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共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深厚文化底蘊的杰出代表,它大致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角色。
我和京劇結緣還有一段故事。
在一年級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學校京劇社,每個星期參加兩次排練。一開始,我覺得學京劇有一點枯燥,總是反反復復練同一句話。這時有的同學也勸我不要學京劇,有空陪他們一起玩,于是我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爸爸知道這個情況后,勸我不要放棄,堅持好好地學下去。聽了爸爸的話,我沒有放棄,堅持參加排練。
經過自己的努力和京劇社老師的幫助及鼓勵;我進步很快,唱京劇也更有信心了。如今我已經是學校京劇團的主要小演員啦,還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演出。幾年下來,我學會了很多京劇唱段如:霸王別姬、貴妃醉酒、花田錯等;熟練掌握了京劇“舞長水袖”的動作要領;學會了“天女散花”“紅燈記”等經典劇目。
京劇給我帶來了快樂、自信。希望京劇伴我一起成長,更希望京劇在更多學校發揚廣大,有更多的同學來唱京劇,來熱愛京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們偉大的中國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它包括:書法、京戲、刺繡、瓷器、國畫。
你們知道國畫是什么嗎?讓我來告訴你答案。國畫又稱這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為了更好地了解國畫,星期日,我和小伙伴們一起來到了孔園寫生。我們首先選好自認為非常理想、非常美麗的一處風景;接著拿出畫板,放上宣紙,把景物的比例在宣紙上定好;然后,我們把涼亭、樹木、假山的輪廓大致畫好;再進行仔細、全面的修改,把各個景物的'層次感畫出來;最后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看著這幅畫開心的笑了。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并且開闊了眼界。我們應該把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 保留下去,還要把它們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春節是一個喜慶又熱鬧的節日,因為這代表著新一年的開始,也代表我們小朋友又長大了一歲,要變得更加懂事了。
除夕夜,我和老媽、姥姥在廚房包餃子,當我包的正起勁的時候,姥姥突然從口袋拿出了幾枚硬幣,我很是奇怪,問:姥姥,你拿錢干什么?姥姥跟我說,原來要把它包到餃子里,誰吃到了,就代表他在新的一年里能大富大貴。
大年初一,我聽到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后,迅速起床,給長輩拜年,因為這樣,我就獲得可以用來買書本、文具的壓歲錢了。我先拿一張紙板,跪上去,說句祝福語,然后面對長輩往地上磕個響頭就可以了。吃早飯咯,可誰都沒吃到包著硬幣的餃子,老媽還說我們今年步步高呢!不過,我來不及多想就忙著去貼春聯了。我先做面粉糊,在用高粱做成一個小掃把,把裹滿面粉糊的高粱往春聯背上一抹,在往墻上一貼就好了。
在每一年春節,我老家東邊還會有表演:有的`唱二人轉,有的拎著無底小船和無肚小毛驢在唱戲,還有的表演拉二胡呢!
到了夜晚,我們開始放煙火啦。我們先放長的煙火棒,一點燃就要把煙火頭舉得老高老高的,只有這樣,煙火才會噴的高,炸的時候才不會被傷到,許多人一起放還會更漂亮哦。但小朋友在放煙火的時候也一定有注意安全哦!
雖然每個地方的年俗不一樣的,但大家都過新年時的感受都一樣,那就是快樂!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里,咱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里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伙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咱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咱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咱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么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么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咱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里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咱們老祖先留給咱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咱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于這個民族,它更屬于這個世界。咱們要盡全力把咱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么?快行動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中秋節,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吧!
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為此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身不能返回人間。怎么樣?我講的好不好?哈哈!我還有一首小詩要講給大家聽呢!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怎么樣?中秋節是不是很美呀?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有許多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我最喜愛的就是古詩,它在中華文字出現之時就有了。我讀過好多古詩,有《山行》、《望天門山》、《靜夜思》……古詩大多就是來抒發感情的,我個性喜愛。
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愛上了《草》這首詩,它就是唐代的詩人白居易寫的,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寫出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就就是最好的寫照嗎?竟然連小草都有這么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必須要變得堅強一些,不能讓“野火”傷到我們。
每當過年的時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媽媽離開的時侯,我就會個性悲哀,這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會出此刻我的腦海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嘍!”人們的叫聲把我的腳勾了過去,啊,芙蓉廣場的菊花白如玉,黃如金,紅如火。白菊花那嬌嫩的樣貌最引人注目;黃菊花又像磁鐵一樣把人們“吸”了過去;紅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脅人們:“誰敢但就是來!”菊花美麗動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的詩好優美呀!
