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讀后感(常用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禮物》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禮物》讀后感1
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小孩子,在他出世那天,媽媽就離開了人間。從此,每當他看到別人能從媽媽那兒得到禮物,他就非常傷心。有天,這個孩子碰到了位老人。老人問他:“你為什么哭泣?”孩子傾訴出了自己的哀傷。老人嚴肅地說:“孩子,你錯了,你的母親給了你很多的禮物。”孩子說:“我怎么沒發現?”老人語重心長地說:“首先,你的媽媽把整個世界作為禮物送給你;接著給了你明亮的眼睛,讓你去觀察世界;給了你聰明的耳朵,讓你去傾聽世界;給了你雙腿,讓你去走遍世界;給了你雙手,讓你去創造世界。”孩子聽著,陷入了沉思。老人又說:“孩子,最重要的是你的媽媽還給了你顆充滿熱血的心。那是為了讓你珍惜生活——去熱愛這個世界。”
當我讀到這里的.時候,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也不停地想著平時我對媽媽為我所做的切總是覺得理所當然,還時常惹媽媽生氣。可是媽媽卻對我依然那么好,整天為我做飯、洗衣、供我上學。
有種偉大的愛叫做母愛,有種最有愛心、最溫暖的愛叫做母愛。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愛!
《禮物》讀后感2
關于讀書,印象很深的是我藝術啟蒙老師,他給我們舉了一個關于讀書的事例:一個三歲的兒童書法家,憑著一幅“讀書”作品參展獲獎,時隔一年,四歲了,還是一幅“讀書”作品參展獲獎,又一年,兒童書法家五歲了,還是一幅“讀書”作品參展獲獎。李虹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了三個字:讀死書!由此三個字引出一系列的變化方程式:死讀書,死書讀,書死讀,書讀死,讀書死,讀死書。
對于我來說,很久很久以前老師總要求我們學生寫觀后感,但總是用讀后抄應付一下,混個七八十分的樣子,從未認真過。前段日子收到一份《禮物》,認真細讀了一遍又一遍,感觸就不多說了,倒是有一種沖動正而八經地寫編作文了。
觀后感,很多時指對所讀的文章內有感而發的一種文體。網上對《禮物》一書的讀后感文章就很多很多了,有發自內心所述的,有因需綠要完成的任務的'。當我收這份《禮物》后向身邊的友人推薦,如書中所述:有人拒絕,有人水過鴨背匆忙一閱,也有人有感而發為之行動,而我最大的觸動是從如何讀這本《禮物》而有感。
一本構思用了二十年,用5年時間編寫的書,我們要用多少時間才能讀通讀懂?一背子?一個十年?一個月?一天?一小時?難怪書中提及到,有人一背子也得不到禮物,有人一時得到但又忘記了。
《禮物》讀后感3
暑假里,我讀了《感恩故事全集》這本書。其中我深有感觸的一篇是《畢業的禮物》。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大家都忙著準備禮物,只有林志同學默默地坐在一邊。后來,林志說:“我也要送大家一份禮物。只有我跟他在一個寢室里的,他的情況我比較清楚,他從來不買飯票。”同學們都邀請他到自己家里玩,大學畢業時,他抱著一摞筆記本,大家都感動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家雖然不是太富裕,但是媽媽對我很好,我感到很幸福,比如說:小時候每到冬天,我晚上沒蓋好被子,早上起來發燒了,媽媽抱著我,冒著風雪把我送到醫院,到了醫院媽媽也沒休息,他忙著幫我找大夫、掛號、抓藥,病看好了,媽媽又抱著我回家。回到家,媽媽對我呵護不止:一會兒喂我吃藥,一會兒摸摸我的'額頭……過了幾天,我的病好了,媽媽也放心了。現在,我想起這件事,感覺特別幸福、溫馨。
真正的友情是“無所求”的,因為同學們與林志之間純潔無瑕的友情尤顯珍貴。林志親手制作的顯然不是普通的筆記本,她是在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報答同學們長久以來給予的點點關懷,這份禮物彌足珍貴。生活中,或許你也曾得到過朋友的關懷與幫助,那么,請珍惜、呵護這份珍貴的情感吧!
