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傅雷家書讀后感7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1
讀完黃老師布置的《傅雷家書》,我掩卷沉思……
傅雷是真正的好父親,有這樣真誠的父親,做他的兒女應感到榮幸,他把自己的兒女看作是獨立的個體,總是給予兒女正確的觀念。我們有些長輩,做錯了事不承認,還將其強硬擺正,這是教育的誤導。
傅雷的真誠,體現在教育兒女方面,書信中可見一斑:“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償,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啊!
傅雷家書給我的啟示還有很多……
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撫養子女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x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2
《傅雷家書》是一本值得細看和咀嚼的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經過這些書信,不僅僅在兩人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經過這一條紐帶,使孩子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間的家書,那么書中最突出的,當然是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們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幾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好的家庭,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異常,他經過書信對遠方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指導,并且還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
在書信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我,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我的意識與性情”。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應當引以為鑒的嗎?
天下父母的愛都是一樣的,我的父母雖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研究,為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有多少家庭能夠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景,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
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孩子不但沒有變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來。所以,家長們應當看看《傅雷家書》,而作為孩子的我們也要看看這本好書,因為它將會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不管過多久,傅雷先生的影響還將會一向存在,因為他的教育方式能夠當做家庭教育的藍本,而《傅雷家書》也會哭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3
一開始讀《傅雷家書》時覺得還挺有趣,因為我個人對音樂蠻感興趣,而本書一部分在談論與音樂有關的話題,但越往后興趣越低,因為后面談的都是重復的家庭瑣事,似乎與我們并無多大關系,我不禁懷疑讀這本書的意義在哪兒。
我分析本書的內容結構:45%在談論音樂、文學、美術;35%在談論傅聰在生活與學習上遇到的困難;20%在談論家庭瑣事或抒發思念之情(簡稱“催信”)。
我又讀了一遍教材里的名著導讀,發現它更側重于“傅家親情”與“傅雷的教子方法”的介紹。然后,我看了讀書方法指導,才豁然開朗,其實并不是書的內容無意義,而是自己沒有選擇正確地讀。《傅雷家書》我該讀什么?
它是想鍛煉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嗎?我并不這么認為,其實大多數人都能很輕易從中體會到父子之間的親情,其中父親教子方式對我們這個年齡來說也體會不到啊。
我將目光放在音樂與藝術的談論上,本書有近乎一半在談論這個點,這么做似乎太過浪費時間,除了開拓自己視野,培養藝術素養之外,并無顯著幫助。我認為若非對藝術方面極感興趣,可以直接跳過,或選擇略讀或跳讀的方式進行。
最后,再來看一看“關于傅聰所遇問題的討論”。我覺得這才是我看此書的精華之處,傅聰遇的困難,例如:情感的'糾結,計劃的制定,狀態的調節……傅雷教給他的處事方法才是我用的到,對我來說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讀從這本書中,我想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明白了選擇性閱讀的重要性。每本書都有每本書的意義與精華,理論上每本書都該讀,但每個人都沒有足夠的時間讀完每一本書,這時候就能體現選擇性閱讀的重要性。
當然,這種方法最適合精讀的書。在粗讀一遍再進行選擇性閱讀效果更佳。
回答開頭提出的疑問:《傅雷家書》,我選擇讀,并且會選擇性地閱讀!
