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誕節,它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一個節日,相當于我國的春節。但我們國家在圣誕那天過節的氣氛也是特別的濃厚。
來到大街上,每個角落都可以讓人感受到過節的氣氛。幾乎所有的商場都擺著圣誕樹,有的放在門口,有的擺在大廳。圣誕樹呈塔形,穿著一件綠衣裳,身上掛著的一個個小鈴鐺,輕輕一碰,叮當、叮當發出動聽的聲音;金色的小燈,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五顏六色的小燈籠,一閃一閃的,美麗極了!
看!銀行門口站著一位神氣活現的“雪娃娃”。它頭戴一頂藍帽子,身穿一件藍馬甲,手套和鞋也是藍色的,胖乎乎的臉,彎彎的眉,圓溜溜的眼睛,像兩顆晶瑩的紫葡萄,尖尖的鼻子,是桔黃色,呈三角形,可掬的笑容,真是太可愛嘍!我家小妹忍不住伸出她胖乎乎的.小手,握住雪娃娃,還嫩聲嫩氣的說:“你好!你好!”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依蝶商場大廳的一旁,用白色泡沫搭成的一個大臺子上面所展示的一幅美麗圖畫,似乎在向人們講述一個童話故事:在一棟漂亮的紅房子里,七個小矮人快活的生活在一起。圣誕節到了,他們蹦蹦跳跳跑出家門,在雪地里滾雪球、打雪仗、堆雪人……,裝飾了三棵圣誕樹,其中有一棵高約四米,穿著金色的外衣,渾身綴滿了“藍寶石”,璀燦奪目。這時,只聽蹄嗒、蹄嗒……,由遠而近,圣誕老爺爺滿載禮物而來,他們高興得手舞足蹈。好多人都在此留影,我也不例外,一不小心還被弄得滿身是“雪”!
圣誕,總是帶給人們快樂。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在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如同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絢麗多彩。說起中國的傳統節日,首先就要說一說春節了。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顒觿t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各自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嘗美味佳肴,享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那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每一條大街小巷上,你都會真切地感受那份喜慶熱鬧。
到了午夜零點,我們又聽到了一陣又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這是為了什么呢?原來,這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呀!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這是我們家鄉的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都要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慰問和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做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做客,還是親戚朋友來做客,孩子們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能夠得到壓歲錢。手里拿著壓歲錢,孩子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代表著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讓我們一起慶賀吧!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話說京族三島原是一片茫茫大海,水肥魚美,吸引方圓百里之人前來打漁。久而久之,人船穿梭,一時繁忙無比。住在白龍島上的蜈蚣精,知道這事后,便放出話來,過往船只無論大小,須獻出一人給我食。為此,蜈蚣精經常出沒附近興風作浪,見船就打,抓人就食,嚴重禍及到漁民的生活生產。有一天,神仙鎮海大王云游至此,化身漁民打探,獲悉這一帶出了只蜈蚣精,便施法將其斬為頭、身、尾三段,分別變成巫頭島、山心島、澫尾島,亦即今天的“京族三島”。
京族人感懷鎮海王的恩德,便用通宵達旦唱哈的方式來紀念他。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在一次唱哈節上,突然來了一位名為授歌實為革命者的歌仙,優美動聽的歌聲,婀娜多姿的舞蹈,霎時京島成了盡情歡樂的海洋。她受到京族人民的擁戴和敬仰,大家便踴躍向她學習唱歌,后來還修建“哈亭”內設神位紀念她,每年為其唱哈。京族人無數次與浪共舞,鍛煉了他們勤勞勇敢的性格,也沉淀了生活細節,唱哈即是濃縮性格和生活的精華。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每一樣民族文化遺存,都是大同文化的榮幸。京族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民族,基于海洋活動的緣故,他們具有某種令人無法達到的崇拜高度,比如開放。從越南遷來,樂于接受漢文化,在積極融合過程中,不忘特立獨行,堅持自身文化建設,把共性與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就個性而言,比如京族文化信仰,迎海神、祭海神、坐盟、送海神,作為重要的哈節活動內容,便是這種信仰的體現。而哈亭,則是京族人的心靈圣地,承擔著文化洗禮的使命。
京族哈亭和漢族的'宗祠、祠堂一樣,都是祀祖、祭神的公眾場所,唯一不同的是,哈亭還是京族人的娛樂場所。受漢文化影響,哈亭建筑風格有著明顯深沉的中華元素。
五行風水坐標,門前闊地,清水荷塘,古樹蔥郁,面朝大海。深紅色的樓閣和紅柱,亭角彎回,平臺高筑,雕棟刻梁,遠看哈亭,大展雄姿。這里便是京族人為海神和祖先而設祭祀場所,也是京族人縱情歡慶的娛樂場所。每年哈節,在哈亭觀摩盛大的祭神儀式,是游客不可錯過的一項關鍵活動。
在哈節第一天,村民聚集哈亭,做好相關準備,等候吉時一來,舉旗撐傘抬架,到海邊迎神。迎神儀式講究莊重和大氣,迎神隊伍各司其職,迎神過程整齊有序,鼓鑼樂笛奏響一路的肅穆氛圍,在海邊由主事者分別向鎮海大王祈禱和神架靈牌卜卦,燃放鞭炮,迎神回哈亭。開始祭海神,次日舉行大祭,接下來的幾天為小祭。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每到大年三十,商場里人來人往,大家都忙著買年貨。但你知道嗎?過年還有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我講給你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山谷里住著一只叫“年”的怪鼠,每到春節的'晚上“年”都會襲擊山下的一個村子。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準備到城里過年,在路上,他們看見一個仙人,仙人對他們講“年”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人們聽了以后,連忙去買了春聯和鑼鼓。到了晚上“年”又來了,它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
現在,我們每到過年,吃完午飯,就興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里買許多禮花。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禮花撕開包裝袋,取出禮花,用打火機小心翼翼的點燃后向天空發射,只聽一聲“啪”,一束美麗的煙花掛在天空上,五彩繽紛,好看極了。放完禮花后,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和家人觀看晚會。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五月初五是一個雋永獨特、意蘊深長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聽爸爸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我關心的卻是怎樣度過這個隆重的節日,因為這一天還是我媽媽的生日呢!
