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中秋的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的作文 篇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熟悉的歌曲又在耳邊響起,一年一度中秋節又來臨了。中秋節既可以吃月餅賞月,更重要的是還可以一家人在一起。
八月十五這天,我們一家人回浮橋與外公共度中秋。因為有工作,外公很少到太倉,常年呆在家里,所以看到我們回來,外公非常開心,臉上的褶子笑得都堆起來了。吃完中飯,外婆說要做幾個素月餅祭祖。我一聽,馬上興奮起來,吵著要和她一起做月餅。
外婆是個做月餅能手,只見她先把面粉倒進一個盆中,再往盆里倒了一些色拉油,然后用手揉搓使油充分溶解到面粉中,再往面粉中倒入適量的糖水,再搓成一個個面團。阿婆叫我把準備好的'餡料端過來,只見她拿起一個面團,放在手里捏了幾下,面團就成了漏斗狀,這時外婆就把餡料放了進去,之后又把面團四邊全部封閉起來,最后再把包好餡的面團拍成餅狀,一個半成品月餅就做成了。
一會兒工夫,外婆就做成了十多個月餅,我站在邊上躍躍欲試。我拿起一塊面團,學著外婆的樣子放在手里捏,可怎么也捏不出漏斗形,后來在外婆的幫助下才把它捏成型,然后我就把餡放進面團,由于餡放太多的緣故,我做成的月餅外皮上都沾著餡料,不管怎樣,終于有一個自己的勞動成果了。
月餅的半成品全部做完后,外婆把它們放進微波爐內烤,不一會兒,香氣就在整個廚房彌漫。終于出爐了,我自制的月餅雖然形狀和味道都比不上買來的月餅,但這卻是我們的心血啊!晚飯后,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美中不足的是,今年我們沒看到明月,但吃著自己做的月餅,這一點遺憾又算得了什么呢?
今年的中秋節過得真不一般啊!
中秋的作文 篇2
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吃過晚飯,我和父母手拉著手一小區周邊賞月。
月亮象形影不離的好伙伴,跟著往前走,我進,它也進,我退,它也退。當我駐足仔細觀賞時,禁不住贊嘆,今晚的月亮好圓好亮啊,路面、大樹、房屋、好像被披著一層銀白色的薄沙,朦朧而美麗。
媽媽對我說:“我小時候,爸爸在新疆支邊,每三年才能回家團聚一次,別說是中秋節,在農忙時,別人家家家有強勞力,趕著天氣變壞前把稻子給收割了,家老的老,小的小,眼看著豆大的雨點落下來了,拼命地干活,一邊祈愿雨快點停,一年的收成可給糟蹋了。”媽媽頓了頓,借著月光,我媽媽的眼圈都紅了。“打那時起,我就發誓要讀書,命運!”媽媽說這話時很堅定。令一向嚴肅的爸爸也深有感觸地點了點頭。
這才,我一直都生活在溫馨、快樂的環境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只要努力讀書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孩子了。可我平時怎么就感覺幸福呢?也許,幸福需要經歷一番磨難,才體會,就像品茶,先是苦澀,慢慢地,苦澀味遠去,留下滿口的清香。就像這天上的月亮,時有陰晴圓缺,才知道圓滿的可貴。忽然,一陣微風吹來,感覺涼颼颼的,地上的樹影輕輕抖動,變換著亮光的位置。風兒漸大,一會兒,月亮被一大片灰色的云彩遮住了臉龐,大地頃刻間暗了下來。這時,只見兩個說著外地口音的人,從面前匆匆地走過。想起背井離鄉,來到這片對來說完全陌生的土地,賣力地工作,為的是養家糊口,是那樣地默默無聞,微道,有時甚至會遭到所謂上層人士的嘲笑。但那樣地不屈不撓,辛勤勞動。當一幢撞高樓拔地而起;當一條條整潔寬闊的公路伸向遠方;當吃著可口的飯菜,穿著漂亮的衣服高高興興地去上學。這里面無一不同樣浸透著的汗水。也許在中秋節里,忍受著思鄉之苦,還在工作,的家人在遙遠的家鄉也正牽掛著,期盼的歸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除了賺取一份微薄的工資,也在默默地奉獻。希望社會上的人們對多一份理解和關愛。
今晚的月亮真美,就像知心朋友,一位良師益友,你的心情她愿傾聽,你的疑惑也可以向她傾訴:“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居住?多少人想飛上月亮之上去探個究竟?