傅雷家書讀后感4
讀了這一則家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話是:“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證明。”
初讀《傅雷家書》,令我記憶最深的便是傅雷的第一封家書,因為那是一封我從未?過的如此真切動人的父愛表露。第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傅雷舉家為傅聰送行的過程以及傅雷對兒子培養過程中的反思。說真的,家書的開頭樸實無華似乎有種白描的手法,只簡單地勾勒出送行的痛苦場面,讓人不禁心生厭倦,而接下來,傅雷的一句:“像失去了什么東?似的,”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內心。在我看來這句話是多么的難以讓一個男人說出,他雖然深切地表達了難舍難分的情感,但他卻又表達了一個人的.難以取舍,不敢對孩子撒手讓他自己勇敢地拼出自我。
初讀這句話還讓我誤認為是傅聰母親之言,沒想到此書卻為傅雷所書,所以我不由得震驚傅雷這一句如此柔情的言語。他仿佛讓我深深地走入了一個父親的內心最深處,他帶給我的不再是一個剛毅、堅強、冷漠的父親形象,卻令我看到了一個鐵?柔情的大愛男兒。是這封樸實無華、不加繁綴的家書使我一下子便走進了一位父親的內心,他讓我走到了從未進入的境界,更令我從內心又一次重新定義了父親這一形象。
對比傅雷與我的父親,我想在下文我又發現了共同點,下文中傅雷進行了一次反思,就他在傅聰少年時曾打過傅聰,他感覺自己很對不起傅聰,不該那樣的粗暴。我想,傅雷能如此柔情而自己的父親又何嘗不是呢?每一位父親不可能是不愛自己子女的,然而有時方法或許不當,我們也應暫時接受,事后哪怕多多地溝通校正也是可以的。畢竟我們最起碼要尊重父親,在細細地體會父親,體諒父親,理解父親不輕易流露的愛。
《傅雷家書》帶給我一次與眾不同的心路歷程。
傅雷家書讀后感5
我很羨慕傅聰有一個那么好的父親,他總是事無巨細的教導傅聰,用再平凡不過的話語教給孩子們聰慧的人生哲理。“去年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并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后,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從《傅雷家書》中,我們不難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拳拳愛意。
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收到了近百封父親給他的家書,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匯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忽然覺得手上的'《傅雷家書》變重了,是啊,它承載的是一個父親深沉的愛意,又怎能不重呢!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里傳承著!
看著看著,我想我的父親了。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著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現在,隨著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才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但是我知道,父親仍是很愛我的,只是沒有時間。
天下父親都是對子女的疼愛都是一個樣的,他們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給你做飯洗衣,永遠陪在你身邊,但他們寬厚的肩膀卻承載了你童年所有的歡樂。他們給子女的愛,一直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后感6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們常常沉浸在回憶中,把你的一生重新問過一遍,想著你在強保中疾肥胖,又淘氣又可愛的童年,頑強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羅馬尼亞出發去參加肖邦比賽為止:童年時所受的嚴格的家庭教育,少年時代的發奮用功,出國后的.辛勤疾苦,今天的些許成績真像電影中的一個個鏡頭歷歷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歡樂!如今你到了人生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階段。開始成家立業了。”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對兒子的愛意,連小時候的支根末節都還記得。是啊,父親對孩子的愛永遠那么偉大,傅雷對兒子博鞋的愛都暗含在書信中了。
有人說,沒有父愛,就沒有剛毅;沒有父愛,就沒有寬廣。的確,父愛一點也不弱,一點也不渺小。從小到大,父親都帶給我們高大強壯的形象,這種形象延續到了那無形的父愛中的我們。就算有一天父親不再強壯,它那濃濃的父愛卻早已告訴我們:做人要勇就堅強。
父親總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好像對于他來說,我的事永遠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種幸福叫兒女,有一種溫暖叫關懷,有一種親情叫父愛。這句活說的一點都沒有錯,父親對我們的愛可謂之偉大,父親常以他獨有的沉靜,詮釋著父愛的責任。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郁的父子情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我的父親希望我能快快樂樂的長大,凡事只要努力就好,俗話說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說我們只要努力過,竭盡所能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論結果如何,都不要太過介懷,只要無愧于心即可。
傅雷家書讀后感7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范本。所以在假期里,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說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著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兩人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句話就出自于《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著。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這樣的一句話,展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法,他不會像一些父母那樣只是批評,而是會給予適時的鼓勵,給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奮斗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后,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話則充分體現出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夠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學會處理問題,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點!
《傅雷家書》記錄著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有感04-19
傅雷家書有感04-29
傅雷家書人物分析02-16
《傅雷家書》教學設計08-09
傅雷家書心得感想11-20
傅雷家書有感范文04-14
《傅雷家書》有感范文04-13
《傅雷家書》教學設計01-09
傅雷家書句子摘抄06-26
《傅雷家書》教學實錄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