清晨,提著生日蛋糕走在大街上,耳畔滿是賣粽子的吆喝聲:“粽子咯!又香又糯的粽子咯!”光聽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我就已經垂涎三尺了。
每逢端午節,奶奶都要自己動手包粽子,而我也總會跟在奶奶身后,“偷學”手藝。奶奶先把泡過水的粽葉小心翼翼地卷成圓錐形,再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然后把鮮紅的棗子擺上幾顆,再慢慢地將粽葉包裹起來,最后用繩子牢牢地系緊,于是,一個肥肥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
手藝“偷學”成功!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也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裹好粽葉,放入糯米,擺放紅棗,扎緊繩子——簡單的幾步我怎么也弄不好,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包好一個。看著我包的粽子,奶奶樂開了花:“乖孫女,手藝沒到家呢!洗洗手等著吃吧!”可是,奶奶哪知道我的小心思呢!
終于等到奶奶包完了粽子,只剩最后一步了——煮粽子。只見奶奶往鍋里添滿水,將粽子一個一個地擺好放入鍋內,慢慢用火煮。時間就像小蝸牛,怎么爬都爬不快,粽香一陣又一陣地從鍋里冒出來,我時不時地探頭查看,口水吞了又吞……“揭鍋蓋咯!”奶奶一喊,我一個箭步沖了上去,頓時,粽香撲鼻而來,看著熱氣騰騰的粽子,我使勁咽了咽口水,拿起碗筷就開始剝粽子,剝開綠油油的粽葉就露出了晶瑩雪白的糯米,真像一個糯米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衣裳呢!我一口咬下去,!又甜又軟,滿口溢香,如果蘸上白糖或是蜂蜜,簡直是人間美味,真是甜到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一鍋粽子中,只有一個與眾不同——松垮的粽葉,塌陷的外形。沒錯,這就是我包的,這可是我的秘密驚喜呢!端午節遇上媽媽的生日,除了漂亮的生日蛋糕外,這個粽子就是我給媽媽的.禮物。我們一家人吃著美味的粽子和可口的蛋糕,一起為媽媽唱生日歌,喜慶的節日氛圍中洋溢著我們一家人的喜悅和幸福。
我家的端午節真熱鬧!這個傳統節日給我美好的童年增添了無限亮麗的色彩。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于周代,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日子,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他是在每年陰歷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打馬球,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有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以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離別死的悲傷,又有踏青游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條騰飛的巨龍,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悠遠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許許多多有特色的節日,如果把它們比作一朵朵盛開的鮮花,那么,春節便是其中最亮麗的一枝奇葩。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關于春節的由來更是有很多說法,其中流傳最多的便是為了驅趕每逢除夕出來的兇獸—“年”,因此春節又稱為“過年”,也因此有了春節燃放煙火爆竹的習慣。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多數是民間逐漸形成并流傳下來的。除了放爆竹以外,貼春聯更是沿襲至今。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春聯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寫的“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有些人家的大門上看到它的蹤跡。而春聯流傳至今,更是豐富多彩,有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有展現了偉大祖國欣欣向榮的.:“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有歌頌美好生活的:“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有表達美好祝愿的:“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等等。春節貼“福”字,同樣也是由來已久的風俗。“!弊执砹烁、福運,幸福,寄托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還有很多人把“福”字倒過來貼,就是取的“!钡梗5搅说囊馑。
怎么樣,我們的祖先很有才吧。除此之外,在祖國的各地,還有拜年、守歲、包餃子、蒸年糕、貼年畫等很多習俗,都表達了人們團團圓圓、歲歲平安的美好愿望。
【傳統節日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節日作文05-30
傳統節日作文07-03
傳統節日的作文11-04
傳統節日作文11-24
傳統節日作文11-24
傳統節日作文11-24
傳統節日作文11-24
傳統節日作文11-24
傳統節日作文11-24
傳統節日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