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優秀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1
《確定起跑線》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節綜合應用課,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概念和周長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讓學生經歷運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彎道長度的過程,了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 ,從而體會確定起跑線的意義;理解相鄰跑道的長度差與圓的周長以及起跑線位置之間的關系;掌握確定起跑線的方法,并學會確定起跑線。在觀察、比較、歸納、探究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民主的氣氛中探索出規律。通過創設情境,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解決的問題的意識。
重點:
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特點,在探究起跑線設計原理中掌握確定起跑線的方法。
難點:
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置的'確定與什么有關。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試圖重點體現以下幾點:
1、德育的有效滲透。課前談話啟發學生聯想、表達:看到“起跑線”這三個字你想說點什么?看出了學生們的感悟與理解,在課臨結束時又一次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在自己人生的起跑線上走的精彩,累了可以歇一歇,但要一直向前。有機、有效的進行了德育的滲透。
2、結合教學重、難點,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課一始提出問題,100米和400米比賽規則有什么不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后,緊接著一段視頻,給學生視覺感官上的沖突,從而認識到起點的不同,引發認知沖突,激發探究欲望。
3、結合六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有梯度的、有效的活動內容。
六年級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探究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對于這節思維性較強的內容他們有能力去完成,但對于部分孩子也需要在重點處的點撥與引導,因此在進行第一次活動時,我采用小組的四人合作學習,而明確方法后,在第二次活動時則有孩子們獨立完成,有層次梯度的設計,符合孩子們的學習特點及規律。
縱觀這節課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1、設計了質疑的環節,但卻忘記了實施。學生已經在活動中產生了問題:跑賽時都是在跑道的中間,而我們計算的是跑道線的長度,也不能壓線跑啊?針對學生的提問,有的孩子也在組內給出了精彩的解釋,但我卻落掉了這個環節,沒有給孩子機會,使教學失去這一精彩的瞬間。
2、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已經總結出了兩種方法,但方法沒有比較優劣,方法優化的問題體現不充分。
3教師上課時激情不夠,不能很好的調動所有孩子的熱情。
4、多媒體使用前未進行筆的矯正,說明熟練度不夠,因此影響上課情緒與效果。
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2
1、教材分析
《確定起跑線》是六年級數學上冊的一節綜合應用課,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概念和周長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讓學生經歷運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彎道長度的過程,了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從而體會確定起跑線的意義;理解相鄰跑道的長度差與圓的周長以及起跑線位置之間的關系;掌握確定起跑線的方法,并學會確定起跑線。在觀察、比較、歸納、探究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民主的氣氛中探索出規律。通過創設情境,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解決的問題的意識。
2、教學設計
這節課,教材上沒有直接就研究比賽中起跑線的問題,而是采用的一個比較簡單的生活情景進行學習。針對起跑線的不同正是由于比賽中的彎道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采用了 “100米比賽各運動員的起跑位置在同一條直線上”到“400米的比賽,運動員也在同一條直線上起跑,公平嗎?”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來簡化問題的難度“只要將起跑線往前移” 即可,那么“移多少呢?”。在講例題時引導學生說出由于“半圓的半徑不同,因此所走的路程也不同”。這為分析400米標準跑道確定起跑線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在講400米標準跑道確定起跑線的方法時,我先向學生課件展示——400米標準跑道的組成,提出問題:相鄰兩道之間的距離差由什么決定?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知道計算相鄰跑道的長度之差與直道沒關系,實質是計算由兩個彎道合在一起的圓的`周長之差。如果用R表示外圈大圓的半徑,用r表示內圈圓的半徑,那么相鄰跑道的長度之差=2πR-2πr=2π(R-r)。而R-r實際上就是道寬,所以說如果題目中道寬直接告訴,則相鄰跑道的長度之差=2π×道寬。如果是半圓形跑道,則相鄰跑道的長度之差=π(R-r)或π×道寬。讓學生知道要確定起跑線的位置,只需知道內外圓半徑或道寬即可,實現了教學重點的突破。
3、反思
在鞏固練習過程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在確定環形跑道起跑線的位置時,運用“外圈跑道的總長度-內圈跑道的總長度”來計算的。這樣計算比較麻煩。
這也是由于我在課堂上雖然歸納了算法,但是沒有把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學生還沒有明確各種算法的優與劣,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該努力的地方。
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
《確定起跑線》是一節利用第一單元圓的周長,讓學生用數學知識研究在實際的運動比賽的起跑線的問題的實踐研究課。
課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場不公平的比賽,讓學生發現了比賽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問題。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表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找出問題的結果:彎道之差其實就是圓的周長之差。問題:如何確定每一條跑道起跑點呢?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起跑點,就要計算出相鄰跑道的長度之差,怎樣計算相鄰跑道的長度之差?通過帶學生觀察體育運動場讓學生知道計算相鄰跑道的長度之差,與直道沒關系,實質是計算由兩個彎道合攏的圓的周長之差,再推導出:相鄰跑道的長度之差=道寬Ⅹ2∏,讓學生知道確定起跑線位置只需知道道寬即可,實現了教學重點的突破。最后讓學生練習解決相關的不同問題。如,小型運動會設置200米的半圓形跑道,每條跑道寬1.2米。第2跑道比第1跑道提前多少米?這時則需要學生要靈活應用即求相鄰的半圓跑道=道。
問題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較好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應用數學的意識,達到實踐活動課的實踐目標。
【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11-10
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11-09
(優)《確定起跑線》的評課稿3篇11-21
《確定位置》評課稿06-20
《確定位置》評課稿04-08
《確定位置》數學評課稿12-18
《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評課稿03-24
《用數對確定位置》評課稿03-21
《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評課稿[精選]11-23
《用數對確定位置》評課稿(精選)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