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教師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教師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為一名剛加入教師隊伍不久的新人,《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讓我對理解教師這個職業,理解教師的使命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愛學生。從愛出發來教育關心學生。只有心中有愛,才能關注并發現學生的任何需求。記得在求學的時候,幾乎每一位導師都說過同樣一句話:小學的孩子如同一張白紙。教師任何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對自己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都要慎重。尤其是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這對他們以后的成長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中,每一個事跡都很觸動人心,短短的篇幅卻反映出來每一位教師高尚的人格和令人敬佩的師德。他們愛學生如同愛生命,奉行教育無小事的理念,關注學生的一點一滴。
細讀汪金權老師的事跡,起初對他的扎根山香教育23年,并資助200多名學生感到有些許的不解。后來翻閱他的日記“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才了解到汪老師的行動其實就是將他對曾經幫助過他的人的感恩之情化作對學生的真誠心、平等心、責任心、愛心和細心,將其延續在教育事業中,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師如燭,師德如光。師德也是一種使命感的體現。汪金權老師在答記者問時說“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心靈成長和自我管理的引導者。教師也是學生求知、做人、做事過程中的一個伙伴和顧問,它是一個職業,也可以把它當做事業來做。”是的,教師的使命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在引導學生的同時,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榜樣,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著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師德也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種教育因素,所謂身正為范。在讓學生的心靈健康成長的基礎上,更能通過身教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及美好的品質。用教師的人格魅力來說服學生主動的向老師學習,向老師看齊。
作為新人,更應該要奉行“教育無小事,事事皆學問”的理念。因為在教育中,可能一件不經意的事也有可能成為教育學生的好素材,教育學生的時機是無處不在的。如何抓住契機,如何有效教育,都隱藏著很大的學問,對教師的教育智慧也是一種考驗。要經得起考驗,凡事能隨機應變,就必須堅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以廣博的知識裝備自己,積極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機智。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還需要學會反觀自身,育人先育己,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同。
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我對自己有著很大的期望,但也自知經驗不足,今后還需要向身邊的同事多多學習,并不斷的提升自己,盡力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新教師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相關文章:
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質樸的堅持11-20
讀天賦的使命后感07-04
讀《生命 生命》有感10-23
讀《生命生命》有感10-24
讀生命,生命有感12-23
讀《生命,生命》有感11-19
讀生命生命有感03-24
讀《生命生命》有感06-21
與美同行有感04-28
[集合]讀《生命生命》有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