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古往今來,悠揚文化,而今,去了何方?——題記
浩瀚如云,那一首首綺麗的佳篇不知撩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佳期如夢,那一闋闋仄仄平平的詩詞不知動容了多少人的意愿;凝眸望遠,那巍峨巨章,滾滾詞藻,不知激蕩著多少壯士。
可如今,如今的地球村,便輕而易舉地開工動土,將流淌了幾千年的悠揚打斷根莖,讓現代,真正現代了。
餓死文人的世紀
當不能再花前月下,吟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滄海桑田時;當那搖落漫天芳華的梧桐兼細雨不再映入眼簾時;當峨冠博帶,長袍輕袖已成齏粉時——疲憊了的心,該怎樣才能釋放?
沒有去處!人,赤裸裸的暴露在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沒有去處!文化,又豈是說去就去的,古往,又豈只是高樓大廈堆砌而成的?
季羨林大師曾倡議“國學”乃根本。中國的根,便在這兒,中國的魂,本就于此。古今多少事。悠悠,切莫讓,文人騷客,在其心之初,夢之萌的地方,畫上休止符。
沒有詩歌的世界
我念,那紅酥柔夷,香脂粉腮,定是難得的尤物;我信,那一枚紅葉寄相思,蜀女的愛連梧桐葉也載不動的刻骨銘心,定是時空再移,也難再有的佳話;我憐,桃花血淚,落紅流水,定是咳斷了心肺,也訴不盡哀怨的相思——五千年,便就錘煉了多少凄艷、哀絕的.佳話。
這些,你舍得丟嗎?舍不得!
錢鐘書不知倡議過多少次了,王國維大師也不知提過幾遍,就連最“潮”的教授也倡議——人之根本,樹之種粒,文化,丟不得!
黑夜寂寥,無人對月懷吟,邀玉盤,端酒觴時,這黑夜,真就黑了,沒了心中的那抹光,暗下的,又豈只是世界?
由此觀之,文化,不該丟,也不能丟。
莫忘,當聽到“本草綱目”時,也要想想天青色雨下,一把紙傘,撐起的一顆千年執拗的心。
莫忘,當吃到不知油滾了幾遍的炸雞炸蝦時,一枚艾葉,還香著,一艘龍舟,還游著。
莫忘,當一切都充斥著尖端科技時,這遠古而來,早已泛黃的紙頁,是其根本。于是,自己便懂得,雨天,行于舴艋中,緩步輕移,等一縷香,看一縷魂,悠長了,幾世的纏綿。
文化于我,而今,依舊在我心中,永駐。
莫失,莫忘。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傳統文化——人們為什么過年張振一人們為什么要過年呢?因為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獸的大魔頭,每天晚上年獸就在大道上橫行霸道,人們都緊緊地封上門窗,可是一點用都沒有,年獸一下子就把門踢開了,把人都吃了,吃飽了就到河邊喝水。第二天,沒有被吃掉的.人們很傷心,老天爺說話了,說:“年獸怕光和響聲。”第三天晚上,年獸又來了,人們都拿著紅燈籠和鞭炮,把年嚇跑了。后來便有了過年的習俗。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文化有許許多多,如:中國武術、中國書法、剪紙、建筑、茶文化、酒文化、戲劇等等,總之,異彩紛呈,數不勝數。而這其中,數剪紙藝術我最熟悉。
說到剪紙,不能不提它的悠久的歷史。剪紙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民間工藝,又被稱為剪花、窗花和刻紙。剪紙源于中國的唐、宋年間,在中國農歷春節期間,人們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出一些吉祥圖案,體現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裝飾著人們的生活。
在我家廚房門的透明玻璃上,貼著6種不同顏色的紙娃娃,那是7歲時我參加中央電視臺《同一片藍天》中日文化節交流專題節目錄制時剪出來的小作品。為了剪好這些紙娃娃,我足足用了兩個星期,天天練,時時剪!從一開始的15分鐘剪完,直到按導演的要求做到了5分鐘完成作品。在這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剪紙藝術家們的辛苦和剪紙作品的精美給人們的享受。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小使者,在那次交流活動中我得到了人們的贊賞,更嘗到了作為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的驕傲!我要說:“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太了不起了!我為你們而自豪!”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當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種有很多。按肉餡分:有咸的、有甜的……按形狀分:有三角粽、有狗頭粽……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把粽葉卷成三角圓柱形的,下面不讓它有空隙,放入一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餡,最后放進一點兒糯米,把粽葉蓋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奶奶包得這么簡單,自己也想包,便說:“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說:“奧麗,不是奶奶不給你包,而是你不會包,等你長大了,再給你包好嗎?”“不嘛,我就要現在包!”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只好讓我先去洗洗手,拿一個最小的粽葉給我。我想:哼,奶奶真偏心,自己拿這么大的,給我的這么小。我不滿意的接過這個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先把粽葉卷成三角圓柱形,不讓下面有一點空隙。然后放入一小把糯米,正準備放肉餡時,卻發現米不知道從哪里全部漏出來了。我疑惑的看著奶奶,奶奶卻在一旁看著我的小臉笑彎了腰。奶奶走過來,將我手中的小粽葉重新卷成三角圓柱形,:“來奧麗,拿好了啊,我放米了,不能再讓米漏下來了啊!”
