說敢寫,自由奔放的習作狀態。
3、誘發興趣,引導真情流露
興趣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詞語。”習作也是一種情感得體驗、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學中通過,情景引發--閉目回憶--互談發現(說與寫)--品讀交流等形式,引發學生情感興奮,開啟學生心扉,引吐內心真情,確實把課堂當作一種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場所,把習作當作情感傾訴體驗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為情而造文”,使“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實現。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童年趣事的追憶和寫作實踐,喚起孩子心靈深處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學會從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學習做人的道理。
2.進一步培養觀察的全面性和順序性,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能把一件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結構表達清楚。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懂得寫事件要抓重點,寫具體。
3.努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鼓勵多角度表達。
[課前準備:]
1.學生回憶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做好發言準備。
2. 學生網上搜集相關文章,好的開頭、結尾及好詞好句。
3、教師準備好例文以及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童年歌曲“我來聽”
1、 欣賞歌曲:《童年》。
同學們,有誰聽過《童年》這首歌呢?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FLASH動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也肯定會發生一些充滿情趣,又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個主題上一節作文指導課。
2、出示習作要求,提問:你讀懂了什么?
3、教師小結。
二、童年趣事“大搜捕”
1、課前,我已經要求同學們在課外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網絡上找一找,收集一下別人的童年趣事,我也收集了不少,下面我先把我覺得比較好的一篇與同學們分享一下。(課件出示文章《巧吃西瓜》)
2、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是它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結構,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得很清楚。你們知道它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是什么?結果又如何?
3、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出示課件:寫作要求1)
4、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二是它很有趣。你們覺得這個故事哪個地方最有趣?(我故意把西瓜推到地上,讓它打破,我就吃上了西瓜)
5、為什么這個地方會讓你覺得有趣呢?(所選的生活事例典型,突出趣字;表達出真情實感;有趣的地方具體、生動,體現在對人物進行了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描寫)
6、從上面的分析里我們可以總結出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下面幾點。(出示課件:寫作要求2、3、4)
7、當然這個“趣”字還包含著很多方面。(課件出示對“趣”的理解。)
(1)、意趣。對大自然,對生活的探索、發現、刨根究底;從趣事中體會道理、 得到啟示與反思。
(2)、情趣。表現對父母的親情、對伙伴的友情,反應童心、童真。
(3)、樂趣。貪玩、尋開心。
(4)、 傻趣。做傻事、蠢事,鬧出種種笑話。
8、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三是它有一個好的開頭和結尾。(出示課件:寫作要求5)。(出示課件:巧吃西瓜的開頭和結尾)。
9、齊讀開頭和結尾,大家知道這是哪一種方式的開頭和結尾呢?(出示課件:首尾呼應式的開頭和結尾)
10、老話說“題好一半文”, 好的題目可以讓人耳目一新,更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能吸引人很快的進入閱讀狀態。(出示課件:寫作要求6)。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之四就是它有一個好的題目。(出示課件:題目《巧吃西瓜》。)誰說說這個題目好在哪?
11、教師小結。(出示課件:寫作六點要求)
12、剛才同學們分享了老師收集的一篇文章,接著就輪到同學們啦,下面哪一們同學能勇敢地站出來,把你收集到的最有趣的故事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分享。
可以像老師一樣從幾個方面說說你喜歡它的原因。
13、小組互相交流收集到的童年趣事,學習別人的寫作技巧。
14、堂上交流討論。
三、童年趣事“集中營”
