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中秋節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薦]小學中秋作文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中秋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中秋作文 篇1
盼望著,盼望著,中秋節終于來臨了。
中秋節的晚上,我在房間里寫作業,突然,媽媽叫我吃飯,我走下樓,一看桌子上,口水忍不住要流下來。桌子上放著各種新鮮的水果和香噴噴的月餅。我們吃的時候,都是讓著別人先吃,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談笑。吃完飯后,爸爸說:“我們到樓頂賞月吧!”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搬著小凳子一起來到樓頂賞月。這時,月亮還沒有升起來,爸爸給我和弟弟講有關月亮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還有《玉兔搗藥》。后來,我即興又背誦了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爸爸帶頭鼓起掌來。
“月亮升起來了!”弟弟突然叫了起來,我們不約而同的朝東方望去,只見圓圓的的月亮掛在對面高樓上,它是那么圓,那么亮,像一個圓圓的玉盤,又那么晶瑩剔透,像一個透明的水晶球。天空幽藍幽藍的,那月光就從這晶瑩的`水晶球中散射出來,月光融融的,柔柔的,和著夜色,似乎可以看見天上的宮殿。月光從月亮周圍向四周擴散,滲透,離月亮越遠的地方,夜色也越濃重。在這月明之夜,星星也就很少,那幾個寥寥的星星仿佛給這天鵝絨般細膩的夜空鑲上了幾顆寶石,點綴得夜空更加美麗。皎潔的圓月像一面明鏡掛在天空上,多美呀!放眼望去,地上像撒上了一層銀屑,一切都沐浴在朦朧的月光中。遠處的樓房浸在如水的月光中,在七彩的霓虹燈的光映襯下,一切又變得那樣飄渺,那么神奇,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我望著這輪明月,望著、望著,好像自己也長上了翅膀,飛向了那神奇的夜空……
小學中秋作文 篇2
今天是中秋節,一大早我便興奮的爬了起來,以最快的速度刷牙、洗臉。下了樓我就發現媽媽拿了很多的燒烤用品,說是要帶我和妹妹去燒烤,我和妹妹興奮的大聲歡呼媽媽萬歲。
我們坐車來到了花果山,先參觀了很多很多的景點,然后來到了燒烤區,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以后,我們開始燒烤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雞翅鹵上調料放在燒烤架上,不一會兒,雞翅變得金黃金黃的了。吃完香噴噴的.燒烤,我們又坐車來到了柳侯公園,先劃船、再喂魚……玩得不亦樂乎。
回到家,我們吃完晚飯拿起幾個月餅便爬上樓頂賞月,月亮悄悄地爬上來了,月光灑滿大地,像給大地披上了一件銀色的衣裳。放眼看去,我好像看見了月亮里的景色,有嫦娥、有吳剛、有玉兔……她們一定也像我們一樣在歡度中秋團圓節吧?天色漸晚,月亮仍然高懸空中,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進入了夢鄉。
小學中秋作文 篇3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