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畫家鄉》評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么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畫家鄉》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畫家鄉》這篇課文,以五個不同地域的孩子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他們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讀著《畫家鄉》好像遨游于祖國的美好河山中:那么藍的大海、那么遼闊的平原、連綿的群山、茫茫的草原,還有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目的是讓孩子通過家鄉感受我們祖國的偉大和美麗,激發起孩子對美麗祖國的無限熱愛。因此,符老師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畫贊贊自己的家鄉。
聽了符老師執教的一年級課文《畫家鄉》,獲益匪淺。
一、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如何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和無趣,這一點符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在初讀課文時,她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字形,不懂得多讀幾遍。認識生字是采用學生互動的形式,同桌互讀,讀對了打個五角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用投影來檢查訂正。然后,教師用生字卡片以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積極性很高,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很好地鞏固了生字。只有扎實的生字教學,才會有繽紛多彩的閱讀天地。
二、符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在精讀課文第二段,指導感受濤濤家鄉的美時,引導學生說:“濤濤的家鄉美不美?美在哪里呢?讀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便根據自己的喜歡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得是那樣的津津有味。
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興趣在低年級教學中是重要目標之一。符老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結合課文插圖,向孩子們展示了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為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游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游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學生在課堂上會不時地出現一些細小的錯誤而未能及時地給予糾正和強調,導致以后這種錯誤頻繁地出現,為避免此類錯誤的發生,以后應該時刻關注學生,有意識地善于捕捉學生中的信息,注意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時刻調整自己的教學,擯棄“教師心中有教案而無學生”的錯誤思想。
【《畫家鄉》評課稿】相關文章:
《畫楊桃》評課稿04-13
《玲玲的畫》評課稿04-07
玲玲的畫評課稿04-07
《畫楊桃》的評課稿11-16
《紅色的畫》評課稿03-05
玲玲的畫的評課稿06-25
《畫雞蛋》評課稿05-04
畫楊桃評課稿06-01
畫音樂的評課稿06-22
《畫楊桃》評課稿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