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設計作文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作文 篇1
教學思想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小學三年級作文《人物外貌描寫》這一課題時,我想通過聽、看、說、寫、讀、評、總結“七步曲”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人物外貌描寫方法,使學生能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進行外貌描寫。
2、完成外貌描寫片段作文。
教學過程
一、聽。(啟發、引導,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的作文課,我們一起學習《人物的外貌描寫》(板書)。學習前,我們先聽一段錄音:音樂聲中,播放描寫本班音樂老師的一段范文??
師:同學們,聽了這段錄音,你們知道,短文中描寫的是誰嗎? 生:我們的音樂老師。
師:你們怎么知道她是我們的音樂老師?
生:從外貌特征??
師:(抓住時機,引導)外貌特征是描寫人物外貌的關鍵。那么,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寫呢?根據前面例文可以看出。外貌描寫就是將一個人的神態、面貌、身影、穿戴、長相等特征真實地描摹下來。(板
書)
二、看。(觀察、討論,分析課題。)
剛才,我們聽了一段人物外貌描寫的錄音,同學們也總結出了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現在,我們觀看下面幾幅圖(出示掛圖)。 看一看:這幾幅圖上的人物各有什么特征?
想一想: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他們的外貌特征?
議一議:同學們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同桌議一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互相學習。
學生看圖,思考,討論。教師參與,和學生一起活動。
三、說。(交流、表達,說明課題。)
我們看了、想了、又互相討論了圖上的人物,現在請同學們分別說出這些人物的外貌特征。
圖1:(一個惹人喜愛的小男孩。)
圖2:(一位朝氣勃勃的青年。)
圖3:(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
先單獨說,再分組說。最后,學生討論,老師補充。還可以評比誰說得最好。
四、寫。(練習、實踐,展開課題。)
大家說得很好,我們每個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都不錯。現在,拿出筆來,在這幾幅圖中任選一幅,寫一篇外貌描寫片段,也可以寫自己的同學或親人(如爸爸、媽媽等)。
學生練習。
教師巡視。
個別指導。
五、讀。(檢查、修改,研究課題。)
我已經檢查了我們同學寫的作文,很多同學寫得很棒,但還要修改,每個同學將自己寫的'作文反復讀幾遍。
自讀自悟;互讀互改。
感悟:句子通不通。用詞當不當。條理清不清。
思考: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還不足?如何修改。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邊讀邊改,邊改邊讀。
六、評。(欣賞、批評,深化課題。)
現在,我們從每個小組挑選一兩篇作文,同學們來評議。
1、學生自讀作文。要讀得生動,有感情。
2、同學們評議。說出哪方面寫的好,哪地方寫的不好,好的大家學習,不好的應如何幫助他。
老師小結。表揚寫得好的,鼓勵還需努力的,指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七、總結。(歸納、總結,升華課題。)
最后,我把“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和要點總結歸納,編成一個口訣,讓同學們背下,既便于記憶又容易掌握。口訣如下: 人物外貌描寫口訣
寫人其實并不難,只要記住抓特點。
外貌描寫是關鍵,高矮胖瘦能看見。
五官儀表很重要,眼睛傳神最可靠。
行動衣著和語言,寫人樣樣是重點。 心理活動表思想,靈魂靠它指方向。 請你記住這些話,寫好作文人人夸。
設計作文 篇2
教學創意:
運用符號法批改作文,學生根據符號要求在課上修改,并打分。以此,充分調動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培養寫作興趣,養成好的寫作習慣。
教學目標:
1.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進行合作交流實踐,嘗試大膽表達;
3.小組評比、推優,激勵全體。
教學重點:
1.原文中修改;
2.交流評比。
課前準備:1。熟習修改符號的意思;2。課前5分鐘。
教學設計:
一.本周話題演講(科代表安排三名學生上臺演講。)
二.導入
同學們,抗日名將吉鴻昌曾說:“路是走出來的.,歷史是寫出來的。”作文呢?一說起作文來,大家就有一點點頭痛,是不是呀?不要著急,把文章寫好,并不是一件難事。那么,作文是怎樣出來的呢?(學生吵吵。)作文是改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作文修改課。
三.同桌互批、評分
按符號要求,在原文上進行認真修改,并根據評語打分。教師讓5分以上的學生舉手。
四.小組討論、評比
四人一組,對本組每篇作文討論、評比。要求各抒己見,熱烈討論,評出小組本次優秀文章。
五.小組間交流、評比
交換優秀文章,每三組評出一篇最佳文章。
六.宣讀最佳文章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對本學期第二次作文《我》做了修改評比。在這一過程中,大家對作文修改做了體驗,了解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這里,我還要問大家:“作文是怎么出來的呢?”(作文是改出來的。)我非常相信,未來,不,不遠的未來,你們中會有幾個小作家出來。
