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作文3篇[集合]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恩教育作文 篇1
今天,我看了四川電視臺三套周六早上7:30分開始播出的于丹老師講解的《感恩教育》,我看了后,自身深受感動。
里面開始講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開始,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子,他整天和一棵大樹呆在一起,他餓了就摘果子吃,渴了就喝露水,生氣的時候就在樹上亂刻。孩子漸漸長大了,變成了一個少年。少年對大樹說:“別的孩子都能去上學,我也要去。”大樹說:“孩子,你把我樹上的果子摘了,去賣錢,就能上學了。”孩子聽了,就把果子全摘了,去上學了。后來,孩子變成了一個青年,對那個大樹說:“別的人都有房子,我也要有房子。”大樹說:“孩子,你把我的樹枝砍了去蓋一座房子吧。”孩子就把樹枝全砍了。青年后來又成為了一個中年人,對大樹說:“別人都能去四海游玩,我也要去。”大樹就說:“你把我的樹干砍了吧,你就能造成一個獨木舟,去遨游四海了。”他就把樹砍了。最后,他變老了,他又回到樹的旁邊,樹問他:“孩子,我的樹干被你砍了,你還來干什么?”他說:“現在應該我來陪您了。”于是,他就坐在了樹根上。這個故事講完后,于丹老師又舉了一些生活上的例子,教育我們也要孝敬父母。然后,第一堂講座就完了。
第二堂講座開始,里面主要講了孩子要多與別的孩子交往,于丹老師就以自己和自己的女兒作為例子,丹老師小時候,經常與別的小朋友交往,他們一起玩耍,一起投沙包,一起玩耍,相處的融融樂樂,而她的女兒,就在院子里自己一個人玩耍,其他人呢,也是自己一個人玩耍,丹老師認為,這樣是不對的,有兩個錯誤,既不能鍛煉自己女兒的交流能力,又浪費錢,十分不好,只有與別人一起玩耍,一起交流,長大后才能在社會上懂得交流,能主動與別人說話,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上有才干,才不會自卑。
第三堂講座開始,于丹老師也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教授,他帶著自己的十個學生,來到了一間陰暗的屋子,教授對他們說:“這是一間危險的'屋子,你們必須緊跟我才能過去。”于是,他們過去后,教授點燃了一盞燈,學生們才發現,原來他們剛剛過了一個獨木橋,下面有十條鱷魚,教授說:“你們剛才都過來了,你們就又過去吧。”十個學生說什么也不走了,在教授的勸說下,三個學生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另外七個壓根不敢走,教授又打開了三盞燈,他們發現下面原來有一個防護網,掉下去鱷魚也吃不到,教授問:“你們現在敢過去了嗎。”五個人就過去了,還有兩個還是很害怕,不敢過去。于丹老師說:“人生就像這樣,開始過去就是小時候,長大點后就相當于看見鱷魚了,到了最后,又看見了防護網。”這就告訴我們,人生就像這樣,我們要打好基礎才行。
看了這三個講座,我的心里明白了,我也要孝敬父母,多與人交流,這才會成為一個有才干的人。感恩,其實并不是那么難以做到,小學生們只要學習好,晚上在家時,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對于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植樹節那天抽點時間和家人一起去植樹,這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回報。
感恩教育作文 篇2
今天和孩子一起看了一橫先生的感恩教育演講,演講很感動,很激勵,看到我和孩子都哭了,想想現在的孩子都活在父母的呵護中、開心中、理所當然中,有幾個孩子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我問我的孩子:"爸爸、媽媽養育你辛苦嗎?有一天爸爸媽媽離開了,去了天堂,你會想念我們嗎?"孩子哭了,媽媽,不要離開我,我做錯了,以后會認真做作業。七歲的孩子可能還聽不懂老師的精彩演講,但她心里明白應該好好學習,不玩游戲,要學會感謝他人。我想孩子還不太懂感恩的確切意思,在她心里的.意思就是要多謝幫助國自己的人吧。
記得有一位老先生這樣講過:"活著是一種修行。"其實這就是一種愛的博大和呼喚!他是真心真意的傳道,讓每個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這個世界充滿愛,生命充滿愛。
感恩教育作文 篇3
“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在當今社會,感恩意識的缺失卻已是普遍現象,在如此時代背景下,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不錯,這是一種美德。既然是美德,那就要有德行方面的修養,要學會感恩,珍藏感恩的禮物,那種禮物是金錢買不到的。
感恩是中國傳統的習俗,而磕頭是每年過春節時拜年必須做的禮節,這是約束,只不過,現在你不做也可以的,至少人家說你沒禮節。如果你不希望走后被人家說的話,你就做做。
《詩經》里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桃報李就是感恩,可是卻并不是為感恩而感恩,而是為了“永以為好”,即尋求一種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
這是大眾化的,不是每個給父母的感恩之節,也不是給父母的頭。我們需要的.是對父母的體貼,對父母的珍惜,對父母的理解。這樣才會感恩,仁義也盡到了,作業也完成,兩全其美。可是,學校說這是作業,既然是作業就應該有交的期限,到時間了就必須交,因此,這些孩子就要拿上自己對父母的關愛、體貼和珍惜來到學校,完成任務交差。
這樣是感恩嗎?是真情的體恤嗎?到底有沒有恩?誰都知道啊,他們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不是純粹的感恩。
說到底,我們為“感恩”而進行的“感恩教育”,可能無法達到“感恩”的目的,我們缺乏的是“人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的首要前提是要其成為一個“人”,給他們以“人的教育”。
親情之愛是人世間最樸素、最純潔、最自然的感情,它融于我們生活的細節之中,教育者如果僅僅把它當成一種作業和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上面的這是論壇的結果。也許,就這樣吧!如果把教育教成這樣的話,那就是學校的可悲,父母的遺憾,孩子的無奈。
“我以為,給父母磕頭盡孝,應是發自內心的行為,它必須在特定的事情發生之后,在心靈受到極大的沖擊之后的磕頭盡孝才具震憾力。而硬性規定的給父母磕頭盡孝,不僅會流于形式,更會使學生覺得可笑而對此不給予理會。”這才是我們要說的!
感恩:父母需要的是真誠,是孝心,是關照!呼吁教育,請不要把孩子束縛在“感恩哲學”中吧,解脫他們的身上沉重的枷鎖,讓他們們的靈魂回歸自由,從心而發,真正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作文】相關文章:
感恩教育作文06-24
感恩教育的作文06-28
感恩教育作文02-12
感恩教育02-15
教育隨筆:感恩教育06-29
小學感恩教育作文06-23
關于感恩教育的作文04-13
感恩教育演講07-03
感恩教育名言07-02
感恩教育有感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