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1
準備課
1、數一數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后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位置
1、認識上、下
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認識前、后
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3、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要點提示:在確定左右時,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學好數學的方法和技巧總結
主動預習
預習的目的是主動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有助于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養自學能力,學會看書。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么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么,書上怎么解答的,為什么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讓數學課學與練結合
在數學課上,光聽是沒用的。自己也要在草稿紙上練。當遇到不懂的難題時,一定要提出來,不能不懂裝懂,否則考試遇到類似的題目就可能不會做。聽老師講課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要注意細節問題。應抓住聽課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在聽講時盡可能與老師的講解同步思考,必要時做好筆記。每堂課結束以后應深思一下進行歸納,做到一課一得。
單項式書寫格式
1、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應省略乘。[5a]、[16xy]等。
2、π是常數,因此也可以作為系數。它不是未知數。
3、若系數是帶分數,要化成假分數。
4、當一個單項式的系數是1或—1時,“1”通常省略不寫,如[(—1)ab]寫成[—ab]等。
5、在單項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單獨的數“0”的系數是零,次數也是零。
7、常數的系數是它本身,次數為零。
8、如果是分數的多項式,那么他的系數就是他的分數常數,次數為最高次冪。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2
(一)數與計算
(1)2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和減法。數數。數的組成、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加法和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題
(2)10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和減法。數數。個位、十位。數的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步計算的加減式題。
(二)量與計量
鐘面的認識(整時)。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三)幾何初步知識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直觀認識。
(四)應用題
比較容易的加法、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多和少的應用題(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實踐活動
選擇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例如根據本班男、女生人數,每組人數分布情況,想到哪些數學問題。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3
