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普通教育學》有感[熱門]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普通教育學》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普通教育學》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赫爾巴特的代表作, 這一部教育理論著作被視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幾乎沒有一個教育家能像赫爾巴特那樣對學校教育實踐有如此直接、如此廣泛、如此巨大、如此久遠的影響。在西方教育史上,赫爾巴特被譽為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在《普通教育學》中,赫爾巴特提出了作為獨立的一門科學的教育學理論體系,他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道德性格的力量,體現在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等五個道德觀念。還把實現這種教育的目的的手段分為管理、教育性教學、訓育三種。
通過對《普通教育學》深入研讀,加之張教授的精準導讀,以及班級和班際間學員們的精彩分享,讓我對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有了更準確的理解,這個思想也影響到了我們當下了的教育。我國也把立德樹人做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我們還提出加強大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作到全員思政、全程思政、全方位思政,把廣大學生的思想統一到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統一到為人民服務中來,力爭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把他們培養具有家國天下的情懷、舍我其誰的擔當,能擔起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
關于管理。赫爾巴特認為:管理的五個主要措施是威脅、監督、命令、禁止、懲罰、權威和愛。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使用過這五個措施,但在使用時并不是刻板的、不加思索的對每個個體采取同樣的方法,而是結合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出現問題的嚴重程度,分析利害得失后,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做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使學生慢慢改變。進而在學生中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受到學生的擁護和愛戴,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親其師方能信其道。
關于教育性教學。教育性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平衡的、多方面的興趣。使知識影響道德品格的培養,學生必須對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從而產生堅強的行為意志。教師在教學時,通過清楚、聯合、系統、方法四個環節完成教學任務。現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也有部分用了這幾個環節,比如,設計學習目標使學生清楚本節課的要干什么,復習鞏固使學生回顧舊知為學新知鋪路,接下來老師指導學生尋找結論和規則,然后通過練習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場合中。
關于訓育。是一種持續的誘導工作,通過交際、榜樣、啟發使學生直接得到積極的發展。可以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對其行為進行抑制、懲罰、贊許和獎勵。為了保護教師,我國出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并在《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保障教師依法享有教育懲戒權。適當的懲戒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