《禮物》讀后感4
讀了《送給爸爸的新年禮物》這篇文章后,zhi我感覺文中的麥克是一個十分dao懂事的孩子。
文章主要講:新年之際,麥克想給父親一份新年禮物。他本來想給父親買一條領帶,可他知道,父親是不喜歡多花錢的。后來,他決定早晨早點起來幫父親擠牛奶作為父親的新年禮物。夜里快三點時,他就偷偷把奶擠好,又躺回被子里。他父親知道后,非常感動,到屋子里和麥克擁抱在了一起。
讀后,我感覺到麥克非常懂事,因為在新年之際,他能想到送給父親一份新年禮物,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愛。這從文章很多地方可以體現出,如,第一段麥克的心理活動。因為麥克知道,父親為了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辭辛勞的工作,而且,父親又非常愛自己,所以他想送給父親一份新年禮物來報答父親。可見,麥克是多么的懂事。我們要學習麥克這種懂事的優良品質。
其實,我也是個懂事的孩子。每當星期六星期日,只要有時間,就會幫爸爸或奶奶擦地。因為,我不想累著爸爸奶奶,奶奶已經是上歲數大人,不能干太多活累著自己的`身體。而爸爸工作一個星期后,就會很勞累,所以爸爸需要休息休息,而我還小,多干點活對自己的身體也有好處。所以我愿意幫家長干一些活,讓他們多休息休息。今后,我還要把這種優良品質保持下去,并爭取在業余時間多幫家長分擔一些家務。
其實,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無論是一個禮物,一句問候或是一個力所能及的勞動,只要有愛在里邊,這個禮物就是沉甸甸的。
《禮物》讀后感5
今天媽媽買了一本書,叫《麥琪的禮物》,這本書的故事都非常感人。最令我感動的是《麥琪的禮物》。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圣誕節的前一天,黛拉正數著那一塊八毛七,她想給丈夫吉姆買圣誕禮物,自己沒有太多錢。看著鏡子里的黛拉,這時黛拉想起自己那漂亮的長發,于是黛拉拿她的頭發換了20元錢。給自己的丈夫吉姆買了塊表鏈。等到晚上,吉姆回來了,發現黛拉的頭發不見了,吉姆賣了手表給黛拉買了梳子,黛拉卻賣了頭發給吉姆買了表鏈。兩個人的禮物都成了無用的東西,但兩人之間的愛卻得到升華。
黛拉和吉姆都非常的愛對方,表現在他們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賣掉只為了給對方買對方喜歡的東西。這是一篇富有社會教育意義的故事,他通過一個簡短的生活小故事詮釋了人們深層次的情感----愛。這讓夫妻之間的愛更加深刻,雖然生活貧窮,但是這讓他們的.愛得到了好的歸宿。我認同這種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是不需要時間的考驗的,是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每一個人都有愛,對人、植物、動物都要關愛,我們要把這種愛傳播下去。
《禮物》讀后感6
守諾言是為人的美德,每個人都因該有這樣的品質。
讀了《十年后的禮物》,音樂家愛德華·葛利格行守諾言的品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
就拿上次那件事來說吧,我答應表妹雙休日去她家玩。可是到了雙休日那天,老天不作美,竟下起了傾盆大雨。我一看這天,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真的還要去嗎?雨下得這么大,等下會被淋濕的。想到這里,我就不打算去了,去書房看書了。媽媽看到時間都快到下午了,便奇怪地問:“銀銀,今天不是你要去表妹家嗎?怎么不去了?”“媽!現在下這么大的`雨,讓我怎么去啊!”媽媽聽完我的話,立馬嚴厲的對我說:“答應別人的事怎么能不做到呢?你應該實現自己的諾言!”無奈之下,我只好聽從母親大人的安排。
我一直不明白媽媽為什么一定要我冒著大雨去表妹家,可現在我明白了,媽媽是要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不要做言而無信的人。是啊!古人常說:“言必信行必果。”“人無信不立。”……可見信守諾言是多么重要啊!