1.奇偶性
問題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則
形如:abc=100a+10b+c
3.數的整除特征:
整除數特征
2末尾是0、2、4、6、8
3各數位上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
5末尾是0或5
9各數位上數字的和是9的倍數
11奇數位上數字的和與偶數位上數字的和,兩者之差是11的`倍數
4和25末兩位數是4(或25)的倍數
8和125末三位數是8(或125)的倍數
7、11、13末三位數與前幾位數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數
4.整除性質
①如果c|a、c|b,那么c|(a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個連續自然數中必恰有一個數能被a整除。
5.帶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數,b是整數(b≠0),那么一定有另外兩個整數q和r,0≤r
當r=0時,我們稱a能被b整除。
當r≠0時,我們稱a不能被b整除,r為a除以b的余數,q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簡稱為商)。用帶余數除式又可以表示為a÷b=q……r,0≤r
小學生奧數知識點
數列求和:
等差數列:在一列數中,任意相鄰兩個數的差是一定的,這樣的一列數,就叫做等差數列。
基本概念:首項:等差數列的第一個數,一般用a1表示;
項數:等差數列的所有數的個數,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數列中任意相鄰兩個數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項:表示數列中每一個數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數列的和:這一數列全部數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數列中涉及五個量:a1,an,d,n,sn,通項公式中涉及四個量,如果己知其中三個,就可求出第四個;求和公式中涉及四個量,如果己知其中三個,就可以求這第四個。
基本公式:通項公式:an=a1+(n-1)d;
通項=首項+(項數一1)×公差;
數列和公式:sn,=(a1+an)×n÷2;
數列和=(首項+末項)×項數÷2;
項數公式:n=(an+a1)÷d+1;
項數=(末項-首項)÷公差+1;
公差公式:d=(an-a1))÷(n-1);
公差=(末項-首項)÷(項數-1);
關鍵問題: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確定使用的公式
小學奧數幾何知識點整理
鳥頭定理即共角定理。
燕尾定理即共邊定理的一種。
共角定理:
若兩三角形有一組對應角相等或互補,則它們的面積比等于對應角兩邊乘積的比。
共邊定理:
有一條公共邊的三角形叫做共邊三角形。
共邊定理:設直線AB與PQ交與M則S△PAB/S△QAB=PM/QM
這幾個定理大都利用了相似圖形的方法,但小學階段沒有學過相似圖形,而小學奧數中,常常要引入這些,實在有點難為孩子。
為了避開相似,我們用相應的底,高的比來推出三角形面積的比。
例如燕尾定理,一個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三等分點,靠近B點。連接AD,E是AD上一點,連接EB和EC,就能得到四個三角形。
很顯然,三角形ABD和ACD面積之比是1:2
因為共邊,所以兩個對應高之比是1:2
而四個小三角形也會存在類似關系
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積比是1:2
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積比也是1:2
所以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積比等于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積比,這就是傳說中的燕尾定理。
以上是根據共邊后,高之比等于三角形面積之比證明所得。
必須要強記,只要理解,到時候如何變形,你都能會做。至于鳥頭定理,也不要死記硬背,掌握原理,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4