1、 分享了別人的趣味故事之后,你是不是也想起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了?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講給小組的同學聽,聽的同學要認真地聽,聽完后還要幫一下同學,說說他的內容符不符合本次作文的幾點要求,怎樣寫還會更好些。
2、小組交流。
3、請同學到講臺上講自己的童年趣事,堂上討論。
四、教師總結
童年是一支歌,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個美好的夢。希望同學們能把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我們童真的心,優美的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1、 說就說得很好了,但寫得怎么樣呢?下面,請大家根據伙伴的建議,把你自己選出來的趣味故事寫下來。寫的時候,注意把你或者同伴認為最有趣的地方寫得細致一些。寫好以后把文章認真修改一下。
2、小組內互改。
五、讓笑聲輕舞飛揚
前面說了,寫童年趣事,讓笑聲飛揚是本次習作的重要目的。所以,我們的故事寫出來之后,一定要讓故事中的樂趣變成快樂的種子撒播到我們生活中來。老師為大家出個好主意:大家和班上的老師商量一下,每天都安排幾個人講自己的童年趣事,看看誰的故事最有趣,最好笑。寫得好又講得好的,就可以被評為班上的 “快樂天使”。
六、在笑聲中成長
最后,我們可以把同學們寫的童年趣事編印成小冊子,每人一份。然后我建議大家對這些故事進行一下分類:哪些故事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哪些故事僅僅是讓人一笑了之?哪些故事是善意的?哪些故事不值得效仿的?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作文 篇3
一、繪本解讀
《螞蟻和西瓜》是一本極富于趣味性的圖畫書。漫畫似的夸張和簡單的線條,讓這本書從頭至尾都散發出一種輕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螞蟻是如何將一塊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過分割、搬運、然后帶回螞蟻窩,可是在搬運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煩”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個滑滑梯的小故事。繪本幾乎沒有太多的'文字,但在這繪本里,每一只螞蟻的神態和動作以及表達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讓我們仿佛置身在螞蟻的世界里。
二、閱讀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了解繪本圖畫的內容,知道螞蟻聰明靈活愛動腦筋的優點。
2.培養孩子善于觀察繪本,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模仿小螞蟻的動作,充分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螞蟻和西瓜圖片,以及帶有螞蟻、西瓜、推、撬、挖等字卡。
2.繪本相冊圖片、繪本《螞蟻和西瓜》
3.多媒體
4.教師自制大西瓜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歌曲《小螞蟻》導入,引出主人公:小螞蟻(投影繪本中的可愛螞蟻形象)
2. 導語:我們來看看,今天螞蟻要干什了呢?(出示西瓜)哦,原來螞蟻要搬西瓜,師出示大西瓜和螞蟻的圖片)
3.師簡介故事內容。(激趣)
4. 引導幼兒觀察繪本,理解繪本的故事內容,集體體驗螞蟻在搬西瓜過程中滑稽可愛的動作。
(1)出示圖一
師:你看到什么? 生觀察,交流感悟夏天的炎熱;
(2)出示圖二,生觀察,小螞蟻發現大西瓜的驚喜,引導孩子們學會觀察細節,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3)出示圖三,生觀察交流,幾只小螞蟻搬西瓜,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出示圖四,生觀察交流,大家一起搬西瓜,鼓勵孩子放松大膽的表演動作,感受集體表演的樂趣。(通過動作表演,讓孩子自主的進入角色和螞蟻站一陣線,積極的投入以下環節的發展)
(5)出示圖六,進一步觀察感知螞蟻團結、愛動腦筋、勤勞的優點;(引導幼兒用好聽的連接詞: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表達螞蟻勞動的場景)
(6)出示圖七、圖八、圖九,合理想象,理解故事情節發展;師:螞蟻把那些西瓜都搬到哪去呀?他們是怎么做的?
5.留段講述故事內容,鼓勵孩子大膽想象故事最后的結局,隨性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小螞蟻們舍不得把瓜皮扔了,那么最后他們會把這塊西瓜皮抬到哪里去?要做什么呢?
6.情感提升
師:你們覺得他們是一群怎樣的螞蟻?你們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7.音樂游戲結束,教師出示大西瓜
師:一只螞蟻在洞口看見大西瓜,用力搬也搬不動??快來哦,幫我一起搬喲??
(四)閱讀繪本
活動總結、匯報交流讀書體會,引導孩子們感受螞蟻聰明靈活、團結、勤勞的愛動腦筋的優點。
20xx年2月16日
附:故事《螞蟻和西瓜》
一個炎熱的夏天下午,螞蟻們發現一大塊西瓜。“真好吃,趕緊搬回家吧。”幾個螞蟻一起使勁,一點不動。把伙伴們喊過來一起使勁,還是一點不動。一個螞蟻有了好注意,去請了很多很多好朋友來幫忙,大家一起推呀,撬呀,忙得滿頭大汗,但是西瓜還是聞風不動。愛動腦筋的小螞蟻們沒有放棄,它們又想了一個好辦法,用鐵鏟去挖西瓜,他們分工合作終于將西瓜一塊一塊搬運回家。最后大家還把瓜皮搬到海邊當滑滑梯,個個玩得不亦樂乎。 師: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來唱首歌吧。
師:螞蟻很聰明想出了好辦法把豆豆搬走,
設計作文 篇4
我要設計一本手帳本,這本手賬本既漂亮又實用。
手帳本的封面是流沙的,在五彩繽紛的亮片里夾一張獨角獸的手帳卡片,再加上一個粉紅色櫻花吊墜和星星亮片,軟萌的少女心讓你如癡如醉!