守信是金,讓我們信守諾言,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禮物》讀后感7
寒假里,我讀了《最想要的禮物》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辮子姐姐——郁雨君,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綽號尹大碗的女孩有本事把每一次生日,都過成家人的難受日,媽媽責備大碗:“你不是小壽星,你是小災星!”大碗的妹妹小碟又嬌又乖又美,又臭又倔又怪的大碗成了家里的反面分子。于是她幻想出了一個精靈古怪的筷子弟弟,來做自己的同盟軍和玩伴。大碗和爸媽日益疏遠,和小碟矛盾升級,最后被“冤枉發配”到外地寄宿學校。十三歲生日時大碗踏上回家的`路,最后當禮物揭曉時,每一樣都出乎意料,媽媽送出了笨拙的擁抱,爸爸送了沒有發酵的面包,小碟抱出一只笑起來像天使的狗狗……烤番薯一樣外焦里嫩的大碗意識到家的溫暖從來沒有離開過她,而原諒和被原諒就是最好的禮物!
我喜歡這本書,不只是因為書內容的精彩,還有書中爸爸說的話很深刻,如“如果說蛋糕師像一位魔術師,面包師更像詩人,用時間、用溫度、用手的感覺去寫一首瑰麗的詩篇”“告訴你一個訣竅,保證你以后和誰也沒辦法吵架了。吵架至少需要兩個人,停止吵架只需要一個人。”我一定會牢牢記住書中那些有用的語句,因為他可能對我生活有用。
《禮物》讀后感8
暑假里我讀了商曉娜阿姨寫的《絕佳拍檔-送給未來的禮物》這本書,書中圍繞馬一左和馬一右這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小孩,描繪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感動,甜蜜與憂傷,看了之后感覺太有趣了。
這本書從書名上就讓人感到非常好奇,怎么把禮物送給未來?未來會收到嗎?送什么好呢?帶著種種疑問,我閱讀了這本書。故事的主人公馬一左和馬一右是雙胞胎兄弟,因為他們從不分離,所以是絕佳的拍檔。我喜歡《英語班的奇遇》、《和馬太太打賭》
馬太太為了讓馬一左和馬一右能夠好好的學習,把他倆送到了英語班,在英語提升班里他們發現了一位跟他們表姐長得特別像的姐姐,因為他們在基礎班上課,這讓他們很苦惱,非得讓媽媽給報班到提升班,可是這個班里只說英語,不說漢語,這樣他們鬧了不少的笑話,后來他們跟蹤那位姐姐到了超市和服裝店,發現那個姐姐與表姐根本不像,只好又回到了基礎班。
星期天,馬太太帶他倆去超市,這兩個家伙又開始打賭說有新面包出爐,他們是走到哪里就把淘氣帶到哪里。這本書有趣的事情很多,給暑假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笑料,讓我感受到了讀書可以分享很多的快樂!
書中的故事也讓我開心的回憶起小時候自己鬧的笑話,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像那兩個小兄弟一樣,有一顆能感染別人快樂的心,時時刻刻給周圍的人帶來歡樂,讓生活、學習充滿歡樂的音符,讓大家的心情更加的愉悅!
《禮物》讀后感9
上帝在人間根本就不存在,那怎么會有禮物呢?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叫上帝的禮物。這篇課文講的是四位探險者去原始森林探險,可進了原始森林迷路了,食物也用光了。一位叫韋伯恩的人去探路,見朋友垂頭喪氣,便用自己吃完的罐子對他們說:“你們看,我找到什么了!一個罐頭,一定有人來過,我們離出口不遠了!”朋友們一下子興奮起來,終于走出了森林。
這是個善意的謊言。韋伯恩感覺朋友們沒有勇氣了,就編造了這個善意的謊言。上帝就是我們自己,在困難中學會給自己鼓勵的禮物。在險境中,學會給自己勇氣的.禮物,當將要放棄時要給自己堅強的禮物。
有時我在困境中就像文中另外三個人一樣。我在做數學題時,有時做出來的得數特別大,我在想,怎么會得出這么大的數呢,唉!一定是思路不對,還是別做吧!后來老師講的答案,偏偏就是我做的大數經過化簡而得。當時只顧考慮數字太大,根本就沒去化簡。我離成功就差一點了,只是我的想法讓我失敗了。當時我應該想:相信自己,這個答案絕對正確!那我就成功了。
就像課文中人物在森林中迷路了,自己想:我迷路了,再也出不去了,唉!走也是白走,不如死在這兒一樣。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世上的事一切都有可能,只要你有那份心,就不怕你做不到。每個人什么都可以沒有,唯獨不能沒有勇氣。沒有勇氣,就沒有突破和創新,也就沒有信心去嘗試!