八.作業
構思寫關于國慶的文章,向我們《鴻鵠報》國慶專刊投稿。
設計作文 篇3
教學目標:
1、本次“習作”教學,要注意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
2、圍繞“秋天的景物”,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表達等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注重訓練學生理清思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設計理念:
“新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留心觀察、樂于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和感想,特別注意用好平時積累的語言和有新意的詞句。因此,在設計這節“習作”課的時候,我注重從學生對秋天的“感受”入手,在學生把握了“秋天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盡情地表達;并提醒學生用好平時積累的優美語句,愉快地寫作文。
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從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發,注重營造輕松和諧的寫作意境,注重對學生寫作的過程和方法的關注,注重對學生情感和態度的關注。
課前準備:
組織一次秋游或課外觀察活動;準備好“秋天的景色”的多媒體課件或相關的網絡資源。
教學過程:
一、觀察體會,感受秋天的特點。
1、導入秋天。
(老師激趣談話。)“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同學們,老師剛才朗誦的這句詩,大家知道寫的是什么季節嗎?(學生思考回答。)
好!有的同學說是春天,有的同學說是秋天。有“好景”、又有“黃”、“綠”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季節呢?老師請大家注意,詩里寫的是“橙黃橘綠”——水果成熟了!對,秋天。
看來我們還得逐字逐句地仔細觀察和體會,才能弄懂詩句的意思。
2、感受秋天。
下面我們來看一段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播放多媒體“秋天的景色”。)
從影片中大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影片中播放的有藍天、白云映照著平靜的`水面,城市里街道兩旁金黃的樹葉,山上火紅的楓葉,果園里成熟的果實,農田里成熟的瓜果、豐收的糧食等等。)
同學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見聞。(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剛才看過的影片,談一談各自看到的“秋天景物”的片斷。老師還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激勵學生大膽地口頭表達,讓學生互相評論。)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秋天景物”之外,根據大家的觀察,你自己覺得秋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于秋天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3、把握秋天的特點
好!下面大家各抒已見,談談你見到的“秋天”的“模樣”吧。(老師安排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各組都討論好了嗎?哪位同學來說說,你覺得秋天有哪些特點?
(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不必強求統一。只要說的不是其它季節的特點就行。)
二、激發想象,描繪心中的秋天。
1、(師)秋天像一首詩,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畫,秋天像一個美麗的童話。古人說:“萬美之中秋為最”。同學們,你們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激發學生盡情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提示:視覺上——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的天空很藍、云很白;秋天是金黃色的(樹葉);秋天是火紅色的(楓葉)、、、、、、
感覺上——秋天秋高氣爽、氣溫不冷不熱;秋天刮風下雨后會很涼;秋天人們會多穿些衣服;、、、、、、
概括地說:秋天是成熟的季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是從炎熱走向寒冷的橋梁、、、、、、)
2、同學們,我們經歷過很多個秋天了,大家可能也參加過“秋游”活動吧。請談談你心中印象最深的一處秋天的景色。
老師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可以是旅游景點、農田、山野、校園等等,老師要指導學生最好是說出自己親身所見的秋天的景物。當然,學生如果說的是間接的見聞或加上合理的想像也要給予鼓勵。)
3、啟發學生用最貼切的語句來描述“秋天的景物”,注意運用平時積累的優美語言和詞句。
大家平時見過哪些描寫秋天的詞語呢?(如:一葉知秋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秋風蕭瑟、秋風掃落葉、北雁南飛、、、、、)