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小小運動會
1、應用10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正確的.計算。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多樣化。
3、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圖形設計美麗的圖案。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5
1.識字寫字
(1)生字表(一)中漢字能正確讀認。
(2)生字表(二)中漢字要讀音正確,按照正確的筆順書寫,會組詞。需注意的漢字筆順:火、出、也、牙、心、西、片、皮、 里、衣、瓜、年、生。
(3)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了解常見的反義詞,能用部分生字口頭或書面組詞。
(4)認識漢字筆畫名稱
橫( ) 豎( ) 撇( ) 捺( ) 點( ) 橫折( ) 橫鉤( ) 豎折( ) 豎提( ) 豎彎( ) 豎鉤( ) 彎鉤( ) 臥鉤( ) 撇折( ) 橫撇( ) 橫折鉤 ( ) 豎彎鉤( )
橫折彎鉤( ) 橫斜鉤( ) 豎折折鉤( )
(5)字變魔術
加一筆:
“日” “一筆”→目、白、電、田、申、由、甲、舊、旦
“目” “一筆”→自
“米” “一筆”→來
加兩筆:
“口” “兩筆”→目、白、電、田、申、由、甲、舊、旦
減一筆:自→白、目 鳥→烏
減兩筆:公→八 云→二 車→十 白→口 田→口 電→口
(6)多音字組詞
長zhǎng(長大) 樂 yuè(音樂) 行 xíng(飛行)
cháng(長江、長短) lè (快樂) háng(行業)
少 shǎo(多少) 著 zhe (看著) 只 zhī(一只) 都 dōu(都是)
shào(少年) zháo(著急) zhǐ(只要) dū (首都)
2.詞語知識
(1)疊詞 AB→AABB
說笑→說說笑笑 紅火→紅紅火火 開心→開開心心 上下→上上下下 來往→來來往往 高興→高高興興 許多→許許多多 漂亮→漂漂亮亮 仔細→仔仔細細 日夜→日日夜夜 明白→明明白白 干凈→干干凈凈 風雨→風風雨雨 清楚→清清楚楚 快樂→快快樂樂 大方→大大方方 平安→平平安安 慌張→慌慌張張 浩蕩→浩浩蕩蕩 瑣碎→瑣瑣碎碎
重疊→重重疊疊 整齊→整整齊齊 結實→結結實實 老實→老老實實 勤懇→勤勤懇懇
匆忙→匆匆忙忙 進出→進進出出 歡喜→歡歡喜喜 冷清→冷冷清清 拉扯→拉拉扯扯
認真→認認真真 清白→清清白白 扎實→扎扎實實 隱約→隱隱約約 拖拉→拖拖拉拉
(2)量詞重疊
束(一束束)一束束美麗的鮮花 只(一只只)一只只可愛的小鳥(小雞、小貓)
朵(一朵朵) 一朵朵鮮艷的花兒 片(一片片)一片片潔白的云朵(火紅的楓葉)
雙(一雙雙) 一雙雙明亮的眼睛 條(一條條) 一條條活潑的小魚
棵(一棵棵)一棵棵高大的樹木 個(一個個) 一個個紅紅的蘋果
串(一串串) 一串串美麗的泡泡 塊(一塊塊)一塊塊透明的玻璃
堆(一堆堆)一堆堆金黃的稻谷 陣(一陣陣)一陣陣涼爽的秋風
(3)又…又…
又黑又瘦 又說又笑 又高又大 又渴又累 又鮮又嫩 又白又胖 又唱又跳 又哭又鬧 又快又準 又大又圓 又大又紅 又香又甜 又驚又喜 又愛又恨
又酸又甜 又打又罵 又香又脆 又快又好 又羞又怒 又高又壯 又吃又喝
溪水又清又甜 月亮又亮又圓 小朋友又蹦又跳 馬路又長又寬 豆角又細又長
(4)越…越…
越長越高 越游(走)越遠 越飛越快(高) 越來越近 越下越大 越快越好 越看越像
越陷越深 越洗越白 越過越好 越說越懸 越挫越勇 越走越慢 越轉越快 越坐越懶
(5)動詞重疊
看看→看一看 拍拍→拍一拍 走走→走一走 讀讀→讀一讀 說說→說一說 講講→講一講 跑跑→跑一跑 數數→數一數 比比→比一比 做做→做一做
坐坐→坐一坐 逛逛→逛一逛 聽聽→聽一聽 瞧瞧→瞧一瞧 催催→催一催
(6)很…很…的
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冷很冷的冬天 很清很清的河水 很綠很綠的小草 很高很高的大樓
很藍很藍的天空 很美很美的笑臉 很香很香的野花 很大很大的廣場 很甜很甜的西瓜
很紅很紅的蘋果 很綠很綠的禾苗 很彎很彎的山路 很大很大的太陽 很美很美的鮮花 很甜很甜的葡萄 很青很青的小草 很長很長的街道
(7)形容詞重疊
大大的 小小的 高高的 矮矮的 白白的 黑黑的 尖尖的 圓圓的 紅紅的 綠綠的
寬寬的 窄窄的 長長的 短短的 閃閃的 清清的 青青的 藍藍的 細細的 粗粗的
(8)反義詞
大→小 多→少 來→回 高→矮 上→下 里→外 早→晚 遠→近 來→去 黑→白
