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典故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1
秦朝末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于是,便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這個地方.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于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于江邊. 四面楚歌這個成語比喻四面受到敵人的攻擊,處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2
原文: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he第四聲附和,應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含貶義;指孤立無援
示例:
晉.陳壽《三國志.吳琮傳》:高祖誅項
近反義詞:
近義詞:腹背受敵、山窮水盡、楚歌四面
反義詞:安然無恙、旗開得勝
歇后語:
九里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霸王被困;楚霸王困于垓下
【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06-25
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03-06
四面楚歌歷史典故08-09
歷史典故:四面楚歌03-14
歷史典故:四面楚歌聲06-26
四面楚歌的故事歷史典故03-01
【薦】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07-24
薦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10-03
關于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05-30
關于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