打開手賬本,雪白的內頁展現在眼前。別急,手帳工具還沒準備好呢!按一下夾頁的那個粉色按鈕,咔咔咔!一堆整理好的手帳貼紙不知從哪里跑了出來,你瞧,它們都分了類呢,這樣,就不用絞盡腦汁地找貼紙啦!這可超級方便呢!哎,快點按一下鵝黃色的按鈕,手帳膠帶等不及了呢。咣當一聲,一盒子五顏六色的手帳膠帶完美出場!你看,每卷膠帶下面都有一把小刀,你取一些適量的'膠帶,在上面輕輕一按就好啦!這樣就可不必讓小懶蟲們翻箱倒柜的找剪刀嘍,也不用愁剪刀放哪兒了,對嗎?
做手帳,可少不了手帳筆了。封面兩側擁有迷你筆袋,可收納可分類,手帳筆都在那兒休息呢!
嗯,用這本手賬本寫手帳可真方便,我估計,這本手賬做成功后,我們班的女生會羨慕我呢!多做幾本,拿去賣,準能賣個好價錢,哈哈哈……
設計作文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親情”為主題,綜合性學習中要求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寫一篇表現“我愛我家”的親情作文。針對很多學生覺得生活平淡枯燥、感受不到什么動人的東西,寫作時缺少素材或不會積累素材,沒能從平常的生活中選擇材料表現自己真情實感,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寫作評價建議,交給學生搜集素材的方法,啟發誘導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他們真情實感的流露,說真話、訴真情,并讓學生對作文進行自評、互評,在此基礎上由學生推選代表講評自選范文,我在各階段進行指導和最終進行評價,進行了一堂親情作文指導課。
【教學準備】
思考回顧: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風箏》《散步》《詩兩首》和《〈世說新語〉兩則》等,理解親情是人間最真摯而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濃濃的親情不只在作者筆下,更縈繞在每一位同學身邊。
指導訪談:提前一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家庭實際狀況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媽媽的嘮叨”三項活動中任選一項,作具體的訪談指導,讓學生將訪談、聆聽的親情故事記錄下來,在班里交流。
①選擇“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學,應在活動前與父母聊一聊相應的話題。可以和父母一起翻翻舊相冊,聽他們講講照片后面的故事;可以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興趣的物品,問問父母它的來歷。
②選擇“媽媽的嘮叨”的同學,應靜下心來聽聽媽媽嘮叨的內容,和爸爸談一談關于“媽媽的嘮叨”的話題。
③尊重長輩,文明禮貌,與父母交流自己的內心感受。
歌曲賞悟:下載欣賞《讓愛住我家》《感恩的心》《懂你》等歌曲,理解親情可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①圍繞一事一物寫一篇作文,具體生動,融入真情實感。
②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做到有條理、有中心地說話。
過程與方法目標:養成愛思考、愛探究的興趣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親情、尊敬親人,養成熱愛家庭的情感和對家庭的責任感。
【教學過程】(2課時)
一、我唱我家,親情流淌
放歌曲《讓愛住我家》,學生跟唱――唱著這首歌,看著這一家人,各個臉上洋溢著愛的喜悅,感覺非常熟悉和親切。愛我們的家吧,每個人愛它,家就有光彩,每個人付出,家就不孤獨,每個人珍惜,家就有甜蜜,每個人寬恕,家就有幸福,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
(點擊課件出示歌詞,理解親情可歌,讓親情在教室內流淌。)
二、感悟親情,拋磚引玉。
誰家的影集里都有很多珍貴的照片,誰家都有一件值得永遠保留的珍品,別看是一件不起眼的小東西,但是它們記錄著生活,記錄著我們的過去和現在,不管他是枯澀,亦或是甜蜜,都將是我們心中永遠珍藏的記憶。(點擊課件,展示照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朗讀《我的家》這篇文章,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課前將中國人民大學附中趙晶晶同學的《我的家》這篇文章打印成稿發給學生)
我的家
我家三口人,爸爸、媽媽和我。
我家住六層頂樓,冬冷夏熱,兩間臥室一個小廳,廚房不大廁所很小。
爸爸很勤奮,總是見他伏案工作。可家里沒人時,他也會偷懶看電視。
媽媽很懶惰,連備課也躺在床上,她嫌她的寫字臺光線不好,我和爸爸不敢說她,怕她惹急了不給我們做飯吃。
我最幸福,有單間兒,有寫字臺有書架有鋼琴有床有床頭柜有大笨熊。我最喜歡一邊抱著熊,一邊聽音樂,一邊吃冰淇凌,一邊趴在床上看小說,可惜這只是我的生命狂想曲。
爸爸媽媽愛吵架,并以此為樂(至少我是這么認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能吵20分鐘。一般一天有這么幾場:早上起來吵一架,晚上回家吵一架,廚房里面吵一架,飯桌上吵一架,茶余飯后再吵一架,晚上關燈睡覺之前還要吵一架,也許連做夢都要吵架。好在二人都是君子,只動口不動手,所以我家的家具器皿比較安全。但吵架歸吵架,真要有誰病了,另一位則端茶倒水關懷備至。憑心而論,爸爸媽媽還算是一對模范夫妻。
