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近粗淺讀了《論語》,也聽老師講了一些,心有所感,想要小談所得。
筆者不才,只是簡單將讀書所獲分為三部分。一:為人,如何做人,君子的品行;二:學習,學習之法,教育的理念;三:為政,如何做統治者,治國所需。
為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俗語言,路見不平一聲吼,也是如此。前些年吵的熱火朝天的事件(“摔倒的人,扶嗎?”),就是某些民眾少了一點正直。試想,一個人扶起摔倒的人,真的沒有人看見嗎?還是證人保持沉默,冷眼旁觀?若是有人說:“我愿作證!”結果該是不同的吧。為子要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謹而信,愛親仁”(《學而》)。再來說說為人更高標準:君子,君子應有高修養,曾子言:“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泰伯》)。舉手投足間,體現一個人的修養程度。還有在《季氏》中提到的三戒,三畏,九思,都提出了對君子的要求。或許我們難以成為君子,我們也要向那個標準努力,一點一點,讓自己更靠近一點。
接下來說說其二,關于學習和教育的問題。學習要講究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要注意復習,“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為師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例如:因材施教。聞斯行諸的故事,“中人以上,可以與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誨人不倦也是要的,為師者要有足夠的耐心,授業解惑!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述而》)的啟發式教學的理念對于今天更是重要,讓學生能獨立思考,保證學習的主體地位,而不是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
最后就是為政了,為政貴在樹德,“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一個實行德政的君主,實行德政的國家,必是關注民生的。關注民生,能夠使人心穩定,能夠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當然,只有“德”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法”。今天提倡“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就是這個道理。政刑兼備,德禮相輔!暗乐哉R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說的也是如此。另外,為政者還要有所為,在其位,當謀其政。
我的感想便如此,但《論語》的精髓遠不止這些。有限的字中蘊含了無窮的道理,薄薄的一本書承擔起沉重的責任(由“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一斑)。所寫不多,僅以此聊表感慨。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作者08-04
論語座右銘07-01
《論語》有感04-28
[經典]論語的讀后感12-20
《論語》 讀后感02-19
《論語》讀后感07-16
論語讀后感(精選)07-20
論語 讀后感07-04
論語經典讀后感06-28
論語的讀后感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