笑→哭 出→入 天→地 水→火 開→關 東→西 長→短 好→壞 冷→熱 前→后
左→右 南→北 高→低 是→非 遠→近 外→內 無→有 慢→快 老→少 愛→恨
彎→直 降→升 圓→扁 死→生 反→正 古→今 私→公 熟→生 歪→正 深→淺
虛心→驕傲 誠實→虛偽 冷淡→熱情 黑暗→光明 失敗→成功 安全→危險
(9)詞語搭配
暖和的(暖和的天氣 暖和的衣裳 暖和的棉襖 暖和的毛衣 暖和的被子)
可愛的(可愛的花朵 可愛的笑臉 可愛的孩子)
明亮的(明亮的燈光 明亮的眼睛 明亮的教室)
綠色的小傘 漂亮的衣服 雪白的.云朵 綠色的葉子 漂亮的娃娃 雪白的羽毛 綠色的草地 漂亮的眼睛 雪白的棉花 可愛的小狗 鮮艷的花朵 火紅的太陽 潔白的雪花 紅紅的蘋果 綠綠的樹葉 高高的樓房 圓圓的月亮 清清的河水 青青的小草 閃閃的星星 藍藍的天空 彎彎的月牙 美麗的鮮花 美麗的春天 美麗的孔雀 清清的河水 火紅的楓葉 高大的雪松 青青的豆角 青青的草地 雪白的云朵 雪白的棉花 白白的手帕 甜甜的笑容 彎彎的月兒 彎彎的小路 高高的房子 高高的大樹 圓圓的足球 圓圓的荷葉 圓圓的臉蛋 尖尖的鉛筆 閃閃的星星 藍藍的天空 小小的船兒 長長的尾巴 金色的陽光 大大的西瓜 可愛的小熊 快樂的生日 金黃的秋天 大大的公園 綠色的小傘 明亮的燈光 紅紅的太陽 漂亮的衣服 鮮艷的花朵 長長的小路 長長的小河 紅紅的燈籠 寬寬的門 青青的瓦 高高的山 雪白的墻 大大的窗 白白的墻
(10)量詞
一朵花 一條魚 一片云 幾本書 一群鴨子 一只小狗 一條小河 一朵白云 兩只鴨子一雙手 一頭牛 一個桃 一顆棗 一座大橋 一只杯子 一條木船 一部電話 一張桌子 一扇門 一陣風 一片葉 一頓飯 一臺電視 一所學校 一把椅子 一群小鳥 一顆星星一口井 一匹馬 一塊田 一片云 一塊黑板 一間教室 一把尺子 一個蘋果 一彎月牙一枝筆 一條魚 一把刀 一幅畫 一支粉筆 一棵大樹 一片草地 一架飛機 一場大雪一個家 一座山 一朵云 一群鵝 一條毛巾 一座城市 一條尾巴 一位同學 一只猴子 一條路 一份報 一棵樹 一把傘 一件衣服 一根木頭 一堆沙子 一個蘋果 一面紅旗一雙手 一個人 一群鳥 一堆土 一塊面包 一個朋友 一扇窗戶 一架飛機 一句話 一朵花 一顆心 一輛車 一套房子 一個故事 一片草地 一塊點心 一袋面粉
(11)詞語分類
食品:牛奶、面包、蛋糕、火腿腸 、餃子、包子
日用品:牙膏、牙刷 、肥皂、洗衣粉、臉盆、毛巾
文具:鉛筆、尺子、作業本、文具盒、轉筆刀、橡皮
蔬菜:黃瓜、茄子、豆角、蘿卜、土豆、南瓜
瓜果:蘋果、桃子、杏子、棗、西瓜、梨
交通工具:汽車、飛機、輪船、火車、摩托車、自行車
3.基本句型
(1)誰干什么
樂樂洗水果。 牛牛拍皮球。 東東畫畫。 紅紅做作業。 花花洗衣服。 明明掃地。 媽媽織毛衣。 爸爸看報紙。 爺爺澆花。
(2)什么地方有什么
江上有一座大橋。 商場里有許多商品。 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 天上有一架飛機。
天上有一片白云。 屋子里有一臺電視機。 河里有一群鴨子。 田里有一片禾苗。
樹上有一群小鳥。 公園里有一片草地。 森林里有許多大樹。 學校里有許多同學。
(3)打比方:什么像什么
彎彎的月兒像小船。 藍藍的天空像大海。 彎彎的月亮像鐮刀。 紅紅的臉蛋像蘋果。
閃閃的星星像眼睛。 閃閃的星星像寶石。 密密的春雨像細線。 灼熱的太陽像火球。
(4)表示事物漸變
雨越下越大。 人越來越多。 天越來越黑。 風越吹越大。 天氣越來越冷。 飛機越飛越高。 小樹越長越高。 小馬越跑越快。 扇葉越轉越快。 沙子越堆越多。 河水越漲越高。
(5)什么是什么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 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 水是生命之源。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 尊老愛幼是中華發民族的傳統美德。
(6)愛
我們愛北京。 我們愛五星紅旗。 我們愛老師,我們愛爸爸媽媽。 我們愛學習,我們愛勞動。
(7)從
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 亮亮從屋里跑出去。 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小草從土里鉆出來。 雪花從天空中飄落下來。泉水從石縫里流出來。小羊從地上站起來。
(8)正確使用“嗎、呢、吧”以及“?”
你去北京嗎? 你去上學嗎? 我的書包呢? 我的尺子呢? 他是你的朋友吧?
她是你的老師吧?