老師給大家背幾節描寫秋天的詩句吧:“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等等。同學們一定也會背誦一些描寫秋天的詩句吧!(點學生背誦有關的詩句,并作簡短的點評。)
大家一定還讀過很多描寫秋天的文章,或是看過反映秋天景物的繪畫。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同學的心中,秋天也許都不相同。那么,你們就用心地去構思,重點描繪你感受最深的秋天的風景吧。在寫作文的時候,你可以根據需要,把你平時積累的描寫秋天的優美語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當、貼切。
三、精心構思,譜寫秋天的弦律。
播放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的鋼琴曲《秋的思語》,營造氣氛。
(師)從剛才的討論中,老師發現大家都很喜歡秋天。好!我們開始寫作文了。寫作文的時候請同學們注意:首先要安排好寫作的順序,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要詳細地寫;其次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寫出你的真情實感;大家還要注意用上你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用好標點符號。
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寫好這篇作文,寫完后我們在課堂上互相交流、互相欣賞吧!(學生寫作文,老師個別輔導。)
設計作文 篇4
復習內容:
提煉線索,使結構嚴謹;聚焦描寫,使內容具體。
學情分析:
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作文命題為《記憶深處_____的畫面》。大部分學生在在審題構思的過程中,普遍有有較強的點題扣題意識,能描述自己難忘的一個或幾個場景。但不少同學只是粗略地了解題目的意義范圍,確定一個大致的寫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體布局上狠下功夫。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甚至出現根據字數多少隨意添減內容的情況。這種隨意的增減容易造成文章前后不銜接、詳略不得當,結構不嚴謹。
教學目標:
1.提煉行文線索,貫穿全文,使上下文聯系緊密,結構嚴謹。
2.根據題旨圍繞線索聚焦描寫,突出動情點,使內容具體生動,詳略分明。
重點難點:
1.重點:提煉行文線索。
2.難點:圍繞線索聚焦描寫。
教學思路:
第一步:回顧經典,明確線索作用。
學生通過復習名篇《背影》,溫故知新,明確線索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第二步:評議病文,學習提煉線索
學生通過集體剖析病文,學習在文章構思過程中安排線索的方法技巧。
第三步:圍繞線索,聚焦情感描寫
學生通過當堂練筆,互相點評,學習圍繞線索展開具體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分析學生作文,挑選典型例文,指導修改升格。
2.學生:①復習名篇《背影》(朱自清),思考文章如何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提煉線索聚焦描寫,集中地表達感情。②再讀自己的文章,試著找找文中所述事件的關聯點,思考能否安排一條能凝聚思想感情的線索,并圍繞線索展開細致的描寫。
教學活動:
導入:
欣賞歌曲《校園的早晨》。(歌詞:沿著校園熟悉的小路,清晨來到樹下讀書。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也照著身旁這棵小樹。親愛的伙伴親愛的小樹,和我共享陽光雨露。讓我們記住這美好時光,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提問:在這首歌中,你看到怎樣的一個形象,感知什么樣的一個主題?(樹,成長。)樹伴隨著"我"學習、成長。歌曲雖然不長,畫面卻鮮明動人,感染力很強。在這首歌中,"樹"就是一條貫穿始終、凝聚感情的"線索".
環節一:回顧經典,明確線索作用
【任務與意圖】
通過回顧經典名篇《背影》,引導學生認識達到"線索"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過程與方法】
重溫《背影》,討論:
1.文章幾次提及"背影"?(難忘背影——看見背影——目送背影——再現背影)
2.文章對"背影"的詳寫,如何灌注作者對父親無限的感激之情?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衣著臃腫,加大了"攀越"的難度),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腿腳不靈便,身手不靈活,卻執意要為兒子多做點事情)。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笨拙的姿態,凸顯"攀越"的艱難)。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側面襯托,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
——背影,凝聚著父親對兒子的'愛,兒子對父親的感激。
3.明確線索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聯系前后情節;內容上聚焦情感,集中表現主題。
回顧名家經典,是為了在我們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更好地模仿、借鑒。
環節二:評議病文,學習提煉線索
【任務與意圖】
學生討論分析例文,從文中找出適合充當線索的事物,并討論如何將之穿插在主體部分幾個段落中。藉此學習在文章構思過程中安排線索的方法技巧。
【過程與方法】
教師出示例文,學生討論分析。
1.文章中寫了幾件事?這幾件事都是為表現什么主題服務的?
2.文中幾件事之間,沒有前后的因果關聯。你能否從中提煉一條線索,使這幾件事產生聯系?
