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進清明節》調查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進清明節》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走進清明節》調查報告1
這個學期,我們開展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調查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經過幾周的調查研究,我們收集許多資料,實地考察,對本地清明節的習俗有了許多了解。
一、小組成員
二、研究任務
了解清明節起源;收集有關清明節的詩詞;了解民間清明節上墳祭祖的習俗;了解清明節飲食習俗等;通過親自實踐能更深入了解清明節。
三、研究具體過程
第六周:我們組織參加清明掃墓活動,緬懷先輩,祭奠為國犧牲的英雄們,并且實地考察了解當地清明習俗。
掃墓過程及心得:清明節這天,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在莊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我們為烈士獻花、鞠躬,共同表達對烈士犧牲精神的無限敬佩。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對偉大的烈士們進行了瞻仰,把手中的白花,把美麗的菊花花束送給了最可敬的英雄。
第十五周:確定研究子課題,明確分工、商量研究內容,制定小組研究計劃。
第十六周:根據研究內容分頭進行研究,小組定期開展研究情況交流,對不足的部分繼續研究。各組員整理資料,寫研究活動心得,寫小組研究報告。
四、研究成果:
(一)清明節的起源。
經過我們小組成員上網或閱讀課外書,了解到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開始,清明是一個節氣,古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一直追隨著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晉文公。晉文公對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晉文公去請。可是,介子推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此后,每逢介子推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二)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掃墓、植樹,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吃冷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
成活率高,成長快。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三)我們通過親身實踐了解到的清明節
通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我了解了許多我原先不曾知道的新鮮事兒。比如:清明節的起源;清明節的習俗,知道了清明節可以放風箏、蕩秋千、吃寒食……;知道了清明上墳是為了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我還收集了許多清明節的'詩句,最著名的是杜牧的《清明》。我還了解了“胡”姓最早起源于舜,我的最早的祖先還是圣人呢!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的綜合實踐活動,我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小結:
歷史留下了很多值得后輩去思索的東西,最震撼人心的莫過于革命烈士陵園!多少留有名字的,沒有留下名字的革命先輩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獻出了生命,長眠于一座座墓冢,有些是高貴雍容的富家女性,有些是尚未成年的孩童!看著他們的照片,讀著他們的事跡,內心的澎湃讓我們似乎對于戰爭年代的搏殺場面身臨其境,但我們明白,無論我們的想象力如何豐富,也想象不出先烈們在面對死亡的決絕!
通過這次掃墓活動,我們的心靈確實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比起他們我們這一代真的是幸福的一族,生活在父母的疼愛和庇護下,還正享受著我們的青春。可能我們還會很不知足,看到這些怎能不讓我們震撼,是他們和我們一樣的青年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生活。
對于生活于這個和平時代的青年來說,犧牲生命也許已經不必要了,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祖國的解放。為了祖國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承。在這個追求物質的世界里,人們都在為生計忙碌,很多人在忙碌中迷失了信仰。這時候的我們,也許應該走進那些為了某種信仰而不息犧牲生命的靈魂,感受堅守一種信仰的力量和快樂。
《走進清明節》調查報告2
一、研究的背景:
中國的傳統節氣節日——清明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著優良的傳統文化,古現代文人留下了許多吟詠“清明”的優秀詩歌。但是我們發現,身邊的同學們對于這個節日的起源、習俗、文化,內涵等都不是很了解。
在我們霞峰鎮每年清明節掃墓期間,因為燒紙錢、放鞭炮、點蠟燭而引發的山林火災有很多起。國家現在提倡文明祭掃,它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二、研究的目的:
了解清明節的.來歷,成史及一些傳統習俗。積累并有感情地朗誦有關清明節的詩歌學會采用多種途徑收集有關清明節的相關資料,并能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析,運用。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初步學會研究的一些方法,如調查問卷法,訪問法等等
通過探究清明節的相關活動,體會到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通過探究文明的掃墓方式及其意義,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研究的方法:
調查問卷法、訪問法
四、研究計劃:
1、選題
2、小組分工會議
3、借助網絡查找資料
4、進行問卷調查
5、收集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6、成果展示
五、組員分工
1、撰寫研究報告:方媛,李安凱
2、制作問卷調查表:徐美娜
3、問卷的發放:全體成員
4、整理統計問卷:徐美娜,翁少虹
5、資料的整理分類:陳龍,李甜甜、李安凱、
六、分析
1、清明節掃墓時會燒紙錢的有28人,占93.33%。
2、清明節掃墓時會點蠟燭的有15人,占50%。
3、清明節掃墓時會放鞭炮的有18人,占60%。
4、覺得以上三種祭掃的方式對環境保護不利的人有20人,占66.67%。
5、如果國家倡導文明祭掃表示會支持的有22人,占73.33%。
通過訪問我們知道每年霞峰鎮因為掃墓時燒紙錢、放鞭炮、點蠟燭等等祭掃行為造成多起火災。現在國家已經提倡文明祭掃了。因此,我們覺得我們應該倡議人們文明祭掃,保護生態環境。
七、建議
文明祭掃同樣可以傳承中華民族兒女行孝、慎終追遠等優良的傳統,還可以保護環境,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提議人們在清明節祭掃時不帶紙錢,不帶鞭炮,不帶蠟燭,帶上鮮花祭拜先祖,英烈,也可以通過寫追思卡、植一棵樹,網上祭奠等等低碳環保的方式祭掃。
【《走進清明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走進清明節范文07-05
走進清明節手抄報06-09
走進清明節手抄報內容資料07-04
清明節調查報告02-14
清明節的調查報告02-16
清明節調查報告04-27
關于2016走進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7-02
走進清明節為題作文600字大全07-19
走進青元細察民生農村調查報告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