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集錦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元宵節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
每次過年,我們那里都很熱鬧,尤其是到了正月十五更是年味十足!每個村里都會進行歷代傳承的舞龍燈的習俗。
一般到每年正月初八左右,村民們就會開始做籌備工作,他們先會在天黑后到隔壁村的山上偷龍頭竹(就是用來制做舞龍燈的燈頭包括龍身用的竹子)選擇兩根又粗又直又長的最好的竹子砍下來制作龍頭用,同時會在竹子根部旁邊放一個紅包,與其說是偷不如說是買,但不知道為什么老底子就是這樣留下來的規矩或者說是方式吧!待龍頭制成后,再用一種油滿蠟油的紙糊成燈罩可以把蠟燭圍起來,使燭光不會被風吹滅,繪上花鳥或者是寫上有祝;蚣橛饕獾淖,然后罩在插好四邊竹條的燈板上,每一條燈板的下面都有一個把手,大概有三四十公分長,當燈板扛肩上時可以用手抓舉不讓燈板脫離人身,可以更加肆意的舞龍用。
最后把大龍頭的全身都繪上鱗片,把眼睛點亮,敲鑼打鼓一番再放上鞭炮,給龍頭做完開眼儀式,就正式可以出燈啦!
等到了晚上,到處都開始放起來煙花,龍燈也就一個村一個村的轉了起來。各種各樣,有時兩條龍燈相遇,那就更有趣了,它們開始互相比高,哪個村的龍燈更高就代表那個村的運勢更旺,大家使出全身勁頭把龍頭舉高,后面接好的燈板也就是龍身一起跟著盤旋了起來,各種歡呼、吶喊,熱烈的氣氛在緊鑼密鼓中表現的酣暢淋漓!
有一種龍燈,特別好看,它有金燦燦的龍身和小小的龍頭,它舞起來的時候,是用一根長長的木棍,可以一圈圈的盤的很高,由于龍身這間的連接處是軟的布質,所以還可以隨意的高低錯落,此起彼伏,時而彎曲時而旋轉,就像真的龍在天上盤旋似的。還有一種龍燈,又特別奇怪,一個燈籠一個燈籠都是斷開的,一個人舉一個,一節一節的,滑稽極了!舞龍燈的同時,一旁的煙花也是一個接一個的',多種多樣,絢爛無比!
還有一個很難見得到的場面,四條龍居然遇到了一起,在小操場上,各村舞龍的村民們都跑的飛快,四條龍燈的身子幾乎占據了整個小操場,在漆黑的夜色下閃耀奪目、光芒萬丈,盡情飛舞!真是太壯觀了!
這樣的燈會,一般會從每年的正月十三開始持續到正月十六,從我爸媽小時候記事起一直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家鄉東陽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2
正月是工歷的元月古己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有此而得名替元宵。在咱們的故鄉,元宵好節大野皆愛好抬煙花、望燈會、吃元宵。
昔年元宵節的晚上,爾跟爸爸媽媽吃完元宵,一伏樂不可支地往外點瞅煙花。剛一沒門我們就看睹天空充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實像一顆顆五彩的淌星。一個個禮花在地地面競相綻啟,把黝黑的夜空照的.猶如白天一樣,真是太美了!
看完了煙花,我們又去看花燈。金牛廣場的花燈品種單一,全部廣場火樹銀花,大家都爭搶著去猜燈謎。我們隨著我群向前走,看到了小兔燈、二龍戲珠燈、蓮花燈……各式各樣的彩燈五彩繽紛,真讓我目迷五色,看得我都著迷了。固然走了這么長的路,可是我一點兒也不感到乏。
這一天我功得很開口它將永遙停留在我的美妙的記憶中。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儋州市中和,這是一座古老的城鎮。受蘇東坡遺風影響,那里的元宵節可熱鬧了!
元宵節前夕,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大街小巷都搭起了形狀各異的彩門,彩門上分別貼著當地人題寫的對聯。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元宵節這一天早上,年邁的奶奶就開始忙碌著包元宵饃來拜祭祖宗,其他的大人們也都在忙著準備豐盛的菜肴,迎接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最讓我高興而又難忘的是吃過早飯后,哥哥就領著我到街上去看那熱鬧非凡的景象了。
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罢{聲隊”(由中和鎮附近農村的青年男女自發組成的)的隊員們身著統一的盛裝,男女各站一排,手拉著手,用本地方言集體對歌,演唱時只見他們的手臂和身子隨著節奏前后擺動。雖然沒有音樂伴奏,但他們優美動聽的歌聲吸引來了許許多多的觀眾。
晚上就更是紅火熱鬧了。吃過元宵聚餐后,家家戶戶的人們就好像約好了似的一起來到街上觀看花燈、“‘龍’‘獅’大會”。這時的大街小巷鑼鼓喧天、人聲鼎沸。頓時,鞭炮響起,鑼鼓聲震耳欲聾,原來是“龍”“獅”隊伍的隊員們個個熱情高漲地舞著象征著平安吉祥與幸福,象征著健康好運與喜悅的“龍”“獅”過來了。瞧!“獅子”威風凜凜,“青龍”和“火龍”有的前爪相互低著,有的互相纏繞著,還有的`“雙龍戲珠”呢!活像真的一樣!舞龍獅的叔叔們個個精神抖擻,他們舞龍的技藝十分了得,左一下,右一下,把整條長長的龍給舞了起來,可精彩了!叔叔們個個汗流浹背,可越舞越來勁兒。接著迎面走來的是“火把隊”,這些隊員都由七、八歲的小朋友們組成的,這些火把把整個小城照亮了,似乎在告訴人們,來年的生活一定會像這火把一樣越過越紅火。最后來的是“臺角”表演,“演員們”有的在扮演“蘇東坡講學”,有的在扮演“桃園三結義”,還有的在扮演著“孫悟空跪拜唐僧師傅”的情景……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臺角”讓我真想走上前去摸一摸,和他們握握手、說說話……