《禮物》讀后感10
今天,我讀了一本《最想要的禮物》這本書,是“辮子姐姐”寫的。使我愛不釋手,我真想一口氣把它讀完,對我感觸很深。
故事說了:有一對姐妹,綽號“尹大碗”是姐姐。她的性格又倔又怪,總覺得家人都偏愛她那又乖又嬌美的妹妹尹小碟。大碗一直對爸爸媽媽、妹妹耿耿于懷怨恨她們。她便幻想出一個精靈古怪的筷子,當做弟弟來做她的同盟伙伴,來對付家人和疏遠家人。
大碗和妹妹一直合不來,她的爸爸媽媽便把她送往外地的一所寄宿學校。在她十二歲生日的時候,媽媽邀請她回家過生日。家人送了她三件令她出乎意料的禮物,使她從此改變了對家人的怨恨,她終于明白了家人的用心良苦。爸爸送了她沒有發酵的面包;媽媽送了她一個溫暖的懷抱;妹妹送了她一只金駝色、尖下巴、雙眼皮,笑起來像天使一樣的薩摩犬,叫做“阿甜仔”……收到了禮物,大碗好像一下明白了家人的.用意,是她誤解了家人。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不要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和別人過不去。和家人作對,生家人的氣,總覺得是別人欠自己的,對自己怎么的不好,遠離家人。其實,家的溫暖和家人的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也永遠不會遠離我們的。不管你做錯了什么,犯了多大的錯誤,家人對我們的愛是,永遠一直都是不離不棄的愛著我們。
《禮物》讀后感11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最想要的禮物》。在故事里面,女主角小碗的爸爸是一位廚師,她還有一個妹妹,妹妹的名字叫小碟,小蝶從小就非常的漂亮,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淑女,家里人非常喜歡她。而小碗是一個,活潑、潑辣的女孩,在小的時候父母把所有的愛、擁抱、親臉蛋……都送給了小碟,在小碗前幾次的生日會上,小碗把生日會搞砸了,從此以后,父母再也沒有給她過過生日了。因為小碟和小碗不和,所以父母把小碗送去了很遠的地方讀書。即使過年和生日也沒回家。在小碗十四歲的時候,父母突然打電話讓她回家過生日。,小碗不想回去,而妹妹和父母硬要讓她回家。她回到家,父母熱情的為她過生日,則,她卻大吵大鬧,表示這些年來的不滿。最后父母告訴她,他們翻看了她的'盒子,里面裝的全是她的愿望,父母希望小碗能原諒他們。最后,小碗終于明白,他最想要的禮物是,互相原諒,互相謙讓,相處和睦的一家人。
是呀,如果我們在遇到任何矛盾的時候,能互相謙讓、互相原諒。那么,世界上就不會有爭吵、打架,那么我們就不需要了警察,即使你們不認識,但是這個世界就是你的家,難道你不應該與你的家人和睦共處嗎?所以這天底下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我們最需要的禮物就是“原諒和謙讓”。
《禮物》讀后感12
沒有華麗的語句,也沒有很多戲劇性的情節,歐亨利的作品卻總能使讀者為之側目,比如這篇,麥琪的禮物讀后感-丁天白。吉姆和德拉能為對方付出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終于獲得了比金表和金發更寶貴的愛,不正能說明愛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么?