我和爸爸平時是“鐵哥們兒”,互相叫外號。我們惟一的沖突是在吃完飯決定誰刷碗的時候,都犯懶,就只好猜拳決定。我一向主張一局一勝,速戰速決。而爸爸老玩五局三勝,還要玩三盤,很會給自己留后路,狡猾狡猾的。平常雖好得沒話說,但我若真犯了錯,爸爸也會嚴厲起來,狠狠批我一頓,絲毫不留情面,不講“哥們兒”義氣。
媽媽老對我嘮嘮叨叨,而且嘮叨的范圍極廣。這兩天她心血來潮看起了佛教書。每看完一章,都要發發感慨:“哎呀,佛說得真對!”飯桌上,經常引用佛的話教育我。可以總結為:“佛說了……”“佛又說……”“佛接著說……”“……佛還說……”“佛繼續說……”“佛最后說……”“佛總結說……”“佛強調說……”“佛順便說……”“佛補充說……”話雖有些多,但都能說到點子上,不乏精辟之語,令我大徹大悟。
三個人真是一個奇妙的組合。冤家間的互愛,“鐵哥們兒”的斥責,嘮叨碎語的教誨,組成了一個溫暖而不乏幽默的家。
配樂朗讀,討論交流讀后最感人最動情的語句或情節,研討感人動情的原因。(學生討論發言,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并點擊課件)“說真話,訴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說真話”(板書)在我們作文時極其重要,只有敢說真話,肯吐心聲,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說的“把心交給讀者”,即篇篇寫的都是“掏心窩子”的話,那樣,才能使讀者感到真誠,感到可信,才能使你寫出的那些話產生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我們寫作時堅持“說真話”,實際上是把生活和寫作,把做人和作文這二者真正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它不僅對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寫作者個性的發展、完善,對其健全人格的培養、形成,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訴真情”(板書)也很要緊。“訴真情”才能使人感動,引起共鳴。人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這是先天的稟賦,不學而能。所以,情貴在真:發自天性,出于自然。從這一點說,虛情、矯情、煽情、造情等等,都是不可取的。寫文章之所以一向都強調寫“真情實感”,道理也正在這里。
三、我憶我家,真情寫作
一周的訪談、觀察、記錄讓我們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都能體現親情的偉大,要是我們在寫作時能盡可能地抓住真實、生動的細節進行定格放大,運用多種手法將細節寫真實、寫具體、寫生動,用我們最美的語言將自己的對親情的體會、理解和感悟真實地表達出來,那么我們的.作文便是成功的。
下面,就請同學們用最真實、最感人的語言描敘“家”的故事,題目自擬,500字左右。
(點擊課件,出示寫作要求。寫作的時間完全交給學生,教師不多說一句話。這段時間看似寂靜,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活動都高度緊張的時刻。)
四、互動評改,推薦展評
讓學生細心閱讀自己的作文,發現和修改錯別字、病句,根據評分細則對自己的作文逐項評價,同桌互閱作文,訂正錯別字,共同商討文中病句的修改,再四人一小組共同評點交流,評定成績,最后大組評議,各大組選出講評范文一篇及主講人,準備朗讀和評點交流。
(教師點擊課件:提出評分細則和對學生自評、互評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對作文的基本原則、要求和寫作技巧有切身的體會,自行完成本次作文評價,自己發現作文的優點和問題,促進作文水平的提高。)
學生以大組為單位選出講評范文和主講人之后,主講人上臺朗讀并結合本次作文訓練要點做講評。(教師此時指導學生結合作文中的語句、段落進行評價,如“我覺得這編作文文從字順,如‘……’一句就寫得很美。”)各大組主講人總評之后,教師適時組織和動員其他同學發表意見,補充講評。最后,教師進行過程評價,著重對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和作文評改、講評過程進行評價,肯定作文前的有效準備,表揚他們認真評改,對己、對人負責的處事態度。
五、結課拓展,悟道踐行
家是溫馨的港灣,當你受傷時,會想到它;家是心情的驛站,當你郁悶時,會記起它。家中有嘮叨的母親,嚴厲的父親,當然還有一個調皮懂事的你。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從家庭中得到過深深的母愛,濃濃的父愛,都從家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小物品中感受過家庭的溫馨,當然也有一些同學認為,家中也少不了煩惱的變奏曲,在家里每天都會發生普通而又感人的故事。課后,請同學們繼續以“家”為話題,敞開心扉,談談對家庭的看法和新的認識,說說準備為家庭做些什么以表達對家庭的愛?回家后,寫一封信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說藏在心里很久卻沒有機會表達的愛與感激吧。
