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9篇(優)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 篇1
今天就是傳統端午佳節,端午吃粽子,這是華夏兒女眾所周知的習俗。除了吃粽子,還有老杭州人留下的傳統習慣,端午要食雄黃酒、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人稱“吃五黃”。
一大早,我就和爸爸、老媽去爺爺家了。爺爺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我挑了個最大的粽子,吃了起來。我先解開線,然后把粽葉剝開,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最后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就吃光了。快吃中飯時,姑媽帶著哥哥也來了,我們開開心心地過了節。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啊!
端午節作文 篇2
不知怎的,這會兒坐在案椅上隔著玻璃窗向外看去,不見雨影,惟有雨聲。沒有廊橋聽雨那般如羯鼓陣陣,也沒有檐下垂雨,雨花飛濺,亦點亦線的淅瀝淋漓。
尤記去年的端午已是在夏至之后,那時的雨連著斷斷續續下了近有一周。歲月匆匆流轉不停,而對端午的印象——細雨垂簾,粽葉飄香,仿佛千古依舊。
雨,在這幾天一如既往地一直下個不停。淅淅瀝瀝的雨點滴落在混黃的江面上,泛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一個浪花過后,江水嗚咽著向北而去。遠處的山,無語地眺望著遠方,千百年了,孤獨的任憑著風雨侵蝕。
這雨也好像格外的浪漫,嘩啦啦從一大片闊葉箬竹上滑越而過,帶著那一抹竹的清香,又一股腦的撞進了艾草里,惹了一身的艾香,便撲騰的在空氣里打滾,最后看見人來了,擠似的鉆進心房里,沁人心脾。
包裹那端午粽子的竹葉,用了這端午的雨洗過也是格外的清香,還未熬煮便已散發誘人竹香,另人食指大動,恨不得就生吃了。小時候,我格外愛吃粽子,撥開被水煮的微微有些帶黃的粽葉,看著里面白白亮亮猶如水晶一般的粽子,香滑但絕不膩口,感受著每一粒糯米粘住的竹葉的清香,慢慢的隨著輕咬散發開來,便是滿口清香,滿身清香,滿室清香。端午節后的幾日,我便從來不吃飯,就著端午時節的雨,我要把粽子吃個飽,飽到年后還能嗝出粽子的清香來。
青青艾草,幽幽粽香。糾結著我的思緒,我不知如何去解釋,我在這里只有遐想。端午節的雨,可是,雨,住了。幾桿修竹上仍然綴滿斑斑的淚痕。身旁的`浩浩江水載著裊裊而落的竹葉,日夜兼程地趕向浩淼的歸宿。我詫異,為何要如此不辭辛勞的趕路?問風,風不語;問草,它說難道你沒有聽見——山麓間悠揚的笛聲已經吹響。
流水畔相思的音符在浪花上跳躍,那是對詩人的深情呼喚。召喚著一種文化的回歸,一個節日的回歸。她不就是一種傳承,一個民族的見證嗎?我的曾祖,我的爺爺,我的父母,還有我將來的子女,我的孫輩……都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地將要在這片土地上吃著粽子,劃著龍舟,掛著艾草,大人么則拿著雄黃酒推杯置盞,小孩則配著香囊奔跑于田壟阡陌。為了這一個期待,在一個又一個的轉身后,歲月蒼老了昔日的紅顏,但手中的詩篇穿越歷史的甬道再次浮現在我眼前,感覺仍是那么滾燙那么撞擊人的胸懷。
透過詩篇,我佇立凝望,那滿池碧波涌動的云夢,鷗鷺為之絕響,煙云共水天一色。風欲來,雷欲來。天幕的另一端,云中那華麗的龍車急促而來。顧盼間,燦爛的光芒讓群山為之顫抖。嘆息中,雖有癡心但無力將前塵往事挽起。車轉逝即過,裝著千古詩人的悠悠情懷又將回到夢中的宮殿,帶著追求,帶著誓言,奔向遙遠的天際。
回首,長長的嘆息聲已不再可聞。江面上,漁歌打斷了我的思緒。在飄渺的歌聲中,世間的善惡在這里都已淡然,滿是釣者的閑適。聆聽良久,突然感覺這怡人的歌聲中,竟有幾許憂思隱于其中,渾濁的江水還能將布滿灰塵的帽冠洗凈?渾濁的江水還能將已是滿身的疲憊洗去?在醒、醉之間,我無言以對。緘默中,漁舟唱晚,暮色將至。遙望著日漸上漲的江水,冥冥中祭奠的人們早已蘊足力量與信心……
