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憫農》讀后感優秀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憫農》讀后感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憫農》讀后感優秀1
我從小到大學過許多唐詩,宋詞。有一些激情豪邁,有一些兒女情長……但是,我剛開始學的第一首詩是“憫農”這首詩令我教育深刻。
每當我朗誦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時候。眼前就浮現出:火辣辣的太陽在赤烤這大地,而農民伯伯仍然在田地里辛勤地勞動,這反映了不只是某些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艱苦的生活和悲慘的命運。
而跟我們對比,個個在家做小公主,小皇帝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還有一些孩子卻不懂得珍惜,愛惜;不懂得食物是經過農民的辛勤勞動的雙手才能耕耘出來的。
我朗誦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講了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是怎樣來的嗎?這每一粒糧食都包含著農民的辛苦。讀到這里我就覺得羞愧不已。想起往事,我每次吃飯時,都把飯弄得到處都是,根本不懂得去珍惜。
但是,學了這首詩,我得到了一個啟發:糧食來之不易,我們應該要珍惜糧食。
《憫農》讀后感優秀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的意思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就是夏日中午時,猛烈的陽關炙烤大地,農民卻頭頂烈日,揮汗給禾苗松土、除草。
在這我勸告人,千萬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因為這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我們不要去浪費,也不要去糟蹋。雖然有的人他是這樣說,但卻不曾這樣做,卻一天天的在浪費。有一次,我看過這樣的一個廣告,每天每家浪費的食物已夠災區吃一年了!可知我們浪費的食物是多還是少!有些人只會浪費,覺得浪費那么一粒兩粒的米飯不足為事,就只那么一粒兩粒的米飯再災區那可都是寶,為什么到了一些人的手里卻是草了呢?我覺得應該讓那些浪費食物的人去耕地,讓他種出成果來,然后再讓他去看看人們浪費他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勞動成果,被人浪費自己的`勞動成果你會傷心嗎?
將心比心,如果被農民伯伯看見這一幕,他們該多傷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種菜卻換回了浪費和糟蹋。這樣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是一種極大的可恥。節省,才是美德。“節約是建造美好明天的唯一工具。”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讓我們一起節約吧!不要讓浪費的行為出現在我們之間。
【《憫農》讀后感優秀】相關文章:
憫農課文優秀的教學設計07-05
憫農賞析06-20
憫農的作文02-25
《憫農》教案06-18
憫農的教案08-26
憫農的教案12-12
古詩《憫農》賞析12-16
憫農后續作文06-28
古詩《憫農》教案06-21
憫農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