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小學六年早知道》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小學六年早知道》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事小學教學工作二十多年,有經驗,更有困惑,如何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避免失誤,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許許多多的問題一直困惑著我。寒假期間,我拜讀了教育家盧琴傾心推薦的《小學六年早知道》這本書,這是一本中國學生成長經驗訪談。這么厚厚的一本書,章節內容如同一朵朵美麗的小花,我把它收集,用內心的火熱去提煉蒸餾,所得“精油”被我稱之為“溫柔的力量”。
小學六年,我們應該早知道:
一、堅持培養孩子好習慣
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一定要堅持30天,30天是個坎兒。好習慣的養成無非兩種模式:一是孩子本身內心有此念頭,一點撥就成了。二是自外向內灌述這一好習慣。這期間千萬別動搖,要堅持下來,對孩子要多多鼓勵,不能放棄,一放棄又得從頭來,但那已是夾生飯了,難熟!例如:早讀、午讀、預習、糾錯、作業等。習慣的養成很難,有時別扭點,50天也打不住。千萬別理解成了30天準成,或不到30天準不成。
二、訓練孩子聽課好習慣
聽課是孩子吸取知識的主要方式之一,養成聽課的好習慣,非常重要。
1、聽課時坐不住怎么辦?訓練耐心、多鼓勵、多關注、獎勵手段、家校溝通。
2、上課時走神怎么辦?搞清外在與內在原因,對癥下藥。
3、不敢提問怎么辦?找原因、鼓勵、多看課外書。
當務之急,還是設法讓孩子養成聽課的好習慣,要坐得住、不走神、愛提問。
三、良藥最好也別苦口
常言道“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可跟孩子們說話,“良藥”最好也別“苦口”。如同我們吃藥一樣,吃藥本身不是目的。為了治好病,什么藥見效,就吃什么藥。并沒有人規定,只有“苦口”的才是“良藥”,如果有效果,不苦口也一樣是良藥。
對于成績弱的孩子,我們批評起來可謂是出口成章、信手拈來,也感覺孩子已經練成百毒不侵、軟硬不吃的個性了。那我們一味的批評指責真的管用嗎?事實證明,只是痛快了自己的嘴巴而已。不妨換一種方式來試試,用智慧發揮語言的魅力,給批評穿上一件幽默的外套,比如,孩子字寫錯了,你說,你上輩子可能是個造字家,可是你寫的可能是上輩子的字了,這輩子這個字的這個地方還是應該這樣寫的……。
好學上進、勇于實踐、熱愛生活、遵守規則、友善合作、獨立思考、真誠待人、博學多才......我想,所有的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樣樣都好,但是怎么可能呢?這些,我們都應該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