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產品加工產業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產品加工產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產品加工產業調研報告1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指以農業生產的動植物產品及其物料進行加工的工業,按加工對象分,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主要有糧、油、棉加工、禽畜產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白酒及保健產品加工、飼料加工及其他等七類。
一、基本情況
截止3月底,全縣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5家,占全縣規上工業 17 %,完成總產值6.36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7 %,增加值1.35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14.8 %。完成總產值29.8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17 %,實現增加值6.5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15 %
二、產業特點
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主要產品為初次級產品,價格較低,經濟總量主要靠產品數量帶動,產品市場主要是國家政策性儲備和本縣及周邊地區,企業發展速度不快,財政貢獻較小(除白酒類外)。
1、糧棉油加工類:在產企業6家、停產企業1家,原料80%左右產自本地,原料的價格影響不大,其產品主要市場來自國家政策性儲備,總量變化不大,發展平穩。
2、禽畜產品加工類:在產企業4家,原材料40%左右源自本地基地,購買原材料價格受市場供需因素影響較大,近年來企業主要投入在基地建設上,企業有發展,但速度低于全縣平均增長速度。
3、膨化食品類:在產企業5家、停產企業2家,原材料、市場基本在外,產品更新較快,市場因素影響較大,企業技改投入、產品研發投入較大,及今年增速明顯放緩。
4、保健食品類,在產企業2家,原材料產自本地約30 %左右,市場在外,企業技改投入較大,市場全景看好,發展速度較快。
5、白酒類:在產企業2家,原材料來自外地,市場主要在本縣及周邊地區,發展速度較快,財政貢獻較大
6、飼料加工,在產企業1家,原材料80 %來自本地,市場本縣及周邊地區,生產規模受銷售半徑影響,發展平緩。
7、其他類:在產企業2家,主要是自來水企業。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縣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不快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企業經營理念的原因、市場供求的原因和對企業的引導和支持的原因,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企業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
1、生產規模較小加工能力不強。企業普遍存在起點低、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市場占有量小,主要產品很大程度上還處于生產原料半成品和初級產品,產業鏈條短,骨干企業帶動性不強,糧食基本上是稻米加工,棉、菜籽油基本是初榨油和散裝油,禽畜產品基本是簡單分割分裝,膨化食品、白酒等產品面對的也基本是低收入人群,水產蔬菜、水果等加工幾近空白。
2、人才缺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特色農產品不突出。由于人才缺乏,企業缺乏技術支撐,核心技術靠與外商協作,缺乏自我創新能力,從而導致加工粗放、工藝落后。如我縣膨化食品加工業前后在本省乃至華東地區均有一定影響和市場占有率,由于缺乏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逐年在開始萎縮。
3、企業原材料缺乏穩定的保障,消耗外地的企業原材料,與當地農民利益聯系不密切,鄉鎮及農民對企業認知程度不高,對地產品銷售沒有積極性。消耗本地原材料的企業,原材料供應基本上是小商小畈銷售給企業,企業與農民之間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嚴重缺乏專業化、標準化、優質化原材料基地。
4、支持服務企業體系不強
一是標準化建設滯后,質量檢測、質量認證、食品研發中心服務有限;
二是技術保障體系不健全,缺乏技術手段和農產品加工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技術對企業的貢獻率低;
三是信息化服務不強,沒有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服務平臺;
四是融資渠道不暢,農產品加工企業,季節性融資量大的特點明顯,而企業可供銀行抵押的`抵押物(主要是企業主土地證、房產證)單一,抵押物評估較低,授信額度較小,加之審批手續繁瑣,難以滿足企業季節性強資金量大的需求;
五是物流滯后,農產品集聚,拋裝較多,鄉村道路普遍較窄,超高、超寬、超重的限制對企業影響較大。
四、建議
1、優化培育原材料基地,充分發揮我縣水稻、油菜籽、水產品養殖、經果林種植等農產品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土地流轉,農業產業化等政策支持,統一品種,優化和擴大種、養規模,探索完善“企業+協會+基地+農戶”利益聯動機制,使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有穩定可靠優質的原材料來源,把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優勢。