鼓聲悅耳,龍舟競發。當年嗜血的斧鉞刀槍,早已埋進了厚厚的黃土,落寞與傷神此時如一柄鋒利的短刃慢慢剖開赤子的肌膚,讓點點鄉愁一滴滴地滴落下來,濺起江河萬丈波瀾。
一片葦葉,青而變黃,如何也包裹不住千年的敬重。糯米的粘度讓不老的傳說,凝結成堅牢的記憶。詩人縱身一躍的美麗弧線,劃過歷史的天空。從此,汨羅江沒有停止過嗚咽,為詩人汩汩流淌。所有這個被稱為端午的日子,便成了華夏一年一度朝圣的圖騰,而那用江畔葦葉捆扎的粽子,衍生為我們民族咀嚼經年的精神貢品……崎嶇的路上,一個婀娜身影在婆娑樹葉下依舊那么曼妙,璀璨的新衣在迷蒙煙雨中散發著蘭草迷人的芳香。
端午節的雨,滴落千古的弦音。耳邊鼓聲歇,有的只是粽子飄香,笑語嘻聲。
我,釋卷。
端午節作文 篇3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大街上到處都彌漫著艾葉和菖蒲清香的氣味。家里也有了節日的氣氛:窗戶上掛上了奶奶親手繡的香囊,角落里灑上了雄黃酒,外婆送來了一大籃粽子,家門上掛上了艾葉和菖蒲。家里到處洋溢著端午節特有的氣氛。
最令我開心的事是,學校里面也要舉行端午節紀念活動。終于盼到今天了,我早早的來到學校。呀,原來同學們到的比我還要早啊!大家正在興致勃勃地談論著端午節的內容,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全說出來。只見“小博士”徐h正滔滔不絕的說著:“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沐蘭湯,賽龍舟,吃粽子,掛香囊等。沐蘭湯是說用佩蘭花配成的湯沐浴凈身,用來辟邪。賽龍舟則有一個壯麗悲慘的動人故事,傳說……”我迫不及待的加入了進去,我們聽著徐h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再也高興不起來了,原先的快樂勁兒早就無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是對屈原大夫的敬仰和同情,以及對那些奸臣的憎恨與厭惡。
活動開始了,首先按學號開始表演節目,欣賞著同學們表演的豐富多彩的節目,在敬佩之余更加忐忑起來:我的節目怎么樣?同學們愛看嗎?“好,讓我們歡迎鄭詩源同學來表演她的節目!”一句話把我拉回了現實,慌忙走上講臺。看著底下同學們好奇的眼神都聚集在我身上,膽怯害羞的心里又來了,我一下子亂了,盡管之前我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慌亂之間,我向好朋友車欣悅看去,只見她朝我做出加油的姿勢,并對我微笑,好想再對我說“你行的”。我點點頭,清了清嗓子說:“今天我想和大家說一說屈原大夫的生平事跡和端午節主要習俗。屈原大夫……”
同學們正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講故事,還有的同學竟然還會表演魔術!瞧,姜正清手里拿著一個瓶子,一個空空如也的瓶子,手里拿著一個五毛錢的硬幣:“大家看清楚了,待會兒這個硬幣就會穿進這個完好無損,空空如也的瓶子。”“哇,好厲害呀!”“真的假的?”“咱班出了個劉謙啦!”“快開始吧!”聽了他的話,底下出現了一陣騷動。“那么,現在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說著用手用力一拍瓶子――“撲通!”,剛剛還空空如也的瓶子,里面赫然出現了一個硬幣!“天哪!”“不會吧!”“太牛了!”我也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太神奇了!
到了吃粽子的時間了。我拿出粽子,一股香氣撲面而來,剝開碧綠如翡翠般的粽葉,雪白的三角糯米展現在我的眼前,好香啊!這股香氣把我肚里的饞蟲全都夠了出來,我再也忍不住了,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嗯,糯米香滑細膩,粘粘的,香香的,真好吃。再咬一口,就咬到餡兒了,紅得晶瑩透亮的蜜棗閃著油光,再配上一個個小巧可愛的紅豆,可不是“黃金搭檔”嘛!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我“哇嗚”一下咬了一大口。哦,甜而不膩,軟而不爛,兩個字――好吃!
