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元宵節作文 篇1
今年的元宵節過的是比較開心的 ,因為我前天做了個小手術,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著他們干活。我 就只等著吃就行。飯吃的'還是比較快的,吃完了我們就去放煙花這才是我最喜歡的。
可是今年的煙花可不那么好看啊。吃完飯老爹和她孫女先去放煙花了,我在廚房看我姐洗碗,好像聽到煙花聲音了,我就急急的跑出去看看。天!他爺倆竟然把草都給點著了,好像老爹不會放,因為以前都是我老公放的,昨晚他去上班了,我就跑過去教他們,不教還好,我教的好像是錯的。天!只見煙花從地下就炸開了,火星四濺啊,后果就是,我侄女的衣服燒破了,婆婆的眼睛上方給蹦了個疙瘩,往外一看,鄰居的一堆柴火也給燒著了,我當時笑得都不行了,我們怎么會這么笨啊,連煙花都不會放,剩下的那幾個誰也不敢放了,只好仍在門后面了啊。
元宵節就這樣過完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就當是歲歲平安把,因為什么東東都炸碎了啊。
元宵節作文 篇2
有哪個地方的燈展展期可以像延安的元宵節燈展一樣一展示就長達一個月呢?
有哪個地方的花燈造型可以像延安的元宵節燈展一樣千姿百態、意蘊豐富呢?
有哪個地方的燈展習俗可以像延安的元宵節燈展一樣擁有傳承千百年的“轉九曲”文化習俗呢?
作為紅色文化革命圣地,我的家鄉——延安的元宵節更是“東風夜放花千樹”,燈光璀璨、紅紅火火、熱鬧非凡。在別的地方,元宵節燈展也許最長持續一個禮拜,可延安的元宵節燈展卻從春節前就點亮了,要足足展示一個月之久,讓人們賞玩個夠。每到元宵節這一晚,花燈慶元宵活動就達到了高潮。人們紛紛攜家帶口來到燈展那里,夜幕剛剛降臨,燈市里已經人山人海了,人們摩肩接踵、興高采烈,整個展區燈火璀璨,夢幻美好;只聽見游人們的歡笑聲,商販們的吆喝聲,喜慶的音樂聲交雜在一起,熱鬧非凡。
進入燈市后,只見花燈千姿百態,讓人眼花繚亂。十二生肖造型的花燈,站在燈展門口,好像在迎接我們的到來;由綻放的牡丹、飛舞的蝴蝶、粉嫩的梅花一起組成的立體大型花燈跟隨音樂變換姿態,流光溢彩,寓意花開富貴。氣勢最雄偉的花燈要數展區中央的“四龍戲珠”,只見四條龍盤曲向上,口含紅珠,腳踩元寶,恭祝人們財源滾滾、四季平安、飛黃騰達。當然,最吸引小孩子眼球的是海綿寶寶、凱蒂貓、哆啦A夢等動漫造型的花燈……
我正看得入迷,只見舅舅穿過人群,提著兩盞手提花燈,滿臉笑容的`遞到妹妹和我面前。驚喜的我急忙說謝謝舅舅。仔細一看,這花燈正是我喜歡的變形金剛造型,隨著自帶的音樂,彩燈閃爍,我的心也隨著鏗鏘有力的樂曲興奮到了極點。但是我不知道為什么要在這一天提花燈、賞花燈,便問媽媽。媽媽說:“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于是點亮燈籠,祈求光明,以求避邪,祈求平安。舅舅給外甥送燈,是咱們的習俗,舅舅這是特意給你們送平安與祝福呢!”此刻一種甜蜜的幸福感與被寵愛的感動從我心底升騰起來。
當然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轉九曲”活動了。剛到如九曲黃河一般的燈場外,就聽見嗩吶、銅鑼、禮花齊鳴的聲音。我們隨著擁擠的人潮緩慢前進,一個挨著一個,蜿蜒前行。我發現,九曲原來是用木棍和彩燈圍建起來的,像迷宮一樣,沿著通道兩側的彩燈,一閃一閃,如同天上的繁星,有紅的、黃的、藍的……色彩斑斕、光彩奪目。行走的路途中,不斷出現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覺得很奇怪,便問奶奶,奶奶笑著說,一年有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三百六十五天,九曲就有三百六十五盞燈,轉一圈九曲就象征走完了一年。轉九曲的人走到中心位置時要上布施,祈禱在新的一年里沒有災難禍,平平安安,順順利利。聽了奶奶的話后,我立刻虔誠地祈禱道:希望全家人萬事如意、大吉大利、幸福安康、快樂美滿。
雖然元宵節只有短短一天,但我卻感覺到這是我一年中最快樂、最幸福的一天。
元宵節作文 篇3
今天是元宵佳節,我急急忙忙吃過晚飯,便拉著爺爺奶奶去看燈會。
只見大街上燈火輝煌,人山人海,人們扶老攜幼、三五成群、興致勃勃地觀賞著兩旁各色各樣的.彩燈。
我看見一位老奶奶拖著小孫子站在一盞金黃花燈前。她那張布滿皺紋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似乎在說這么大年紀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漂亮的燈呢!小孫子不住地搖動著小手,高興地嚷著:“奶奶,真好看,真好看!”這時,五六個小朋友拉著手,在人群中鉆出,高興地指著那盞燈連聲喊“真漂亮,真漂亮!”
燈多,人更多。燈美,人心中更美!
【元宵節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元宵節的作文:歡樂元宵節-元宵節作文01-11
元宵節的作文通用-元宵節作文01-11
熱鬧的元宵節元宵節作文01-31
元宵節作文:源遠流長元宵節07-01
關于元宵節的作文:描寫元宵節的作文02-21
精選元宵節元宵節作文4篇07-18
【精選】元宵節元宵節作文4篇07-19
精選元宵節元宵節作文三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