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家鄉那熱鬧非凡而又具有意義的元宵節。朋友們,相信您一定想到我的家鄉過元宵節吧?來吧,我們熱情地歡迎著您的到來,到那時,您也一定會大飽眼福,更會是別有另一番情趣!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4
爸爸的老家在鄉下,所以爸爸說老家的鄉下也是我的家鄉。每年爸爸都要帶媽媽和我回鄉下老家過春節,尤其是元宵節的'時候,我們更要全部回老家過。
家鄉的元宵節很熱鬧,每家每戶都要擺上桌子,放滿各種東西來拜“菩薩”,有雞鴨魚肉、米面和各式糕點。奶奶說,這些都是供給“菩薩”吃的。一早,村里人把“菩薩”從廟里抬出來到家家戶戶去,后面有一大幫人敲鑼打鼓、拿著各種戲里用的各種儀仗等跟著,還有很多小孩子也拿著三角旗在后面隨著,車水馬龍,熱熱鬧鬧,很是壯觀。每到一家,家家戶戶都要放很多鞭炮,還有煙花,然后把“菩薩”迎進屋里,一家人恭恭敬敬地跪拜。奶奶說這是讓“菩薩”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一切順利,還讓我也拜,說能變聰明,考試取得好成績。我不拜,我對爸爸說這是迷信,爸爸說,奶奶老了,一輩子都這樣過來的,別因為我們讓奶奶不高興,就當是一種傳統文化吧,讓我自已明白就行了,元宵節嗎,圖個熱鬧。
晚上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擺上宴席,請親戚朋友好好撮一頓。我吃著可口的飯菜,心里卻在想,為什么現在科學這么發達了,人類都上了月球了,人們怎么還信“菩薩”呢。家鄉的元宵節是很熱鬧,可是我心里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5
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急匆匆地去淹城博物館參加元宵節燈會。剛走近博物館,就看見樹上張燈結彩,五顏六色的小燈籠給夜晚增添了亮彩。
博物館的門口拉著大紅色的橫幅,在燈光下“常州市武進區首屆少兒藝術節元宵花燈會”幾個大字非常奪目。我迫不及待地跑進博物館。博物館內早就掛滿了燈籠和燈謎,人山人海。小朋友們三三倆倆地猜謎語,老師們忙著對答案,兌獎品。我左看看,右瞧瞧,好不容易猜到一個“闖出門——打一字”,謎底是“馬”字。老師給了我一個紅色的'燈籠。
這時,外面傳來了鑼鼓聲,音樂也想起來了。大家都往外涌,我和爸爸媽媽也跑出去看熱鬧。原來廣場上的燈會開始了。舞臺上兩只威武的獅子,眨巴著眼睛,一會擺弄尾巴,一會跳動著,一條金光閃閃的長龍在上下翻滾,時而沖向獅子,時而退后,時而沖向云霄,時而匍匐在地。人群中的喝彩聲伴隨著掌聲,熱鬧極了。
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有走馬燈,有扭秧歌,有猜燈謎,還給制作燈籠優秀的小朋友們頒獎。大家沉浸在燈海中,音樂聲中,享受著傳統節日的文化氣息。
幸福的生活,熱鬧的燈會!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湛江吳川。每到元宵節,市內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綢布段條滿城飄揚,到處喜氣洋洋。元宵節有很多活動,有游神,開燈,放煙花,看花橋,看泥塑,游飄色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吳川的游飄色。
飄色是廣東白話的稱謂,是指在元宵節以裝扮艷麗的彩旗隊,彩車隊和歌舞,舞獅舞龍等不同民間藝術形式組成的游街活動的統稱。飄色活動在吳川劇可考的'時間至少有800年的歷史了。飄色運用力學原理,用鋼筋支撐演員,以華麗服飾加以掩蓋。飄色通常由一至幾人裝扮而成,一般由十一二歲少年擔任,每臺飄色一個內容。
游飄色的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街道上擠滿了人,到處人山人海。大家都興致勃勃。飄色表演者都畫了妝,他們在鋼架上有的站,有的坐。他們雖然站兩三米高的鋼架上,但是個個表情淡定,一點也沒有害怕的樣子。
我非常喜歡故鄉的元宵節,所以我每年春節都回老家玩。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可有趣了。每到元宵節,森林公園就人山人海,那是因為又到了看燈展的時候了。
燈展的第二天,我與弟弟、還有爺爺就去看了。
呀!那里真熱鬧,真好玩。熱鬧是因為人多,好玩就是有扔圈圈套玩具的,只要套著玩具就可以拿回家了!好玩吧?
當然更有好看的,好看的就是燈呀。燈有孔雀開屏,有孫悟空,這可是弟弟最喜歡的了,弟弟一見馬上大聲說:“這不是《西游記》里那個大名鼎鼎的`孫悟空嗎?”
美麗的背后都是辛勤的汗水。那我就給你們講一講做燈的故事吧。
在燈展前的一個月里,天氣特別寒冷。做燈的工人們非常辛苦,每天早早就開始在公園門口的空地上忙碌了。每當聽到電焊嗡嗡作響,我就知道工人們開始工作了。晚上天黑了工人們才去一個小帳篷里吃飯。工人們真是太辛苦了。
然而當做出來的燈展出結束后,工人們的心血又要白費了,又開始拆了,又是白天黑夜的拆。
元宵節結束了,曾經漂亮的燈都被拆了,但它留給我美麗的影響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