4.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點水(江 河 沙 流 漂) 讠言字旁(語 認 識 說 話 讀 課 誰 訴)
亻單人旁(休 體 何 做 作 住 仔 什 他 ) 口 口字旁(唱 聽 葉 呢 啊 嗎 吧 響 嘴 哪 ) 辶 走之底 (過 遠 近 還 送 ) 扌提手旁(打 把 拉 扣 ) 女 女字旁(好 媽 奶)
忄豎心旁(快 慢 恨) 冫兩點水(次 冷 準) 犭反犬旁(豬 狗 貓) 鳥 鳥字旁(鴨 雞 鵝) 竹字頭 (笑 筆 笛) 目 目字旁(眼 睛 盯) 足 足字旁(跳 跑) 月 月字旁(肚 朋 腿) 門 門字框(閃 問 聞) 土 提土旁(地 場 城) 王 王字旁(球 玩 ) 火 火字旁 (炒 燒)
人 人字頭(會 合 全) 宀 寶蓋頭 (寶 家 寧) 風字框 (風 鳳)
八 八字頭(谷 分 公) 口 方框(國 園 圓) 心 心字底(想 思 念)饣食字旁(飽 飯 饅)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6
1、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能分辨出四種基本的圖形。
2、學會觀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狀,會舉例。
3、能區分出面和體的關系,體會“面在體上”。
4、能找出一組圖形的規律。
5、能在復雜的圖案中找出基本的圖形。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7
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的相關知識可以說會伴隨著一個學生或者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涉及到寫,那么就離不開標點符號,而標點符號也是小學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礎知識!
小學常用標點:(16種)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冒號:分號;雙引號""頓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著重號。連接號(——)專名號(————)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一般性停頓。
2、句號:用于一句完整話的最后停頓。
3、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末尾的停頓和語氣。
4、感嘆號:用于表示強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頓和語氣。
5、冒號: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后的停頓。
6、分號:表示停頓一般比逗號大比頓號小,復句間較大的停頓。
7、雙引號: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別人的話、書上的話、人物的話等。
8、頓號:表示句子中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9、括號:標明文中注釋的部分。
10、破折號:表示出現種。種不同的語境、情態和語法意義。
11、省略號:表示由于種。種原因省去的內容、達到便于記敘的目的。
12、書名號:表示書名、篇名、報刊名、文件名、戲曲、圖畫等的名稱。
13、著重號:表示文中特別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詞句。
14、間隔號:表示時間、民族、書名、人名之間的分界。
15、連接號:表示時間、地點、數目等起止的標點。
16、專名號:表示人名、地名、國家名等。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8
大小、多少(比大小與比多少)
知識點:
1、比較動物誰多誰少有兩種策略:一是基于“數數”,二是進行“配對”,從而體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意義的理解,學會寫法,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
3、體驗“同樣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義。
高矮(比高矮、比長短)
知識點:
1、長短、高矮、厚薄都屬于物體長度的比較的問題,只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習慣把水平放的物體的長度比較叫比長短,把垂直擺放的物體達到長度的比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體上下距離的比較叫比厚薄。它們的比較方法是相通的.。
2、認識高矮的區別,知道比較高矮、長短、厚薄時要在起點相同的情況下才能正確比較。
3、知道高矮比較的相對性
輕重(比輕重)
知識點:
1、經歷比較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及輕重的相對性。
2、初步體會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間接比較輕重,滲透了等量對換的思想,對學生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9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2.上:位置方位名詞,例如:汽車在馬路的上面。
3.下:位置方位名詞,例如:船在橋的下面。
4.前:位置方位名詞。
例如:xxx在xxx的前排,那么可以說xxx在xxx的前面。
5.后:位置方位名詞。
例如:xxx在xxx的后排,那么可以說xxx在xxx的后面。
7.退位減:減法運算中必須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
以內的退位減法:
20以內的數字之間的退位減法。例如:12-9=3.