如今,很多向他們一樣的社會小人物人為了生活富裕,地位顯赫而忽視了比這些更重要的愛。這種愛不能狹義地理解為愛情,而是博愛。年輕時的鄧文迪不顧家人為其設計學醫的打算,毅然出國,并受了Cherry夫婦很大幫助,卻不知恩圖報,先引誘Cherry和妻子離婚,借其為自己贏了了綠卡后又搭上了默多克的大船,走向了人生的巔峰。頂著十大超級富豪太太,十大頂級豪門闊太的名號馳騁商界,她享受著人生的成功。可沒有親情,沒有真愛的生活,再多錢,再高的地位有意義么?這位無數新時代女性垂青的亞洲風云人物,無疑為我們當了回反面教材。
反觀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在走她年輕時的路呢?早出晚歸,一天和父母照面沒幾次,除了要錢。家和學校兩點一線,除了不闖紅燈不插隊,并沒為社會做啥善事。物欲橫流的社會海洋,很容易讓人在其中迷失了目標。我們可以付出時間付出精力去追求功名利祿,但一定要在心中為愛留下一個角落,就像這對窮夫妻一樣。
《禮物》讀后感13
《媽媽最后的禮物》這本書是由韓國著名的作家文瑄梨寫作,由林虹均翻譯的。
這本書主要寫了發生在美珍一家的感人故事。美珍一家是個普通的家庭,過著溫馨幸福的生活。后來她的媽媽得了不治之癥,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看了這本書以后,我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她故意對美珍十分嚴厲,讓她做一些看起來不是美珍那個年齡的小女孩所能夠做的事情。其實媽媽是想當她去世以后,讓美珍能夠做媽媽能做的事。讓美珍當第二個媽媽,支撐這個家庭。要親眼看到她學會承擔家庭責任。
剛開始,美珍無法接受。但最后美珍學會了體諒,學會了堅強。在美珍媽媽看起來無情的背后,其實深藏著偉大的母愛。她給美珍留下了一份最珍貴的禮物,讓美珍學會了體諒,學會了堅強。
通過媽媽最后的禮物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美滿的家庭,更讓我懂得了媽媽在家里的地位如此重要。家庭的.幸福并不一定就是家境富裕。還需要全家人的身體健康,要有愛心。
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我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除了有爸爸媽媽的關心外,還有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我一定要懂得珍惜,幫大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讓他們太累了,平時要關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健康。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和美珍一起成長。使我懂得了母愛的偉大,同時也學會了珍惜。我要成為一個充滿感恩,勤勞和有愛心的人。
《禮物》讀后感14
燥熱的午后,萬物都失去了活力,我無意間翻動了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集。不看則已,一看便停不下自己的目光。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麥琪的禮物》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麥琪的禮物》就是因為金錢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講得是一對夫妻因為想給對方買一件圣誕禮物而舍棄了自己的心愛之物。可惜最后彼此的禮物卻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他們都得到了人世間最寶貴的禮物———彼此的真情。我認為他們是幸福的,雖然他們很窮,生活拮據,但在他們心中,金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的真情,只要擁有它,他們感到比有錢的富翁幸福百倍。換一個角度來看,假如小說中女主人公德拉家財萬貫,即使她買了昂貴禮物也看不出真情所在,杰姆也就不會感到那么幸福了。德拉美麗的頭發,杰姆珍貴的金表,兩樣各自引以為自豪的東西都失去了。而然這篇文章卻能時時喚起人們內心的本善,使之能夠讓人還能夠體會到世間真情的祥和與溫暖,主導的人性并不是爾虞我詐,見利忘意。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特雷莎修女所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假如萬貫家財和一份真摯的感情同時放在你面前,你會選哪一樣呢?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那份感情,因為真摯的感情是無價的!我相信真心的付出終會有真誠的回報,擁有真情才能擁有幸福。
《禮物》讀后感15
今天,我們學完了第四單元的課文,其中《十年后的禮物》帶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在這篇課文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愛德華·格里格先生,因為他能兌現自己許下的每一個諾言,更讓人驚訝的是他還能兌現自己十年前許下的諾言,對此,我覺得他是一個十分守信、值得讓人尊敬的人。當我讀到馬上準備要唱歌時,也是我最為驚訝的時候,我很好奇:愛德華·格里格先生怎么能在十年如此漫長的時間里一直記得這個諾言,也為愛德華·格里格先生能想到用歌曲來兌現諾言的聰明才智而暗暗贊嘆,這種精神是難得可貴的'。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愛德華·格里格先生這樣的人,他們都在為實現諾言而努力。但在人群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嘴上說說而已,卻絲毫不為實現諾言做努力,第一種人是可敬的,應該受到別人的尊敬;雖然第二種人的做法是不對的,但是只要努力改正,也可以成為第一種人,受到別人的尊敬。
誠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了它,我們就會沒有美好的明天,我要時時刻刻都要做愛德華·格里格那樣有誠信的人,用行動兌現自己許下的諾言,為我們的明天畫上美麗的藍圖。
【《禮物》讀后感】相關文章:
禮物的讀后感03-21
《禮物》讀后感03-15
珍貴禮物讀后感04-03
最好的禮物讀后感06-23
《畢業的禮物》讀后感06-24
媽媽的禮物讀后感04-29
《最好的禮物》讀后感05-01
禮物的讀后感15篇03-21
關于《禮物的流動》讀后感11-27
【經典】麥琪的禮物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