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驗學校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驗學校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針對全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體系,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的網格化教育,使學校教育工作得到社會和家庭的有力支持和積極配合,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持續優化家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發展成為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心理健康、學習優良、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學校應針對家校共育建立相應的機制和實施策略。
一、成立家庭教育服務站
為促進家庭教育健康發展,加強對父母家教知識的科學化指導,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學?蛇x擇幾位家庭教育指導師成立“家庭教育服務站”。負責在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為家長定期上課。專題講座可開設六方面內容:與孩子溝通的藝術;教子育子良方;學生青春期教育;經典育子名言、警句、故事;陪孩子一起成長;慢話隔代教育。同時開展家校共育線上線下咨詢,隨時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服務。
二、強化家訪與精準幫扶
(一)深入細致開展家訪
教師利用寒暑假開展教師大家訪活動。教育是一種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和對話。教師應走近學生,走近家長,與他們進行個體之間行之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進步、更好地成長。為了提高家訪質量和效果,可采取全員家訪與重點走訪相結合,做到“八必訪”,即:單親學生必訪;生活困難學生必訪;病殘學生必訪;行為有偏差的學生必訪;思想、學業有重大變化的學生必訪;留守兒童必訪;學困生必訪;外來務工家庭學生必訪。各班教師要收集好教師家訪工作照片、家訪記錄等,做好家訪資料的歸檔整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和信任。
。ǘ┚珳蕩头觥皢栴}學生”
本著“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教育思想,切實做好問題學生的幫扶轉化工作。每學年初,各班可根據學生的出勤、思想表現、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建立班級問題學生檔案。將問題學生“承包”給教師,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制定詳細幫扶的周計劃、月計劃、期計劃及年度計劃。由幫扶教師通過電訪、家訪、談心、關心等多種形式對問題學生進行幫扶轉化。建立“一對一”幫扶臺賬,記錄下每一次幫扶過程及學生的細微變化,讓學生的進步能夠“看得見”。問題學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求幫扶教師“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問題學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實現“每天進步一點點”的育人目標。對重點問題學生,學校組織優質力量組建幫扶小組,集中智慧精確“診斷”,因人而異精準施策,用最大的耐心和最負責任的舉動實施立體“救助”,最終達到“轉化一個,挽救一家”的教育效果。
三、家校共育主題式教育
。ㄒ唬╅_展“好家風好家訓”主題活動
學校廣泛開展“好家風好家訓”主題系列活動。緊緊圍繞“家風家訓”中有關愛國、修身、誠信、廉潔、勤政、敬業、和諧、孝道、勤儉、勵志等方面內容展開。每年定期開展“好家訓成就好家庭,好家風養育好子孫”主題活動,通過演講、手抄報、講故事、征文、圖片展示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敬、孝、善、愛、信、謙、勤、儉、睦等新時代好少年品質。
(二)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周”活動
學校借助每年“5.15國際家庭日”當周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周”活動,邀請校內外家庭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專業指導。活動通過學生、家長書畫展,家庭親子攝影展,家庭教育知識、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親子表演、游戲,親子繪畫、經典美文朗誦比賽等活動,全面提升家長的家教素養。學校每周可確一天為“家長工作日”,邀請家長分批到學校上班,直接參與學校各種活動。在“家長工作日”中,家長進教室,評教師的課堂;進食堂,評飯菜質量,與孩子共進午餐;進校園巡視,評校園衛生及常規;進辦公室,評教師辦公情況。最后讓家長反饋意見。
(三)開展感恩父母教育
學校每年3月組織開展“感恩教育周”系列活動。引導學生珍惜健康軀體,讓學生懂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一是利用校園廣播、LED等播出歷史上的感恩父母的經典故事,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邀請區內外的感恩教育專家開展感恩教育專題講座,讓學生知感恩、懂感恩、更能行感恩,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三是開展“給父母的一封信”主題活動,三至六年級的每一位學生通過書信的形式給父母訴說自己的心理話,以此感恩父母的辛苦。四是開展“孝敬父母我是這樣做的……”主題班會,讓每一個學生現身說法,講出自己的孝順故事,全面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增強他們的愛心。五是開展“感恩有你”演講比賽,班級初賽,學校決賽,讓每一個學生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做一個感恩的人。六是開展調查問卷,及時了解學生孝敬父母的現狀,對后進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明白感恩孝順始于小事,就在當下。
四、“互聯網+”家校共育
積極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逐步完善“互聯網+”家庭教育服務網絡建設。依托新媒體,開展經常性、公益性宣傳,推進家庭教育知識全面普及。利用學校智慧校園、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企業微信、QQ等網絡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教育方針政策,學校辦學理念,家校共育理論、措施、策略及方法等,為廣大家長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五、建立家校共育評價體系
一是家長評校、評教。學校每年都舉行家長全員充分參與的評校評教活動,通過網絡發布滿意度調查問卷,家長答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學校進行數據匯總,并進行問題的匯總梳理,提出整改方案。
二是每年定期開展家校共育優秀評選。一是班級家委會評選。對優秀班級家委會、家委會會長、家委會工作檔案等進行評優評先,持續推進家委會規范化建設。
三是定期開展“最美家長”“最美志愿者”“最美少年”評選。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啟蒙教師。家庭教育情況如何,不僅直接影響子女本人,也影響家庭和睦,還通過學生影響整個班級的思想品德和其他工作的開展。如今的教育已經無法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來完成。社會參與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家長是學校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共存者。在社會參與中,家庭的全面改善,也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共育時代新人已成為學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應該一直在路上。
【實驗學校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相關文章:
實驗學校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11-05
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11-01
學校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05-18
初中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10-18
(通用)學校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09-23
學校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大全[7篇]07-25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03-19
家校共育的心得體會03-26
家校共育的心得體會03-31
家校共育課題總結(精選6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