9.圖形的拼組:
一年級數學重點知識簡介:認識圖形
一、圖形可分為(1)平面圖形;(2)立體圖形
1.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2. 立體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二、圖形的拼組
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xxx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既可以拼
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可以xxx一個長方形,還可以xxx一個大三角形。
2.xxx一個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個小正方形,xxx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需要8個小正方體。
3. 兩個長方形能xxx一個大的長方形。(兩個特殊的長方形能xxx一個大正方形)
4個長方體能xxx一個大的長方體。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
生活中的數
1、數數的方法有:
一個一個的數,1,2,3,4,5,6,7,8,9,10,……
兩個兩個的數,1,3,5,7,9,,11,13,15,17,19…或2,4,6,8,10,12,14,16,18,20…
五個五個的數,5,10,15,20,25,30,35,40……
十個十個的數,10,20,30,40,50,60,70,……
2、數位、基數、序數
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三位是百位。從右往左的數位名稱:個位、十位、百位,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數位:數中各個數字所占的特定位置,例如:個位、十位、百位
基數:表示物體的個數,例如:8個蘋果
序數:表示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例如:第1個
3、兩位數的理解
一個兩位數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十位上的數表示有幾個十,個位上的數表示有幾個一。
如:95的十位是9,表示9個十,個位是5,表示5個一。
10個十是一百。100有10個十,100有100個一。
的兩位數是99,最小的兩位數是10。
最小的三位數是100。
87讀作:八十七;九十四寫作:94
4、比較數的大小
數位不同:比較數的大小,先從位數上比較,位數多的數更大,如:28>9.
數位相同:相同位數的數要從高位依次比較。如果是兩個兩位數比大小,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數就大;十位相同看個位,個位大的數就大,例如:94>91.
其他:75比23多得多;54比49多一些;21比56少得多;37比41少一些;62與61差不多。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10
【知識框架】
1、買文具---(小面額的人民幣)
2、買衣服---(大面額的人民幣)
3、小小商店---(進行有關錢款的簡單計算)
【知識點】
買文具(小面額的人民幣)
1、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
2、體會小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3、從實際問題中理解“付出的錢、應付的錢、應找回的錢”三者之間的關系。
4、在購物情景中進行有關錢款的簡單計算。
買衣服(大面額的人民幣)
1、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能從相同點和不同點上辨認。
2、會計算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
3、在購物活動中體會大面額人民幣的.作用,運用人民幣的兌換知識,初步掌握付錢的方法。
小小商店(進行有關錢款的簡單計算)
1.在購物情景中會進行有關錢款的簡單計算。
2.通過購物中的活動,了解付費的方式是多樣化的。
3.通過購物的活動,鞏固復習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4.購物中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11
1、上、下
(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上、下的含義及其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的方位,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前、后
(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義,以及前后的.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方位,會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加減法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有幾枝鉛筆(加法的認識)
知識點: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會讀、寫加法算式,感悟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現了圖形應用題,要讓學生學會看圖形應用型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有幾輛車(初步認識加法的交換律)
3、左、右(1)在具體場景中理解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
(2)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左右的方位,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4、位置
(1)明確“橫為行、豎為列”,并知道“第幾行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2個數據(2個維度)描述人或物體的具體位置。
(3)在具體情境中,能依據2個維度的數據找到人或物體的具體位置。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12
一、認識數
(一)、有趣的“0”“一年級0”可以表示沒有,“0”可以參加計算,“0”在數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點,表示0度。
(二)、基數與序數表示物體的多少時,用的是基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時,用的是序數。基數與序數不同,基數表示物體的多少,序數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
二、數一數
(一)、數簡單圖形數零亂放置的物體或數某一類圖形的個數時,應先將所有物體依次標上序號,可以按照序號,順序觀察,數準指定的圖形。注意對于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觀察的結果也會不同。因此在數簡單圖形時,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
(二)、數復雜圖形數復雜圖形時可以按大小分類來數。
(三)、數數按條件的要求去數。
三、比較數列
比一比當比較的2個對象整齊的排列時,很容易采用連線比的方法比較出誰多誰少。如果比較的2個對象是雜亂排列的,可以通過數數目的方法進行比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動手做
(一)、擺一擺要善于尋找不同的方法。
(二)、xxx移
五、找規律