奶奶笑呵呵的`對我說。我雙手拿著粽葉,緊張極了。“手放松,上面放松,下面捏緊”奶奶一邊放糯米,一邊對我說。在奶奶的幫助下,粽子包好了。粽子放進鍋里,開始煮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把我吸引了過去。當粽子出鍋時,我馬上去拿了幾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時,我的心里甜甜的。晚上,媽媽送我了一個香囊,它散分著清香。我掛在胸前,人人都說好看呢!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也十分有趣。我以后一定要多做端午節的活動,體會體會它的快樂。名師點評:文章講述了小作者跟奶奶學包粽子的事情,讓讀者見識了包粽子的全過程。這篇文章的條理很清楚,先介紹故事的起因,接著介紹粽子的品種,然后再介紹包的過程和品嘗的過程。文章選材來自生活,展現了溫馨的家庭生活畫面,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氣氛。文章如果沒有筆誤就很不錯了。“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中的“能牙利齒”是“伶牙俐齒”,這個成語用得也不太恰當,建議改為“軟磨硬泡”。
“它散分著清香”中的“分”改為“發”。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舞龍俗稱玩龍燈,是漢族傳統文化活動之一。為什么叫舞龍呢?這是因為,“龍”是中國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圖騰。在古代,中國人就把“龍”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的神奇之物。數千年來,中國人都把自己稱作是“龍的傳人”。正好,今天我校很榮幸地邀請到了舞龍隊來表演。
齊心協力劃龍舟。舞龍隊的奶奶們,個個生龍活虎,渾身是勁,可不輸那些年輕人呀。看吧,只見她們三兩下就把長龍變成了一艘龍舟,真像變戲法啊!這條龍舟看起來雄偉、精美、壯麗。此時此刻,我感覺自己就在這艘龍舟上,它正載著我們一起乘風破浪,駛向彼岸。這時,我的心情別提有多舒暢了。龍舟代表一帆風順,這可是對大家的深深祝福。
更上層樓跳龍門。下面就更加精彩了,她們游走一圈后就把長龍擺成了龍門。俗話說得好:鯉魚跳龍門。我又好似變成了一條小鯉魚,正在渾身使勁,努力跳過那高大的龍門。越過龍門的一剎那,我成了一條騰飛在空中的巨龍,那感覺可不是之前的小鯉魚能體會到的,那是成功的'喜悅。
盤龍似錦節節高。接下來就更加精彩絕倫了!先是舉著龍頭的人站在中間,然后龍身和龍尾慢慢地圍在四周,這條長龍盤旋而上,就感覺要一飛沖天,直入云霄了,那場面,那氣勢,可把觀眾給看呆了。盤龍代表著一年比一年更聰明、更厲害。
龍花盛開千家富。這可是壓軸好戲,龍頭和龍尾,首尾相接,龍身組成花瓣的形狀,我想這應該是一朵巨型的牡丹吧,因為中國人都認為:牡丹意味著富貴。那花在原地轉動起來,真是活靈活現。忽然有一個人被抬了起來,那人左右手各拿著一束鮮花,這象征著每家每戶都花開富貴。
這場舞龍表演又壯觀又好看。可真是“齊心協力劃龍舟,更上層樓跳龍門。盤龍似錦節節高,龍花盛開千家富。”呀!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它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
十字繡是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之一。從最早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到現在的美化居室環境,提高人們的藝術品位與藝術修養的十字繡。
姑姑是十字繡的瘋狂癡迷者,我看見一幅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作品從她手中誕生羨慕極了!決定要向姑姑學習十字繡。姑姑說:“其實十字繡的繡法很簡單,只要在兩個交叉的小洞上繡上一針,然后再繡上一針,這樣就繡成了一個十字。把一個個十字拼在一起搭上色彩,一副完好的十字繡完成了。”姑姑找來工具,讓我把針引上線,自己動手試試。可我的`動作笨拙,細而小的針總是不聽我的使喚,老是扎著我的手。
姑姑笑著說;“慢慢練吧!熟能生巧嘛!”聽了姑姑的話,我就專心地,認真地練習著,現在,我都可以繡些簡單的圖案了。
同學們,你們也動手試試吧!十字繡不但可以讓一個人改掉粗心大意得壞毛病多多練習還可以讓我們變得心靈手巧呦!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近些年來,當不少中國的年輕人時興過洋節的時候,在海外的中國人,卻非常喜歡感受中國固有的傳統。他們在海外如果聽到哪里燃放煙花爆竹,一定會感到非常親切。這種感覺我親身經歷過。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和文化,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尤其是當今西方文化不斷滲透,逐漸改變著中國人的思想習俗和生活方式,這種傳統文化的凝聚力顯得尤為重要。西方節日大有取代中國傳統節日之勢,中國傳統節日和中國其他傳統文化一起,處于一種沒落的位置。