2、加大培育地域特色產品和品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以技術標準、健康標準、食品安全、產品標識為特點的農產品加工產品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品牌效應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尤為突出
一是要引導企業加強自主研發的同時,培養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通過研發增加技術儲備,通過創立品牌擴大市場占有率;
二是要利用周邊縣市大公司大企業的幅射作用,引導企業與大公司、大企業以及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與交流,在綠化食品、有機食品、保健食品上下功夫。
3、加速農產品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農副產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正在由數量增長向提高內在質量和品種種類方向發展,我縣農副產品深加工業應在強基固本的基礎上,著眼于現有的農產品資源優勢,進行深加工,加大招引和支持現有企業力度,在糧油加工上向糠油、棉油、菜油脂化方向發展,并加大對棉短絨、油泥、餅粕等副產品的開發利用,在禽畜加工上向肉松、肉脯、罐頭速凍及熟食制品方向發展,在蜂產品上著力推進功能性健康、營養、保健產品開發,在水產品、果蔬(葡萄)的深加工上,加大相關加工企業的招引力度,填補現有空白。
4、加強支持服務,解決企業困難。農副產品加工與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息息相關,也是省對我縣工業經濟考核的唯一產業,在支持扶持上應給予重點傾斜,一是在招商引資考核上適當提高農產品加工招商項目投資系數;
二是在項目用地上優先安排我縣優勢農產品加工項目;
三是在金融服務體系考核上單列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額欄目,增加對適度放寬農產品加工企業擔保抵押條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等考核內容;四是在服務中心開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技術、質量、安全認證窗口,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五是增加對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技改投資、市場拓展等獎補資金;六是開設我縣農副產品網絡信息服務平臺。
農產品加工產業調研報告2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指以農業生產的動植物產品及其物料進行加工的工業,按加工對象分,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主要有糧、油、棉加工、禽畜產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白酒及保健產品加工、飼料加工及其他等七類。
一、基本情況
截止20xx年3月底,全縣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5家,占全縣規上工業 17 %,完成總產值6.36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7 %,增加值1.35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14.8 %。20xx年完成總產值29.8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17 %,實現增加值6.5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15 %
二、產業特點
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主要產品為初次級產品,價格較低,經濟總量主要靠產品數量帶動,產品市場主要是國家政策性儲備和本縣及周邊地區,企業發展速度不快,財政貢獻較。ǔ拙祁愅猓。
1、糧棉油加工類:在產企業6家、停產企業1家,原料80%左右產自本地,原料的價格影響不大,其產品主要市場來自國家政策性儲備,總量變化不大,發展平穩。
2、禽畜產品加工類:在產企業4家,原材料40%左右源自本地基地,購買原材料價格受市場供需因素影響較大,近年來企業主要投入在基地建設上,企業有發展,但速度低于全縣平均增長速度。
3、膨化食品類:在產企業5家、停產企業2家,原材料、市場基本在外,產品更新較快,市場因素影響較大,企業技改投入、產品研發投入較大,20xx年及今年增速明顯放緩。
4、保健食品類,在產企業2家,原材料產自本地約30 %左右,市場在外,企業技改投入較大,市場全景看好,發展速度較快。
5、白酒類:在產企業2家,原材料來自外地,市場主要在本縣及周邊地區,發展速度較快,財政貢獻較大
6、飼料加工,在產企業1家,原材料80 %來自本地,市場本縣及周邊地區,生產規模受銷售半徑影響,發展平緩。
7、其他類:在產企業2家,主要是自來水企業。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縣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不快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企業經營理念的原因、市場供求的原因和對企業的引導和支持的原因,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企業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