(一)、圖形變化的規律觀察圖形的變化,可以從圖形的形狀、位置、方向、數量、大小、顏色等方面入手,從中尋找規律。
(二)、數列的規律數列就是按一定規律排成的一列數。怎樣尋找已知數列的規律,并按規律填出指定的某個數是解題的關鍵。
(三)、數表的規律把一些數按照一定的規律,填在一個圖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這一規律填出的圖形排列起來。從給出的圖形中尋找規律,按照規律填圖是解題的關鍵。
六、填一填
(一)、填數字給出的算式是一組,不同算式中相同圖形中所填的數字是相同的。在做這些題時,不要為只填出一個答案而滿足,應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時,應給以說明,這才是完整、正確的解答。
(二)、填符號比較2個數的大小,首先要比較2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大;其次,當2個數的位數相同時,從高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當2個數各個相同數位上的數都分別相同時,這2個數相等。
七、比較2個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個數分別加上(或減去)1個相等的數,所得的結果相等;
(2)同一個數分別加上2個不同的數,所加的哪個數大,那個算式的結果就大;
(3)同一個數分別減去2個不同的數,所減的哪個數小,那個算式的結果就大;
(4)2個不同的數減去同一個數,哪個被減數大,那個算式的結果就大。七、說道理做數學題,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說出來。
八、總結
應用題一道簡單的應用題,是由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組成的。一般先說題意,再列算式。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并能掌握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用心感受數學的美麗。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在本學期,我所擔任的一年級數學的兩個班的同學都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由于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13
認識鐘表:會認讀整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這三種時間。
首先認識時針、分針
時針:粗短;
分針:細長
認識整時技巧: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整。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就是1時。1: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2就是2時。2: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6就是6時。6: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就是8時。8: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2就是12時。12:00
注意:分針指在12附近,時針馬上指著準確的數字,此時是“大約”幾時整。
在練習撥針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時針和分針并沒有正對著鐘面上的數,而是稍微偏了一點,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而應該說“大約是幾時”。
注意:“大約是幾時”撥針時應該掌握在前后5分以內。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14
1、9加幾計算方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可以采用“點數”“接著數”“湊十法”等方法進行計算,其中“湊十法”比較簡便。
利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時,把9湊成10需要1,就把較小數拆成1和幾,10加幾就得十幾。
2、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1)點數;
(2)接著數;
(3)湊十法。可以“拆大數、湊小數”,也可以“拆小數、湊大數”。
3、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1)“拆大數、湊小數”。
(2)“拆小數、湊大數”。
4、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從而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
(2)求總數的實際問題,用加法計算。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減法知識點
【加減法(一)】
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數+加數=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數,和是16。
從一個數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減法。被減數-減數=差
如:19-6=13中,19是被減數,6是減數,差是13。
(一)熟記表內加法和減法的得數
(二)知道以下規律
1、加法
(1)兩個數相加,保持得數不變:如果相加的這兩個數有一個增大了,則另一個數就要減小,且一個數增大了多少,另一個數就要減少多少。
(2)兩個數相加,其中的一個數不變,如果另一個數變化則得數也會發生變化,且加數變化了多少,結果就變化多少。
(3)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得數不變。
2、減法
(1)一個數減去另一個數,保持減數不變:如果被減數增大,結果也增大且被減數增大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則結果也減小,且被減數減小多少,結果也減小多少。
(2)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被減數不變:如果減數增大,結果就減小,且減數增大了多少,結果就減小多少;如果減數減小,則結果增大,且減數減小了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
(3)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的數不變:被減數增大多少,減數就要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多少,減數也要減小多少。
【加減法(二)】
(一)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湊十法”
“湊小數,拆大數”,將小數湊成10,然后再計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湊大數,拆小數”,將大數湊成10,然后再計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歡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種就可以了。
(二)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11+6(個位相加,1+6=7)11+6=17
15-3(個位上夠減,5-3=2)15-3=12
3、加強進位和不進位、及不退位的訓練。
4、看圖列式解題時候,要利用圖中已知條件正確列式。常用的關系有:
(1)部分數+部分數=總數:這時?在大括號下面的中間。