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有失去根基的'危險。因此,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不僅是對數千年民風民俗的尊重,更是保護、繼承傳統文化,恢復、提升民族凝聚力的表現。雖然制作和燃放煙花爆竹可能會引起火災和人生意外傷害,但這并不能成為強制禁放的理由。中國的車禍每一分鐘傷一人,每五分鐘死一人,汽車照樣滿地跑;抽煙喝酒傷身體,酒廠煙廠照樣生產各種名牌煙、名牌酒;牛有口蹄疫,雞有禽流感,牛場雞場照樣飼養。生產和燃放煙花爆竹因事故造成的損失與車禍、煙酒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和損失恐怕要小的多,一味取締燃放煙花爆竹絕非明智之舉。
中國傳統文化的淪喪和民族凝聚力的散失非幾場事故的損失可取代。絕對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如果因為沒有絕對安全的保障就取締是不合情,也不合理的。關鍵是政府職能部門如何加強煙花爆竹的生產和銷售渠道的管理,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以及燃放知識的普及才是最主要的。我相信,一旦完善管理,煙花爆竹的安全文明燃放,一定可以再次證明,中國的傳統節日,從文化內涵,節日形式等各方面,都能帶給我們一個比西方節日更加熱鬧、祥和,且有聲有色的節日氣氛。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剪紙、品茶、春節、放鞭炮、舞獅子等,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就是過端午節了。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有的地方還進行賽龍舟的活動。這天,奶奶買了很多粽子。我剝開用葉子做的粽子皮,里面是糯米和紅棗,吃在嘴里軟軟的,黏黏的,甜甜的.,非常好吃。我家還買了用五彩線編成的粽子和公雞,掛到門上,聽說這樣可以避邪。
我想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我上網尋找答案。原來,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的貴族,他為國盡忠,卻遭奸臣毀謗陷害,被迫在五月初五這天含恨投江自盡。人們得知后,紛紛劃船追趕拯救。大家爭先恐后,就演變成后來的賽龍舟。為了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魚吃掉,人們用竹筒裝糯米飯投入江中,后來漸漸改為用粽子包裹,再用彩線纏繞,形成了粽子。人們對屈原如此敬仰,不僅是敬仰他的文學造詣,更敬仰他的憂國憂民、磊落堅貞、大義凜然的嵩高品質。
還有一些節日也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人物,比如,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晉文公的臣子介之推,七夕節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們要將它們發揚光大,傳遍世界。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剪紙、貼對聯、戲劇、國畫,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剪紙。
每到年底,人們總是剪一些福字,還有喜字表示慶賀。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比如花草樹木、魚蟲鳥獸。剪紙刻著很多精美的圖案,比如(天女下凡)。有一次,我奶奶費了很大的功夫,剪了一個很大的`福字,上面有很多小星星,我一看驚呆了。那么好看的福字,真令我驚訝啊!我把它掛在墻上,那是多么的好看啊!這表示著我們一家人都有福氣。多么好看的福字呀!你們過年有什么喜慶的事,也來展示一下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剪紙,是中華民族流傳藝術,瞧!這些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的剪紙。這幅剪紙的畫面是這樣的:天氣晴朗,一個小孩騎在牛背上,雙手拽著一個腳受了傷的小男孩,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終究沒有把他拉上來,此時,他已經滿頭大汗。看著這幅剪紙,是我的思緒飄到了幾萬公里外的采山藥的山里。
一天,一個叫小明的孩子騎著牛到山里采藥,隱隱約約聽到有個孩子在喊救命,曉明跳下牛背從山上往下看,果然有個孩子跌倒在山坡上。曉明見此情況,趕忙騎著牛往山下走,經過小明的一番詢問,原來他叫小強,他和家人走散了,在尋找的時候,不小心腳底一滑,就滾了下去,小明安慰小強道:“小強,你放心,我會幫助你找到父母的。”小明先跳上牛背,然后雙手拉著小強,小明是用了渾身解數也終究沒有把小強拉上來,最后,老牛將一只腿曲下來,這樣小明才上了牛背上,過了幾天,小強的家人來找小強,我們依依不舍的告別,可謂“友誼地久天長”啊!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
教師評語:這篇文章記敘了“剪紙里的故事”,成為“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文章敘述真實自然,用詞準確生動,形象逼真,如“這些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的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