這個下午過得真快,已經五點多了,快放學了,也就是說活動也要結束了,真舍不得啊!這個端午,過得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啊!
端午節作文 篇4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圣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種配料,接著用線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時就可以吃了。吃粽子時,要先將線解開,剝開粽子葉,里面藏著紅紅的粽肉,升騰熱氣,散發著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著,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著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味道棒極了。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后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節可以賽龍舟、吃種子。可我今年卻過的不一樣。
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個種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中午十二時,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會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雖然我家沒有掛艾草。但我過了一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地習俗:掛艾草,由于夏天有很多蚊子,掛艾草可以驅蟲除病。用艾草洗澡還可以防止蚊子叮咬呢!我在電視上看到了8歲左右的小孩光著身子在小木盆里洗澡。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粽子投到河中,讓小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體。于是這一天也就稱為“端午節”,人們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
媽媽說:“端午節還要吃五黃,有黃瓜、黃魚……門上要插艾草,驅蚊、辟邪。”這天我在臨安白水澗快快樂樂的過了一天。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與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不管怎么說,聽完我的介紹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端午節作文 篇5
端午節別名端陽節、有重五節、菖節、蒲節、龍舟節、粽子節等二十多個別名,據說端午節的叫法在我國所有傳統日叫法中,排第一,各各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不一樣,比如南方,人們要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的粽子、雄黃酒。我們當地要吃黃鱔、鴨蛋、黃酒、莧菜、烤鴨。
另外,我們這里還有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比賽那天,莫愁湖公園人山人海,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比賽。只見每一條龍船上有十幾個人分兩邊坐,每支隊伍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分別是紅黃藍綠,比賽開始了,一個人站在船頭敲鼓,其他的.人就隨著節奏劃槳。他們爭先恐后地向前沖,一會這支領先,一會那支領先,最后好不容易有一支般隊以領先一個人的距離而獲勝。相傳,劃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古代大詩人屈原。
這就是我知道的端午。
端午節作文 篇6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媽媽就催我們趕緊起床,把我拉到身邊幫我梳理頭發并扎上了一個漂亮的小辮,爸爸說端午節全家要到奶奶家去過。
剛一走進奶奶家,就看見大姑在拌餡,二姑在和面,小姑在檢菜,一大家人有說的有笑的熱熱鬧鬧,爺爺奶奶更是樂的合不攏嘴,也是忙前忙后地把藏在柜子里的“寶貝”往出拿。我和哥哥向爺爺奶奶以及家里所有比我們大的.姑姑、嬸嬸、叔叔和哥哥姐姐們問好!大家都夸我和哥哥是董事的乖孩子!
家里最熱鬧的包粽子“工程”開始了。媽媽、嬸嬸和三個姑姑全都上,我和哥哥硬是擠進來摻和。我學著姑姑的樣子,先把兩個粽葉打個折,把糯米放在其中,再將余出的粽葉緊緊的包裹糯米,一個形似三角形的粽子就算是包好了,爺爺奶奶都夸我聰明手巧,我可高興了!
中午飯是吃粽子,吃法可多了。有的把粽葉撥開直接吃,有的把粽子撥出放到碗里撒上白糖吃,還有的把粽子過油后再吃,但我喜歡撒上白糖吃那種,而且感到涼一些更好吃。
這一天爸爸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端午節”的故事,我知道了古代偉大詩人屈原這個名字,還覺得“端午節”挺圣神的!
雖然今天“端午節”已經過去了許久,但至今想起那天發生的事情,我仍然感到難以忘懷!
端午節作文 篇7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一年的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戴五股線,劃龍舟,割艾,插艾……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爺爺拿著鐮刀去河邊割艾。割完后回來,爺爺就讓老爸把艾插在門上,說艾能驅蚊子。
端午節早晨,老媽找來紅、白、黃、黑、綠五種顏色的線,說是要給我和弟弟綁五股線。老媽讓我那著這一頭,而她拿著那一頭,往一個方向一個勁兒地搓,我不解得問:“老媽,為什么要這樣搓呢?”老媽笑著告訴我:“這是上勁的,上完勁之后戴著好看。”“哦”我說。老媽還告訴我:五股線的'五色代表五行,漢代信仰無行陰陽之說,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能夠驅邪迎吉。
人們在五月初五這天劃龍舟,是為了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古代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之洞庭湖時不見蹤影。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以劃龍舟紀念屈原。接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家鄉的端午令我難忘!
