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除夕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除夕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雖然,我已經成家十多年了,可幾乎每年的除夕我都和家人在一起度過。
除夕的哪天,到了下午,我一家三口就回家和父母團聚,雖然我們在一個家屬區,可平常也很少回家。
除夕,按我們家鄉的規矩,通常是吃面條,俗稱“錢串子”。每年都吃,從不更改。吃完飯后,就開始和面,調肉餡,然后包餃子。母親和妻子在忙著包餃子,我和父親、兒子在一旁聊天,這是多么溫馨的家庭畫面啊!我非常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機會。我們一般都是在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之前把餃子包好。接著,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吃的,有自己榨的面葉,果子,各種各樣的水果,瓜子,花生,糖……大家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著,聊著,等到春節晚會一開始,就沒人說話了,都開始認真的看電視節目。
春晚是咱老百姓的一道大餐,一年一次,沒有不看的道理,就連小孩,瞌睡的實在堅持不下去,還吵著要看晚會。除夕過了這么多年了,可對除夕的習俗由來還是不大了解,今年從兒子的口中才真正了解它,兒子是從網上得到的資料:除夕,就是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比較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雖然沒有那么多的講究和規矩,可無論什么時候,人人都希望家人平安,幸福。每次,我們都會在看完春節聯歡晚會結束后煮上一鍋餃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直到夜深了,才懷揣著許多美好的希望去睡了。待到第二天,將迎來新的一年,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