1、生產規模較小加工能力不強。企業普遍存在起點低、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市場占有量小,主要產品很大程度上還處于生產原料半成品和初級產品,產業鏈條短,骨干企業帶動性不強,糧食基本上是稻米加工,棉、菜籽油基本是初榨油和散裝油,禽畜產品基本是簡單分割分裝,膨化食品、白酒等產品面對的`也基本是低收入人群,水產蔬菜、水果等加工幾近空白。
2、人才缺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特色農產品不突出。由于人才缺乏,企業缺乏技術支撐,核心技術靠與外商協作,缺乏自我創新能力,從而導致加工粗放、工藝落后。如我縣膨化食品加工業20xx年前后在本省乃至華東地區均有一定影響和市場占有率,由于缺乏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逐年在開始萎縮。
3、企業原材料缺乏穩定的保障,消耗外地的企業原材料,與當地農民利益聯系不密切,鄉鎮及農民對企業認知程度不高,對地產品銷售沒有積極性。消耗本地原材料的企業,原材料供應基本上是小商小畈銷售給企業,企業與農民之間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嚴重缺乏專業化、標準化、優質化原材料基地。
4、支持服務企業體系不強,一是標準化建設滯后,質量檢測、質量認證、食品研發中心服務有限;二是技術保障體系不健全,缺乏技術手段和農產品加工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技術對企業的貢獻率低;三是信息化服務不強,沒有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服務平臺;四是融資渠道不暢,農產品加工企業,季節性融資量大的特點明顯,而企業可供銀行抵押的抵押物(主要是企業主土地證、房產證)單一,抵押物評估較低,授信額度較小,加之審批手續繁瑣,難以滿足企業季節性強資金量大的需求;五是物流滯后,農產品集聚,拋裝較多,鄉村道路普遍較窄,超高、超寬、超重的限制對企業影響較大。
四、建議
1、優化培育原材料基地,充分發揮我縣水稻、油菜籽、水產品養殖、經果林種植等農產品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土地流轉,農業產業化等政策支持,統一品種,優化和擴大種、養規模,探索完善“企業+協會+基地+農戶”利益聯動機制,使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有穩定可靠優質的原材料來源,把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優勢。
2、加大培育地域特色產品和品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以技術標準、健康標準、食品安全、產品標識為特點的農產品加工產品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品牌效應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尤為突出,一是要引導企業加強自主研發的同時,培養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通過研發增加技術儲備,通過創立品牌擴大市場占有率;二是要利用周邊縣市大公司大企業的幅射作用,引導企業與大公司、大企業以及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與交流,在綠化食品、有機食品、保健食品上下功夫。
3、加速農產品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農副產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正在由數量增長向提高內在質量和品種種類方向發展,我縣農副產品深加工業應在強基固本的基礎上,著眼于現有的農產品資源優勢,進行深加工,加大招引和支持現有企業力度,在糧油加工上向糠油、棉油、菜油脂化方向發展,并加大對棉短絨、油泥、餅粕等副產品的開發利用,在禽畜加工上向肉松、肉脯、罐頭速凍及熟食制品方向發展,在蜂產品上著力推進功能性健康、營養、保健產品開發,在水產品、果蔬(葡萄)的深加工上,加大相關加工企業的招引力度,填補現有空白。
4、加強支持服務,解決企業困難。農副產品加工與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息息相關,也是省對我縣工業經濟考核的唯一產業,在支持扶持上應給予重點傾斜,一是在招商引資考核上適當提高農產品加工招商項目投資系數;二是在項目用地上優先安排我縣優勢農產品加工項目;三是在金融服務體系考核上單列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額欄目,增加對適度放寬農產品加工企業擔保抵押條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等考核內容;四是在服務中心開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技術、質量、安全認證窗口,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五是增加對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技改投資、市場拓展等獎補資金;六是開設我縣農副產品網絡信息服務平臺。
【農產品加工產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產業調研報告08-23
服裝產業調研報告07-22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08-07
農產品調研報告08-23
大健康產業調研報告06-26
文化旅游產業調研報告07-08
茶葉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1-07
文化產業調研報告09-13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0-21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