(2)總數-部分數=另一個部分數:這時?在大括號的上面一邊。
(3)大數-小數=相差數:誰比誰多幾,或誰比誰少幾。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還剩多少時用。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一年級
說理訓練助口算
抓好說理訓練,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上課一開始先出示“13-8=?”,問學生“13-8等于幾呢?”“等于5。”又問:“是怎樣想出來的?”“做減法,想加法。”再鼓勵學生:“能不能想出別的的口算方法呢?”在學生說出幾種口算方法后,歸納出差別的退位減法,并要求學生就差別的方法加強說理訓練,以提高口算的速度念好“教”字經“教”就是教給學生口算方法和規律。
當學生都能熟練基本口算之后,就應轉入拔高訓練,即教給學生口算方法和規律:
(一)用“湊十法”口算
按照式題的特征,應用定律和性質使運算數據“湊整”:
1. 加數“湊整”
如14+5+6=?啟發學生:幾個數相加,如果有幾個數相加能湊成整十的數,可以調換加數的位置,把幾個數相加。
2. 運用減法性質“湊整”
如50-13-7,啟發學生說出思考過程,說出幾種口算方法并通過比力,讓學生總結出: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幾個數,如果減數的和能湊成整十的數,可以把減數先加后再減。這種口算比力簡便。
3. 連乘中因數“湊整”
如25×1?4×4,25與4的積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結果是140。
(二)運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標題問題中的某數“拆開”別離與另一個數運算,如2?5×32,原式釀成2?5×4×8=10×8=80。
(三)運用一些速算技巧進行口算
1. 首同尾合10的兩個兩位數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個十位上的數加1再乘以另一個數的十位數,所得積作兩個數相乘積的百位、千位,再用兩個數個位上數的積作兩個數相乘的積的'個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個位、十位、(1+1)×1=2作百位)。
2. 頭差1尾合10的兩個兩位數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較大的因數的十位數的平方,減去它的個位數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 采用“基準數”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選擇600為基數,先把每個數與基準數的差累計起來,再加上基數與項數的積。
(四)熟記常用數據
如:1~20各自然數的平方數;念好“練”字經“練”是指口算要經常訓練。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過經常性的訓練才能實現,且訓練要多樣化。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15
1、表內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表內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4)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除數×商=被除數
2、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幾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那幾個數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除數=商
(2)被除數÷商=除數
(3)除數×商=被除數
5、被除數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所除的數,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
數學上冊復習計劃資料
一、復習內容:
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觀察物體,統計和數學廣角。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本期所學基礎知識掌握的一般,有關概念部分學生掌握的較差,主要表現在平時訓練時學生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計算方面有80%的學生已經過關,個別學生由于學習習慣差計算經常出錯。在能力方面,目前在兩位數加減中學生基本能夠正確計算,在乘法有關計算中個別學生存在問題,特別是解決問題和自己提問題不夠完整。通過期末總復習,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夠正確,迅速地進行計算和進一步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熟練運用乘法口決進行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長度概念,熟記1米=100厘米,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計長度的.意識。
4、進一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和畫線段、角和直角。
5、繼續辯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和進一步認識軸對稱現象。
6、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繼續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并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認識條形統計圖形(xxx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和問題。
7、進一步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四、復習重、難點:
1、100以內加減法中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表內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聯系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復習的具體措施: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里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么內容,問題中還有什么問題沒解決,等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的復習方法。這樣學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復習輔導指明方向。
【小學一年級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知識點總結06-26
小學一年級統計與概率的知識點總結06-24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總結06-26
小學數學的知識點總結06-25
小學漢字知識點總結06-24
小學語文的知識點總結06-29
小學英語知識點總結07-08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的總結06-24
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