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高中生物《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教材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選自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節。本節可分為2個課時,以下說課圍繞第2課時展開。本節課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遺傳信息的翻譯、中心法則。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遺傳信息的轉錄的基礎上對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的進一步了解。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建立起更系統的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認識中心法則。
二、說學情
而我所面對的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以及借助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傳播,已經初步形成了染色體、DNA、基因和蛋白質等基本概念,但是這些概念還是相對孤立的。因此,在課中,我會通過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起概念之間的聯系,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內容。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密碼子表,描述密碼子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
2.通過閱讀資料卡片和模擬翻譯的動態過程,概述翻譯的過程及特點。
3.通過對比自身對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總結,闡明中心法則的具體內容,認同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4.基于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遺傳密碼的事實,認同當今生物可能有著共同的起源。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中心法則。
難點:遺傳信息翻譯過程。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引導、直觀展示、小組合作等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程伊始,我會引導學生回憶轉錄的相關知識,提問:轉錄的場所是哪里?轉錄的產物是什么?去向如何?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知識能夠回答,轉錄發生在細胞核中,轉錄產生的mRNA通過核孔進入到細胞質中。我再順勢追問:mRNA上的遺傳信息在細胞質中又是如何被破譯的呢?引入新課——《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通過復習導入的方式,既可以鞏固之前所學的內容,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也能引起學生對新知的興趣,從而順利地展開教學。
(二)新課教學
1.遺傳信息的翻譯
在了解翻譯的過程之前,我會先引導學生認識密碼子。首先我會向學生提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1種,而mRNA上堿基只有4種。如果一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可能嗎?兩個呢?三個、四個呢?引起學生的思考。組織學生兩人一組進行交流。學生分析后能說出,當三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至少在數量上是滿足事實的要求的。然后我會進行總結,并講解密碼子的概念:mRNA上相鄰的三個堿基叫做一個密碼子。
隨后,我會拋出疑問:既然三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理論上可以有64種氨基酸,但實際上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21種。那么,密碼子和氨基酸之間的對應關系如何呢?引導學生對照密碼子表進行分析,從而發現:除了終止密碼子一般不編碼氨基酸,每一個密碼子可以對應一種氨基酸,而不同的密碼子也可以對應同一種氨基酸。適時介紹密碼子的專一性和簡并性。并補充,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這一套密碼子,所以密碼子還具有通用性。這也從側面佐證了生物有共同的起源的說法。
在了解了密碼子和氨基酸之間的關系之后,我再引導學生閱讀遺傳信息翻譯過程的資料卡,思考:翻譯的場所是哪里?模板和原料分別是什么?產物是什么?學生閱讀后能回答:翻譯的場所是核糖體,模板是mRNA,原料是21種氨基酸,產物是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的蛋白質。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翻譯的具體過程,我會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利用氨基酸、核糖核苷酸等教學模具,模擬翻譯的過程。并請學生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1條mRNA鏈上,只能結合一個核糖體嗎?這樣的結合方式有什么意義?2、翻譯的起始位置是哪里?終止位置又是哪里?3、氨基酸是如何進入到核糖體的,哪種氨基酸的進入由誰來決定呢?學生通過思考和模擬能夠得出答案,對翻譯的過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中心法則
我會組織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內容,整理出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再閱讀教材,與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則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中心法則內容的印象。同時,我會給學生補充講解中心法則的補充內容,讓學生意識到生命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而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在新課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啟發引導、自主閱讀、模擬活動等教學組織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相長,使整節課的氛圍緊張活潑,有張有弛。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鞏固提升
為了檢驗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我會在多媒體上展示多聚核糖體的模式圖,請學生嘗試判斷翻譯的方向。
(四)課堂小結
在課堂的尾聲,我會請學生分享本節課收獲,反饋給我他們的學習情況,用以教學改進。
(五)布置作業
我布置的作業是查閱資料,了解遺傳密碼的是如何被破譯的。這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我采用了提綱式的板書,呈現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使學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