又一陣秋風吹來,月光撥開迷霧,重現風采。銀白的月光灑向大地,到處都有蟲子凄切的叫聲。夜的`香氣彌漫在空中,幽遠而清香。任是一草一木,都象在白天里那樣地現實了,都有著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樣都隱藏了它的細致之處,都保守著它的秘密,使人有如夢如幻的感覺。
不知不覺,已走到懷少學校南面的一條呈東西走向的河,河水靜謐,一輪圓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在水面上投下濃濃的銀光,了水的涼意。真是“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我抬頭望著那一輪皓潔的銀盤。明凈的月,攜著亙古不變的眷戀,高懸于蒼穹之上,溫馨而祥和,就像全家現在團聚在一起的幸福的氣氛。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每個家庭都能像中秋的月亮一樣,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中秋的作文 篇3
那年八月十五,記憶之中,最甜美溫馨的中秋節。
那時,我不知日子的清苦,有的吃,有的玩,就心滿意足了。院中,父親躬著身在桌上揉著面團。母親變戲法似的在鍋屋里端出炒熟的花生米、白芝麻,每人發兩粒花生米,一小撮白芝麻。白白的芝麻炒熟后,個頭似乎比生時胖了一倍,顆粒鼓鼓的,肥肥的,捧在手心里,還有點溫和和的感覺,用舌頭輕輕地去舔,在嘴中細細地嚼,滿嘴的噴香。吃時,就見母親給花生米去皮、敲碎,花生的清香如滿地的月光,灑滿了院落,母親找來一只青花小瓷盆,把細碎的花生粒、白芝麻、白沙糖、炒面,放進瓷盆里,澆上些許菜油拌勻,這樣月餅的餡就做成了。
此時,父親手里的面團,已被他搓成了細長的一條。他直一直腰桿,打量著桌面上的那條細勻的面條,似乎躊躇滿志,然后,把面條揪成一塊塊小面團,按扁,趕皮。父親趕皮,母親包,圓圓的月餅就這么誕生了。
包好后,把它們放在平底鍋里去煎。閉目而思,煎月餅的情景就在目前
父親把月餅上鍋之后,母親就開始生火。不一會兒,父親用清水點在鍋里,只聽哧——哧一聲,頓時,水霧騰起,父親迅速蓋好蓋子。我們圍在鍋邊,嘰嘰喳喳著如一窩小燕,眼巴巴地望著,嘴里不停地問,熟了嗎?母親笑著說,別急,快了。父親揭開鍋蓋子,澆上一層油,此時的聲響溫柔了許多,之后,父親把月餅翻個個,兩面煎。那香味,從此就漂浮在我的記憶里了。煎好后,父親還很認真地在月餅上貼一方小白紙片。
小院里,清柔的.月光撒在熱騰騰的月餅上,我們圍坐在桌前,人手一塊月餅,父親端起小酒盅,話匣子就打開了,許多故事大都隨風流散了,只是有關月餅上的那方小紙片的傳說,留給我的印象最深。
元朝時,蒙古族統治中國,那時,漢人的地位極其低微,與奴隸無異,統治者為了鞏固其統治,害怕漢人的反抗,幾家人合用一把菜刀,官逼,民反,在中秋節,在月餅里夾藏反元信息,相互傳遞,相約大年三十造反。從此,月餅上便有了貼紙片的風俗。小小的月餅,竟有如此豐厚的蘊涵。
團團的月餅,圓圓的月亮,每至八月的中秋,我就會想到那個溫馨的十五,那時,父母正如一輪滿月,我們猶如眾星,家熱鬧得如同堂前嘰喳的群燕,而今,父母獨守空巢,常是月圓人不圓,那年中秋的情景,讓我復習不知幾多遍,在心底默默地念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的作文】相關文章:
中秋節作文:中秋08-06
中秋作文10-10
中秋的作文09-28
中秋的作文[精選]07-27
中秋的作文(經典)09-20
【經典】中秋作文10-24
中秋的作文[經典]10-28
中秋作文【精選】10-28
中秋作文【經典】10-28
中秋作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