端午節作文 篇8
嘴里咀嚼著香甜的粽子,鼻內散發著艾草的清香,心中回想著五班的雙優,手上則寫著三周的種種,心里有說不出的高。
憶出真假班會優。這三周,班內發生的事情中最重大、最有意義、最引人深思的便是開展真假主題班會。開展真假主題班會之前,班上有不少假學現象,如:上課眼望課本,心想電腦、游戲。因此,x老師讓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假學者,發表感想。周末,再讓每位學生寫篇《假學.真學》的議論文,讓大家回想,回想自己究竟是哪類人,讓大家反思,反思自己究竟有沒有做錯;讓大家發誓,發誓自己以后定要棄假求真。在看班會時,x老師用學生作文里的語句作為觀點來提醒我們,告誡我們,啟迪我們。班會召開后,還要由各個小組上臺做出今后的誓言,“簽”下保證書。真心希望通過這個班會,x班的同學都能棄假求真!
憶出英語默寫優。在以前,英語默寫部分人質量不高,甚至還在默寫時作弊。萬老師了解了情況后,開始優化本班默寫。首先,萬老師選出了七八個英語默寫不認真的人,讓他們每天默寫時要么在大報告廳,要么在操場,按照質量,獎罰分明。這樣一來,讓班上原本不認真的同學態度轉變,讓原本認真的同學更加細心。默寫質量也是蹭蹭蹭的往上升。后來,萬老師又讓全班的同學都到報告廳默寫,默寫完畢后再以小組為單位收起來,各個小組互相批改,批改完畢后,再逐一公布默寫得分,讓大家能夠自動定位,合理安排,制定計劃,爭奪獎勵。看來萬老師的招數還真管用呢!
憶出量化計分優。“量化計分數,誠信定座位”是五班的一大特色。可有時有些小組因不知哪些分數該加哪些分數不該加而導致被他人誤解。因此,值周班長陳安琪便想出了一個計策,在每日夕會時,陳安琪會將前一天量化分數最高的兩個小組的計分紙展示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看別個小組是怎樣計分的',好吸取經驗;再一個便是看看這些分數哪些是不能加的,有哪些分是可以加的,好規范量化分數。經過陳安琪的調整、規范,在這個周內,量化分規范了許多,某些落后的小組也吸收了經驗,量化分也在上升呢!看來,量化分在大家的心中還是非常重要的。規范、優化量化分是不容有誤的。
在喜慶的端午節里,在熱情的盛夏中,我回憶著x班的雙優。憶出了大家的承諾,憶出了大家的態度,憶出了大家的聰明,更憶出了大家內心的雙優。
端午節作文 篇9
快樂的端午節
/余雨硯
——黃岡市實驗小學三年級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五日。相傳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之后,百姓為了不讓江里的魚兒吃掉屈原,他們就在葉子里包著糯米投入江里給魚兒吃,希望魚兒吃飽后就不傷害屈原。
一到端午節,人們就比賽劃龍舟,比賽完了之后就回家吃粽子呢!
我一回到家,奶奶就已經把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頓時,滿屋子都是粽子的清香。我伸手去拿粽子,“啊,好燙啊!”媽媽過來說:“我來幫你剝粽子。”媽媽剝開后我就趕緊咬了一口,“哇,真好吃呀!”我把粽子遞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你也吃吧!”于是,媽媽就吃了一口說:“真的很美味!”
我想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包粽子。”媽媽說:“好吧!”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需要一些材料,它們是:糯米、蘆葦葉、豆沙、紅棗等。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取兩三片蘆葦葉,然后用左手握住葉子的一頭,再用右手的三個手指握住葉子的另一頭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后就往里面放準備好的材料,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多彩呀,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在等著你去尋找,去體會!
評語:布局合理,詳略得當,前后呼應,小作者抓住典型寫事例,將標題中的“快樂”二字在字里行間顯現出來,始終圍繞中心,唯一不足的就是開頭稍顯凌亂,不過已經修正,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