記憶深處最值得珍惜的畫面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變了就是豬八戒!"我們一本正經地約定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然而,過了八年,時間沖淡了一切,無情地將我們的心拉開距離,這友誼成了記憶深處最值得珍惜的畫面……
剛來到幼兒園,我就遇到了你,八年之久,這些畫面卻如此清晰。
我小時候是一個孤僻的人,十分文靜,可以一天不說話都不無聊。直到你主動提出和我做朋友。從此,她就一直和我形影不離——我們手拉著手,一起吃飯,一起排隊,一起說話,一起玩耍……我只有她一個朋友,卻是最好最好的。
曾有一件事,觸動過我的心,幼小的心靈第一次受到震撼,感受到友誼的力量。記得小時候,我最討厭也最怕打針。那天又要打針了,我一直顫抖著,拖到最后一個。以前,我很膽小,醫生未觸及我的胳膊就開始哭泣,開始痛苦地小聲呻吟著。她走過來了,握住我的手,在我耳邊說:"悄悄告訴你,打針只有一秒而已哦,你在心里數一,零就好了,我試過,是真的,一點都不痛!"我最信任她了,心想這一定是真的,于是我扭頭背對著醫生,只伸出那雙胳膊。猛地閉上眼睛,努力抑制住內心的恐懼,"一……零!"那冰冷的針筒抽出來了,我頓時感到全身輕松,但已筋疲力盡,無限喜悅涌出心間……我向遠處的她跑去,去擁抱她……現在想起還是會受到無比的震撼啊!何況那時小小的我,那時的我真覺得她是一個可愛的天使一般,讓我有了勇氣!然而之后我卻不愿提起,也不愿再一次回味了……因為歲月,因為它的無情。
一年級時我和她還會一直親密地來往,利用課余時間一起玩耍聊天,但好景不長,這段關系只到了三年級……因為她是班長,我是組長,我們整日在繁忙中無法脫身,關系生疏了,轉為進出辦公室的那抹笑……曾經,我無限懷念,我想主動,但卻沒有行動,現在初一了,其實我們在同所學校,但友誼大不如前,我不得不釋然……
人啊,一直忙碌,一直奔波,回首時才發現,曾經的童真沒了,曾經的約定與夢想丟了,曾經的友誼淡了,成了記憶深處的畫面……
3.學生發言,經過討論形成共識:以"手"為線索,聯接文章各部分,使之前后聯系更緊密。
環節三:圍繞線索,聚焦情感描寫。
【任務與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線索展開具體描寫,通過描寫更充分地傳達情感,突出主題。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從下列任務中任選其一,當堂練筆:
①任選文中一個場景,展開對"手"的具體描繪(形態、溫度、力度、動作……),使讀者能夠感受"手"如何傳情達意,溝通"我"與"她"的情感。
②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回憶與朋友手心相接的感覺,為例文補充一個場景,聚焦手部,表現友誼的可貴。
2.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組織學生互相點評。
3.展示作者本人的修改,感受提煉線索、聚焦描寫升格文章的效果。
記憶深處最值得珍惜的畫面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變了就是豬八戒!"當年我們兩只小指緊緊相勾,信誓旦旦地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開篇聚焦手部描寫,勾勒出一個純真友愛的畫面,用情景扣題。)但過了八年,時間沖淡了一切,無情地將我們的心拉開距離,那糖果般的一個個畫面,已經埋藏在記憶深處了。
那是兒童懵懂的時期,剛踏入幼兒園大門的我是個孤僻的人——直到那天,她向我伸出那雙溫柔的手,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我們做朋友吧!"我也笑了,去牽她的手,小手拉著小手,拉近了兩顆心的距離。從此我們形影不離,還拉了鉤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她的手牽引著我與別人接觸,那甜甜的畫面融入我心。
還有一次,她對著因打針而害怕得頭暈目眩的我,笑得那么燦爛:"悄悄告訴你,打針只有一秒而已哦,你在心里數一,零就好了!"見我遲疑,她又笑著,牽起我的手和我拉鉤,而后,用她小小的手心緊貼著我的手心,熱汗代替了冷汗,溫暖代替了冰冷,那暖暖的小手讓那時的我心里不再恐懼。"一……零!"那冰冷的針筒抽出來了,我全身輕松,而汗卻浸濕了兩只小手。只是那些手心的暖意不散,漸漸擴散到我的心中,像糖果的那股甜勁兒,融化與蔓延……過了八年,這畫面仍如此清晰,緊貼手心的暖和是對我的鼓勵。
猶記得幼兒園畢業那天,我和她一起合唱《隱形的翅膀》。站在舞臺上,怯場的緊張讓兩只手都在不停地抖,我們十指相扣,將心存的勇氣緊緊握住,讓緊張與膽怯沒有縫隙再鉆入手中。這一刻,我又一次感受到她手心的溫暖,我下意識穩穩握住,握住這深情的溫暖。漸漸地,我們忽略了臺下的觀眾,"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歌聲依然在耳邊縈繞,而畢業那天的畫面,一只手傳遞給另一只手的溫暖,似乎在我手心仍溫存。
(以手為線索,貫穿聯結三個畫面;以手為情感聚焦點,傳遞友愛與溫暖。)
白駒過隙,歲月如梭。一年級的親密到三年級的疏遠……以前的約定,糖果般的畫面,還有那雙溫暖人心的手,終究只能成為回憶,只能埋藏在記憶深處。(呼應開頭)
若干年后,我才明白,那段友誼是我最值得珍惜的啊,記憶中的那雙手,一直給我傳遞力量,一直給予我無限溫暖……(明確定義"手"的內涵)忙碌時,不妨回首思量——記憶深處那些最值得珍惜的畫面,那些曾經的童真友誼,約定與夢想,又怎能說丟就丟,說忘就忘呢?(明晰"畫面"的含義與價值,揭示主題。)
