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想北平的評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想北平的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想北平的評課稿1
萬老師的這堂示范課,在許多方面給大家做了示范,其主要點有:
1、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萬老師通過這堂課傳達了這樣的一個教學理念,即課堂上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在課堂中主要起組織的作用,是平等中的首席。如,在課堂中,萬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突出學生的自主體驗,就是尊重學生主體的表現。又如,本堂課中,回答問題的學生就達20人次。再如,本堂課雖然沒有上完,但其中也正有課堂生成因素多的原因,而重視課堂生成也正是學生主體原則的體現。
2、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本堂課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習慣的養成,如學生朗讀課文時候,特別注重學生要自信大聲,要讀出感情;學生閱讀課文時候,教師多次提醒學生對課文進行圈點勾畫,要求學生養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的習慣。
3、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注重單篇課文教學的示范作用。本堂課的講授,教師的目的不在于這一課的學習,而在于這一類型課的學習指導。教師注重學生閱讀基本能力的訓練,如在課堂中開展了信息篩選、句子含義的理解、文章表達技巧及其作用分析能力的訓練。
4、注重教材的個性化處理,注重情感的熏陶。《想北平》這篇散文,作者老舍用極其細小的事情去描述作者心中那一份對北平的深刻的愛,語言極其質樸,事物極其細微,情感卻極其深厚。教材的處理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萬老師在這堂課中結合整個單元的教學主題——“月是故鄉明”,突出“情感”這個主題,抓住“情感”這條線索去組織教學,是十分恰當的。不僅突出了課文的主旨,而且體現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實現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即語文教學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人的培育。
與會教師也從自己的角度對閱讀課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或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關于“放與收”的問題,即課堂大力放手與高考標準答案要求之間的關系。
2、 《想北平》這樣的文章還可以跟作文教學緊密結合,即把閱讀與作文緊密結合。
3、文章最后段落的地位要突出,教學的內容不能少掉這一節。
4、要重視“知人論世”的閱讀方法,即文章的寫作背景要作介紹。
5、在“文章對比手法”作用的分析細節上,時間過多,要求過高。
想北平的評課稿2
一、重視誦讀。通過多種朗讀方式,品讀、默讀、美讀、誦讀作品,在誦讀中落實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在誦讀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在誦讀中體會作品蘊含的深情。
二、重視研讀文本。
(1)師生與文本對話質量高,抓住并精講本文的精髓“想北平”中“想”,課堂所有環節均圍繞“想”字設計,這也正是特級教師顧老師、薛老師,市教研員劉老師在市級研究課評課時所特別強調的`。
(2)通過反復誦讀課文,要求學生據問題到文中尋找對應句子,幫助他們增強文本意識。
三、重視語言訓練。側重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并要求根據文意做仿寫訓練題,提高了他們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四、重視探究。要求學生聯系時代背景,了解老舍與北平的關系,再次體會老舍為何“落淚”,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情。
五、教師的示范性強。姚老師參與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示范性背誦、朗讀,體現出教師的文化素養和個性風采,并以之感染、熏陶學生,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
【想北平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北平》評課稿03-13
《想北平》的課堂實錄07-02
想北平課堂實錄07-02
語文《想別人沒想到的》評課稿06-30
評課稿-《走進青春》評課稿08-02
“比”的評課稿09-28
《想北平》課堂教學實錄范文07-03
評鋼琴展示課優秀評課稿07-01
課賽評課稿06-28
籃球課評課稿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