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寒衣節的由來
據《荊楚歲時記》、《清嘉錄》等記載,“十月一,送寒衣”的風俗是起源于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傳說故事。
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御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墻之下。在農歷十月初一這天,孟姜女尋到埋葬丈夫的那段長城,長城腳下哭祭丈夫,并把帶來的棉衣燒掉。后來,人們就有了送寒衣的風俗。
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形成于唐朝。這個故事的藍本是流傳于春秋戰國時的“杞良妻”的故事。
民俗專家認為,雖然這是個傳說故事,但卻提供給我們一個信息:送寒衣的風俗極有可能就是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但民俗專家們認為,早期人們送寒衣時燒的是真棉衣,后來才演變為燒紙衣。但又是什么時候發生這一變化的呢?
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說明什么時候改用燒紙衣,但有許多民俗專家認為,唐朝以后人們才改燒紙衣。最早送寒衣燒紙是要到墳上燒的,但后來由于人口流動速度快,許多人離開原籍到外地謀生,“十月一”這天無法到墳前燒衣,故而產生就在自家院落或路上燒紙送寒衣的民俗。
早在宋代,周密所著《武林舊事》中就記載“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泵鲃⒍、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十月朔,紙坊剪紙五色,作男女衣,尺長有咫,曰寒衣。奠焚于門曰送寒衣。”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同樣說“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節的貢品準備與祭拜
準備供品
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后,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干凈,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進行拜祭
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后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于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念叨:“某某呀,你活著時辛苦操勞,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開寶馬,風風光光,氣死閻王!”生怕親人在陰曹地府過不上好日子。
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寒衣節的由來】相關文章:
寒衣節的由來07-01
寒衣節的由來12-12
寒衣節的民俗由來07-01
關于寒衣節的由來07-01
寒衣節的來歷由來07-11
寒衣節的由來介紹04-04
關于寒衣節的由來12-10
有關寒衣節由來傳說03-31
寒衣節的由來是什么10-19
寒衣節由來是什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