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后感1
說實話,我很少讀國內的各種育兒圣經,覺得絕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論或者過分強調學習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學校老師推薦的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卻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書,作者劉稱蓮老師用一位母親溫柔細致的筆觸,從生活、閱讀、學習、品格、心理、溝通這六方面,通過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小事例講述了自己陪伴女兒的成長歷程,字里行間充滿的是濃濃的父母之愛和睿智用心。在劉老師女兒成長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進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一家三口并肩行走的溫馨足跡。
我們家也是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用心的,在讀書的過程中也不時把自己的育兒觀跟書中對比,很慶幸大部分的觀念都跟作者不謀而合,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習引導,則書中有些觀念是可以借鑒的。
無論是《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還是我們家的育兒觀,都可以總結為“尊重、陪伴、引導,見證孩子一路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權利,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跟孩子平等地溝通,尊重孩子的身心發育階段和特點,而不是用所謂的家長權威居高臨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發展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發展,都建立于此。
劉老師的這本書里,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們并沒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家長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導者,要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而不是把家長的意志強加于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時間,“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法阻擋的一個過程,家長只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并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
家庭教育觀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很多時候都不禁會心微笑,同樣的“游戲時間”和“家庭日”,女兒上小學前贈她的寄語和“要求”—認真地學、開心地玩,二者同樣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潤物細無聲式的閱讀習慣培養,給孩子打開一扇廣泛閱讀的門,通過各類書籍了解整個世界而不僅局限在童話、公主之類孩童主題;從歸納整理自己的玩具書籍開始培養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技能,教會孩子錢從哪里來,怎么支配自己的零花錢;獲得知識比分數更重要,錯題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錯題就是一次進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跟孩子隨時保持平等順暢的溝通……
教育沒有點金術,成功亦沒有標準,“健康、善良、快樂”,這是我們對采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是教育的成功;內心的安寧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們只愿陪著我們的孩子,見證她一路成長,綻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后感2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愛在自由里》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媽媽,她心中有愛,盡家庭所能給孩子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尊重孩子的個性,滿足她在每個成長階段的需求,養育了一個自信陽光獨立的女孩。媽媽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看到她的特點和需求,能夠不斷地學習和觀察,覺察反思教育方式,這是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學習和反思的。
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時代,我們作為父母中的一員,需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努力提升自我,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積極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給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導。就像一顆小樹苗,當它需要陽光和雨露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就會枯萎。我們就是給予孩子陽光和雨露的那個人。
愛在自由里。
什么是愛?父母總是把對孩子的控制和操縱,甚至體罰和毆打,說成是愛孩子。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卻是情感的疏離。愛在自由里,愛就是給孩子創造自由寬松的成長空間,而不是把孩子緊緊攥在手里,讓他窒息。
人生就是為了笑起來,其他都是細枝末節。
人從出生到終老,經歷了風風雨雨。反思一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么?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沒有了快樂有趣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培優班。生活中除了學習,成績,似乎其他的都是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看著孩子垂頭喪氣的.臉,老氣橫秋的面容,家長卻視而不見,完全忘記了自己小時候燦爛天真的臉。我們要笑對人生,做喜歡的事情,珍惜每一天。當生命最后一刻來臨時,當體驗了在生死邊緣走過的時刻,人好像一下子頓悟了。生命也會變得與眾不同。
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卻被人為地壓縮成了單調的色彩。
孩子的成長,家長能做的是陪伴傾聽,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長之路。古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現在的家長會為了擇校出國舍棄很多犧牲很多,如果孩子按照家長的期待成才成器,家長心里會暗自高興和欣慰付出終于有了回報,不枉此生的努力。可是并不是每一個家庭的付出都會有同樣的回報,到那時就會陷入無法排解的低落。其實不必過于擔憂和焦慮,盡自己所能就好,根據孩子的節奏去調整就好,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誰都不是完美的,家長總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化身。期望過大,失望跌重。客觀地看待,積極去面對。不期待完美,但求他能認識自我,找到適合的方向,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后感04-04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讀后感6篇04-11
最好的家教-陪孩子玩07-11
陪孩子長大的文案11-25
陪孩子長大文案11-25
陪孩子閱讀的心得體會02-20
陪孩子治愈媽媽的文案350句05-10
陪孩子閱讀心得體會03-28
陪孩子讀書的心得體會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