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書法中的“意象”》閱讀答案
在各領域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書法中的“意象”》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意象”一般指可感之自然物象與虛化之思維情感,即“物”與“心”相融合,而被賦予某種特殊含義和藝術趣味的審美形象。書法之“意象”與其他藝術相比,更為豐贍、深邃和玄妙,這緣于書法以線條點畫,在對外取象、自身成象中,對客觀物象已作出既像又不像、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之取舍棄奪。傳統書法重視“象”,但更重視“象外之象”的躍出和省悟,而這“象外之象”就是我們所說之“意象”。那么,“象”與“意”本一實一虛、一外一內、一清晰一模糊之不同概念,是如何一步一步耦合到一起而構成“意象”的?
“象”在甲骨文、金文中,屬于象形字,本指動物。后“象”作為哲學范疇,指事物本體,稱客觀物象。文獻記載較早的為戰國荀子。他在《樂論》中說:“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旌,從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時。”這里“象”已有“類似”“取法”“取象”之意。
“意”,是傳統書法演進之藤結出的一顆碩果,也是傳統書法審美熔爐中孕育和提煉出來的一粒靈丹,它具有極大彈性和張力,得以與其他藝術概念耳鬢廝磨,相映成趣,如“意味”“意趣”“意境”等。《孟子》中云:“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莊子》有言:“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可見,“意”,屬于精神范疇,是指人們對現實客觀世界的心理態度,是人們思想活動產生的過程和結果。必須強調,“意”客觀存在,并不是唯心主義杜撰的“絕對精神”,神秘虛無而不可捉摸。
“意”雖然客觀存在,但“意”具有強烈依附性,必須依附于一定“表象”之中,憑空不會有“意”之產生。這在古代藝術論中成為重要審美論斷。漢劉勰《文心雕龍》中說:“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也。”古人稱書法為“心畫也”。“意在筆先”強調書家已從若干書作取得經驗運籌新的作品,“意在笑后”“強調”“意”已附加在書法作品之中。有時書家創作會沉浸在無意識心理狀態,但“意”已附加、積淀在書家過去的經驗、技巧及文化審美諸因素之中。
“意”這種依附性,會表現在書家和賞析者直覺判斷上。比如,隨著各種“意”的交會與聚合,書家創作激情被撩起,創作靈感應時而至,創作情緒也得到渲染,直覺讓書家感到非要借諸筆墨來表現不可。在這種直覺下誕生之書法作品,才更具強烈藝術效果。“意”除了依附于書家直覺之外,更多地則依附于書法作品之中。與書家將“意”外化于直覺相比,外化于書作則“意”又向“象”聚合了一步。
“象”向“意”接近,“意”也向“象”接近,最終兩者組合成新的審美概念“意象”,因其具有“象”“意”一實一虛之雙重特征,兼容著外形與內情,所以備受藝術之尊崇。六朝之前,書論家多從“意”或“象”單方面述及;六朝之后,書家注重“意象”作用,“具象”逐漸邊緣化。唐蔡希綜在《法書論》中這樣說:“述來率府長史張旭。卓然孤立。聲被寰中。意象之奇,不能不全其古制。……字所未形,雄逸氣象。是為天縱。”道出了“意象”的本質特征,而這種本質特征概括起來有三方面;其一,不可名狀,只能心領神會。書法“披封睹跡,欣如會面”“只可意會,不可言宣”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其二,涵蓋萬千,囊括周制。正如現代學者傅雷《觀畫答客問》中說:“視君意趣若何耳。遠以瞰全局,辨氣韻,玩神味;近以察細節,求筆墨。遠以欣賞。近以研究。”“意象”因“物情皆備”,功夫盡在字畫之外。其三,不為法限。追求隨情所適。這在宋代最為明顯,如蘇軾、黃庭堅對“意象”的理解就是不計較工拙,講究天然與率意。
(摘選自嵇紹玉《傳統書法中的“意象”》)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傳統書法重視“象”,但更重視“意”,“象”“意”一實一虛,組合為“意象”。
B. “象”是象形字,指大象,后指客觀存在的可感物象,也有”取法”“取象”意。
C. “意”具有強烈的依附性,它依附在書家和欣賞者的直覺上,依附于書法作品中。
D.六朝后書家重視“意象”,與“意象”兼容外形與內情、一實一虛之雙重特征有關。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意對“意象”解釋和評述,引用歷史典籍,逐層闡述了書法意象的內涵和特征。
B.文章以書家創作靈感應時而至,情緒得到渲染為例,闡釋“意”依附于書家直覺上的道理。
C.文章引述的典籍甚廣,如書法論、繪畫論、古典文論等等,足見作者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
D.文章內容詳寫“意”,因為“意”具有極大彈性和張力,比“象”難理解也更重要。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孟子》“以意逆志”的觀點解說“意”,說明詩歌欣賞與書法審美是相通的。
B.書家創作會沉浸在無意識心理狀態。即蔡希綜所言“字所未形,雄逸氣象。是為天縱”。
C. “意”客觀存在,不是唯心主義的“絕對精神”,而是以書家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
D.意象只可意會,不可言說,講究天然與率意,說明書法創作與欣賞都具有主觀性。
答
1.(3分)A【解析】“但更重視‘意’”曲解文意,原文“更重視‘象外之象’的躍出和省悟”。
2.(3分)D【解析】“因為‘意’具有極大彈性和張力,比‘象’難理解也更重要”錯,屬于主觀臆斷,于文無據。
3.(3分)C【解析】“是以書家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表述絕對,“意”還可以依附于欣賞者的直覺上。
【《傳統書法中的“意象”》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書法教育”閱讀答案12-27
漢字書法的閱讀答案07-02
《漢字書法》閱讀答案07-02
中國書法的閱讀答案06-28
《且說文人書法》閱讀及答案06-26
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獅子雕塑閱讀答案07-02
漢字的書法藝術閱讀答案07-02
《漢字的書法藝術》閱讀答案07-27
書法家王羲之閱讀答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