古詩就就是這樣抑揚頓挫,栩栩如生,古詩陪伴著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愛。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并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而科學精神又是通過儒學的要義體現的。儒學傳統中這一被傳統社會奉為經典準則的“以修身為本”的理論,同樣也適用于現代社會。建設起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根本在于每個社會成員的素質狀況。只有每個社會成員都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個社會才能達到文明和諧之境。因而每個社會成員的和諧人生乃是組成和諧社會的基礎,而要達到和諧的人生,自然應從“修身”開始。
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結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儒家文化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這種凝聚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學文化中的和諧意識包涵天人關系的和諧與人際關系的和諧。關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過猶不及”,實質是強調矛盾的統一與均衡,強調通過事物之變的把握以獲得人際關系的和諧,避免和克服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國家、民族之間的對立和沖突。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聚之學的科學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它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對外兼容,這正是依靠儒學“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實現的。儒學在保持其學統傳承的同時,總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為主地匯通、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儒家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強大吸收能力和它強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國突出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儒家學說則更是這種精神的體現者和者。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是血與水、源與流的關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得說來,就是究天人之際,明修身之道,述治國方略,求天下為公,最終實現天人和諧的境界。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通過儒學體現,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優秀的儒家文化價值理念,“以儒治世“被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現實的需要,促使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價值選擇,用歷史的眼光和時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國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中國的未來而奮斗。
《儒家和諧思想的當代價值》中對和“為貴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與規范”的深入講解,可以認識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理念。
1、國家間相處的和諧理念:“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簡而言之是指承認“不同”,在“不同”的基礎上形成“和”,從而在本質上達到相近或相似。“和”、“同”兩個概念,都是講同一性的,但內涵卻有很大不同。“同”是指否認矛盾,不承認差異的同一性,而“和”則是承認有矛盾,有差異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而“和”則是一種辯證的思維。
儒家文化提倡的“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補互濟;第三,整個局面因之而和諧。在與異民族相處時,儒家把這種“和”的觀念置于具體的民族關系中,出現了“和而不同”的理念,這一點與西方的民族觀念很不相同。今天,“和而不同”這一古老的觀念仍然具有強大的活力,仍然可以成為現代國際社會發展的一項準則和一個目標。中國奉行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的外交政策正是這一思想的鮮明體現。所以說,“和而不同”是人類共同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理念。
2、國家內政外交的和平理想:行“仁政”、修“文德”。
“仁政” 愛民、“文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在內政外交上的理想期求。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的華夏民族和周邊的夷、狄、戎、蠻等諸少數民族進入地緣政治時代。在處理華夏民族與周邊民族關系上,儒家主張修“文德”的對外政策。從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出發。顯然,受著如此“仁政” 愛民、“文德”教化和平思想深遠影響的中國決不會干涉別國內政,不會主動發動侵略其它民族、國家的戰爭,更不用說侵占其它國領土。所以,中國的崛起只會壯大國際社會上的和平力量。
3、國民個人修身的溫和信條:“誠”、“敬”、“信 ” 。
儒家傳統思想非常重視對國民自身進行修身的倫理道德教育。在此問題上,儒家強調“誠”“敬”“信 ”的和平修身信條,并形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對于保障國家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誠即真實無妄,敬即主一無適,信即真誠忠信,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沒有誠、敬、信,人就不能稱其為人,當然,沒有誠信人類也無法和睦相處,更談不上社會的繁榮昌盛。儒家思想主導思想潮流數千年,它所倡導個人要“誠”“敬”“信”的價值觀使得中國民眾自古形成熱愛和平的歷史傳統和心理基礎,也保證了它的崛起只會是“和平崛起”。近年來,由于中國信譽較好,其投資環境也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成為吸引外資的大國。中華民族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是講求誠信的,都是負責任的。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只要合理地開掘儒學傳統資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就會以新的方式與世界文化、現代文明并存,并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將會建構一個更好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7-02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2-27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結作文02-22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經典]12-05
(精選)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11-30
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06-24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06-21
中國的傳統文化——圍棋作文06-23
關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2-27
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