點評:考場原作存在主次不分,描寫脫離中心,結構松散,敘述前后不銜接的問題。修改時首先明確所要表達的主要情感,然后提煉敘事線索,捕捉動情點聚焦描寫,糾正原作不集中、不凝練的毛病,使畫面更鮮明,結構更緊湊,主題更突出。
課堂小結:
提煉線索,使結構更嚴謹;聚焦描寫,使內容更具體。
布置作業:
運用本課學到的方法(提煉線索,聚焦描寫)修改好自己的考試作文。
設計作文 篇5
一、明白習作要求
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對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收獲一定很多。我們來開一次學習成果江報會,可以介紹搜集到的有關大自然啟示的資料,也可以談談自己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還可以談談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啟發,想發明什么。交流之后,把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現實性下來,也可以把活動經過或心得寫下來。
二、指點習作方法
大自然是豐富的,絢麗多彩;大自然是神奇的,奧妙無窮。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大自然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我們和大自然同呼吸、共命運,只要我們熱愛大自然、細心觀察、用心感受,一定會從中得到許多啟示。怎樣才能寫好這次習作呢?
1.積極參與活動。
為了能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領悟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去參加活動小組(大自然的啟示搜集組、發明創造事例搜集組、動植物觀察組,發明與實驗活動組等),并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對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或其它自然現象,仔細地觀察,以找出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看看能有什么發現或啟示,或者從中搜尋人類如何從大自然的啟迪中進行發明創造的。只有積極參與活動,才能走進大自然,有所收獲。
2.挑選習作材料。
“無米之炊,巧婦難為。”占有豐富、典型的材料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礎。這次習作可以挑選什么樣的材料呢?
首先,挑選觀察中的發現和啟發來寫。同學們開展了觀察活動在認真仔細地觀察動植物的過程中,認識了它們的特點、規律之后,期盼有所發現和啟發。這里的觀察不是集中精力去觀察動植物的外觀、形態特性,而是要確定一個有意義、有探索價值的問題進行集中觀察、重點觀察,并查找資料,希望有所發現和啟發。比如,在觀察動植物時,可以觀察蝴蝶兩翅的圖案分布有什么特點、規律,蝸牛爬行會在地上留下什么、螞蟻和蜘蛛是如何行走的、貓有時是否會吃青草、樹葉會在什么季節掉落、曇花開放有什么特點等等。
其次,挑選搜集、調查訪問活動來寫。在搜集、調查訪問活動中了解了人類從自然中受到了哪些啟發,有什么發明創造等素材。同學們查找、尋訪的過程,以及進行實錄、分類、整理等等,這些都是習作的材料。
然后,挑選實驗、發明活動來寫。有的同學自己動手做實驗、搞小發明……這都是都是有意義的`題材呀!自己親自實踐、操作、動手制作之后,不僅對活動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對大自然也有了更深的認識,還將獲得有益的啟示。
3.講究習作技巧。
這次習作要講究技巧,突出重點,要以觀察──發現──啟示為重點為線索來寫。這次作文還要有序,可以按照觀察──發現──啟示的先后順序來寫,也可以按照由現象到本質、由果到因的邏輯順序來寫。
如果是寫觀察之中的發現,要寫動、植物的外形、自然的現象等表象東西,更重要的是要把發現的本質特征──原因、原理、性質、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寫出來,最后要把自己受到的啟示寫出來,也就是把分析研究后的結論、觀察發現后的見解寫出來。
如果是寫這次“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經過或心得,寫經過要交待清楚前因后果,寫心得要寫出自己的親身感受和體驗。習作中可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及一些寫作方法。
4.表達真情實感。
習作要有感而發,表現出熱愛大自然、善待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也可表現同學們團結合作,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精神風貌。
【設計作文】相關文章:
設計的作文07-16
(經典)設計作文08-22
設計作文【精選】08-25
設計作文08-15
設計作文(精選)08-18
設計作文[精選]08-21
設計作文[經典]08-20
【精選】設計作文08-23
設計作文(精選)08-27
[精選]設計作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