(課件出示寫作要求:不寫錯別字,能正確使用標點;條理清晰,敢說真話,肯吐心聲,有真情實感;交給父母閱讀、點評反饋。)
最后,讓我們走進“大家庭”宣讀“感恩宣言”,唱首《感恩的心》,獻給我們最親最愛的人。(齊唱《感恩的心》結束,情感達到最高潮。)
【教學反思】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一直以來,作文就是絕大多數學生最頭疼的東西。一提起作文課,學生就會心生“厭煩”,對于上課也就沒有了興趣,一旦寫起作文來,搜腸刮肚、東拼西湊,要么仿寫范文、編織故事,使文章顯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實感。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他們割裂了作文與無限廣闊的生活的關系,沒能很好的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在作文中表達出來,沒能說真話,訴真情。本次作文指導訓練,我按第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這一主題而展開,由于“家”是活動的環境和感情的“載體”,跟學生密不可分,很易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擇真實寫作的材料,培養學生真情作文。為此,我把寫作要有“真情實感”作為切入點,提前安排、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家庭實際狀況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媽媽的嘮叨”三項活動中任選一項進行訪談,聆聽和記錄親情的故事。這樣,既使學生認識到“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張揚自我、以心換心”,又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我突出了寫、議、評、改四個字,力求做到隨著學生寫作過程的發展,思維的訓練也步步推進。上課伊始,先讓學生欣賞跟唱《讓愛住我家》,讓學生感知真情以作文的必要,讓親情在教室內流淌。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充分創設情境,配樂讓學生朗讀范文,欣賞照片,鼓勵學生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意見,拋磚引玉,激發寫作欲望。學生寫作階段,我沒多說一句話,以“能交給學生的時間就交給學生,能讓學生做的就讓學生去做”為原則,另據新課程標準的寫作評價建議,在學生完成作文后,我讓學生對作文進行自評、互評,并在此基礎上由學生推選代表講評自選范文,我僅在各階段進行指導和最終進行評價,真正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使得學生在一個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形成多向的信息的交換,把學生的作文訓練引向高效健康的軌道上。最后的結課拓展,意在讓學生走進“大家庭”,懂得感恩,懂得理解、關愛他人;課后訓練讓學生完成作品后,交由父母閱讀、反饋,讓家長們也參與到此次作文中來,品味一下自己孩子的文章,了解一下自己孩子對親情的感悟。事實證明這一舉措也是可行的,從許多家長評語中可以看出,他們被孩子的細心、懂事所感動,有的甚至沒有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會對孩子有這樣大的影響,這無疑拉近了他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距離。
設計作文 篇6
姐姐是學服裝設計的,她的衣服總是自己動手做的,和別人的不一樣,更好看,更合身,更有自己的風格。我常常覺著羨慕,小時候還想著和她一樣做個設計師呢。
只是,這個想法,在我第一次做衣服的時候,就被打破了。那個時候小,不喜歡量尺什么的,就只讓姐姐教我怎么用縫紉機,我就怎么也不和諧。現在想來,大概是我只想著快點做好,根本沒認真吧。若真是想學的時候,我的`神情,也不是那般隨意。當然,是我長大之后,才察覺這點的。
想來,我和媽媽一樣,對做衣服,沒有興趣,只是對衣服有興趣而已。只是我不如媽媽,媽媽要是想學,是可以學會的,而我,想學也難學會。所以,我便也清晰了。這不是我想要的東西。姐姐似乎也發現了這點。真正喜歡的東西,就算沒有天份,我們也會奮不顧身的上前去。
有時候,我們應該好好考慮,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不要說什么來什么,那樣,夢想就太多了。人生只有一次,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所以不要欺騙自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設計作文】相關文章:
設計的作文07-16
(精選)設計作文08-28
【經典】設計作文09-07
設計作文(精選)08-27
設計作文[精選]08-21
設計作文【精選】08-25
設計作文(精選)08-18
【精選】設計作文08-23
(經典)設計作文08-22
設計作文[經典]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