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評課稿(精選)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評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季之美》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四季之美》評課稿1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見到學生有這樣的現象,讀了很多的書籍,讀了很多的優美的篇章,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卻捉襟見肘,這是為什么呢?通過我的觀察,最基本的就是在實際的運用中毫無方法,結合尋找20—最美童詩的實際情況,我執教了童詩課《四季之美》。
本節課的設計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通過對文章的閱讀,去找尋寫作和表達地一些密碼,我設計了三種情況,第一就是相同句式的文章改寫,第二,抓住題目和中心句,第三就是轉化內容和想象畫面,通過這些方法的指導給予學生在寫作中一些最簡單的,最實用的的技巧,這樣在學生們閱讀文章時可以不自覺的就關注到自己需要提煉和提取的信息這樣通過關注關鍵詞語,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文字的敏感性,達到化為己用的目的。
一節課上下來,我感覺這節課還是有許多值得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一、抓住學生的學習訴求,以貼近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在智慧的課堂上生長。
二、關注學生的語用表達,以自由和開放的教學方式,大膽地,讓學生去表達,去思考,去想象。
三、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的共同體中來,使教學達到全覆蓋,人人參與。人人思考,人人表達。
在這節課上,語用的表達很豐富,然而留給學生創作的時間還不足,可以延伸到下節課,這樣就可以使童詩指導課更豐滿。
《四季之美》評課稿2
今天有幸聆聽了劉老師的《四季之美》,感受頗深,獲益不少。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納言心性敏感,對外界事物感受力強,同時又充滿女性的寬厚慈愛,因此,到了她的筆下,她選擇了與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應的,她認為最美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來詠唱。不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是不會寫出如此文字的。
劉老師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基本功扎實。在她的教學中有以下幾點讓我印象頗深。
一、以讀帶講,促使學生感悟
作者清少納言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發現了四季的美。劉璇要求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想一想: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去獨立思考。
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所得,互相補充,互相借鑒,這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最后全班交流。此時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教材,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
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那么,劉老師就結合新課標設計了一個這樣的環節:聯系你的生活實際,想一想——在你的眼里四季最美的是哪些時刻?請你用優美的語句說一說。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文中的語言去說一說,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觀察自然的習慣。
下面還有我一點點淺薄的意見:
1、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環節上做得還不是非常到位。當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的時候,就應適時指導學生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感受。還比如,讓學生互相評價一下自己的朗讀有哪些需要調整、改進的地方。這時如果能夠在學生和老師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老師范讀并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感悟作者眼里四季之美,讓群體通過有感情地讀來獲得內在的感悟、體驗,達到資源共享,課堂教學將更加“豐實”。
2、激勵評價不夠及時,導致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當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讓學生各種感覺器官協調合作,體會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以上都是我個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處請大家指正。
【《四季之美》評課稿】相關文章:
四季之美評課稿12-07
四季之美評課稿11-25
《四季之美》評課稿11-10
《四季之美》評課01-09
(集合)四季之美評課稿01-12
《四季之美》評課稿【精】11-23
四季之美評課稿集錦03-13
四季之美評課稿通用03-14
四季之美評課稿【熱】12-16
四季之美評課稿【熱門】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