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米創業思考》優秀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米創業思考》優秀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雷軍在金山16年,完成了IPO上市工作,讓人感到震撼。而小米,則可以說是締造了中國乃至世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奇跡。成立僅4年估值突破450億美元,成為超級獨角獸,僅用3年時間就拿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寶座,創業9年即成為最年輕的全球500強公司。本書以小米創始人雷軍的第一視覺,全面闡述了包括三大鐵律,互聯網七字訣、高效率模式、生態鏈要素等,給予我們對其創業12年歷程的了解以及思考。
做一只謙遜,有準備的“豬”
通讀全文,發現從日常了解的小米生態鏈模式、饑餓營銷、風口論,和本書并不一樣。首先是對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的解讀“站在臺風口,豬都能飛上天”,在平時的印象里,似乎是只強調風口,是對于選擇的重要性。但是不僅僅是這樣,更指在進入新領域、尋找新機會時,放低姿態,虛心學習,既要埋頭苦干,也要把握時機,順勢而為。在風來之前,大多數能上天的豬都是做好了準備的,而且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豬也是會很快掉下來的。
方法論——互聯網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
專注:不要讓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把事情分為重要緊急四象限,將有限的資源投入足夠聚焦的業務線中,才可能形成最大化的競爭力,拿出足夠好的產品與服務,克制貪婪,少就是多。
極致:在自己專注的核心領域和方向上,不要“差不多”,沒有“夠好了”,要的是“再努一把,能不能更好”。過去有句話叫“高標準,嚴要求”,那么極致就是“始終更高標準,玩命更嚴要求”。同時切忌“盲目自我感動”,需要基于對行業、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專注”的方向為指導,時時校驗,防止跑錯方向。
口碑:口碑總是領先銷量或利潤一步,是與產品和業務形成正循環的要件。又好又便宜的產品也不一定能帶來口碑,只有超過預期的產品才能帶來口碑。
快:快,作為一種素養,它的實現本身更是一種突出的系統能力。我們可以把快的四種能力總結為:洞察快、響應快、決策快、改善快。
方法論的實踐——技術、用戶、產品、效率
小米將技術為本、和用戶交朋友、爆品模式等結合起來,形成了在制造業具體的探索和實踐,打造成“小米模式”:打造爆品實現各類固定成本的分攤降低,使用新媒體和新零售渠道降低推廣、銷售成本,緊密圍繞用戶布局公司產品/服務,促成用戶高頻互動和使用,形成能夠互相引流/轉化用戶、交叉補貼的商業閉環。
持續的探索實踐與思考
在小米手機業務達到一定高度之后,小米并沒有沉浸在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著手打造小米生態鏈。以效率為核心,以“手機×AIoT”為戰略,突出科技屬性,從20xx年起,設計的充電寶、手環、臺燈等浸入用戶的生活中,居安思危,在20xx年,小米IoT及生活消費品全年營收達850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25.9%。更是在同年,宣布了造車計劃,投入100億美元。因為手機領域已經是存量博弈,而目前汽車發展智能化和消費電子化趨勢相當明顯,“軟件定義汽車”已然成為現實,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小米也在抓住這一機遇,奔向新的征程。
當然,任何前進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雷軍通過本書同樣在告誡,要警惕“規模不經濟”陷阱、注意流量、算法和GMV的陷阱,尤其要關注用戶,而不是流量;追求閉環,而不是擴張。本書深度闡述了雷軍對其幾個核心要素的理解,從中可以看到其是如何層層實現價值觀、方法論與業務戰略、戰術動作上的共識與對齊。雷軍30歲功成名就、40歲創辦小米、50歲決定造車,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不斷突破自我,挑戰極限的精神。
【《小米創業思考》優秀讀后感】相關文章:
創業時的思考06-25
關于創業路上的思考06-22
創業思考學習與感悟06-22
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及思考論文07-02
互聯網創業熱潮的思考07-02
思考優秀作文02-27
縣婦女創新創業調查與思考04-09
小米3與小米2S的區別07-10
小米為什么要做小米小說?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