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作文4篇[經典]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陽節作文1
我的鄉愁,就是童年的快樂。一個澧水邊的小村莊,有著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勝利。在這里,我們捉河蟹用鞋子裝。在這里,我們騎在牛身上放牛。在這里,我們摔四角能裝滿一書包。在這里,我們分波打架從村西打到村東。在這里,我們玩過家家用樹葉當碗用草當菜。在這里,整個村子就是我們的兒童樂園,花草樹木就是我們的游樂設施。
我的鄉愁,就是我的中學。一個小鎮上的學校,有著一個動聽的名字叫洞庭。在這里,我們知道牛頓定律是因為一個蘋果掉下來了。在這里,我們不懂愛情卻天天談論誰和誰又好上了。在這里,我們的發型都是一個樣子左邊頭發要遮住眼睛的“三七開”。在這里,我們住在學校睡在濕冷的被子里一樣能談笑風聲。在這里,學校比家呆的時間長,家里的伙食比學校要好的多。
我的鄉愁,就是我的高中,一個小城里的學校,有著一個令人羨慕的名字叫一中。在這里,我們最美的時光是打籃球,那時的喬丹是我們心中的`神。在這里,我們課桌上的資料能把身體淹沒,那時的我們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在這里,我們下了晚自習騎著自行車飛奔在無人的街上,也許是要釋放青春的活力與激情。在這里,我們看到喜歡的姑娘睡不著吃不香,著了迷還不敢把手牽。在這里,有的同學還在教室挑燈夜戰,有的同學卻在網吧酣暢淋漓。
我的鄉愁,就是我的父母。日漸蒼老的臉龐和早已泛白的頭發,證實著時間去了哪兒。每次離開家門的哪一刻,都不敢回頭和他們揮揮手,害怕我濕潤的眼眶會被淚水侵占,不舍的眼光會觸動我靈魂深處的軟肋。子欲養而親不待,才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哀。詩人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我說鄉愁是一個小小的風箏,我飄在這頭,母親牽著那頭。
愿天下父母幸福健康,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作文2
吃過早飯,我來到爺爺身邊輕聲說“爺爺,讓我幫你捶捶背吧。”
“你學習吧,我自己會來。”爺爺說。
“你對他那么好,今天是重陽節,就讓他盡一份孝心吧”。媽媽插嘴道。
“那好吧”。
于是我來到爺爺身邊,舉起那兩個胖墩墩的拳頭輕輕地、均勻地捶著,我心里想:這就是小時候經常背我的那個脊背嗎?看起來略顯僵硬、佝僂,可是仍然寬厚、結實。我仿佛又看見爺爺馱著我看燈展,雨天背著我去上學,幫我扛著沉重書包的情景,我的眼睛有點酸澀了。忽然聽見“咦!”的一聲,原來是我的拳頭有點重了,我趕緊調整好力度,繼續用心捶著……
接下來,是我幫婆婆剪指甲。拉住婆婆的手,我認真地端詳起來。只見這雙手已布滿了繭子,一些地方因為經常濕水已經開裂,摸起來有些粗糙,我有點吃驚,這就是那雙經常撫摸我的臉頰,為我端水端飯、牽著我上學的手嗎?那時,我感覺她的手是那么光滑、細膩、柔潤。可現在……我忽然明白,正是由于經常為我們洗衣、做飯、縫補衣服才使婆婆的手變得粗糙了。于是我拿起指甲剪,小心地剪著婆婆的指甲,生怕剪住她的`肉。婆婆滿面笑容地看著我,充滿了幸福,連額頭的皺紋都伸展開來。我正陶醉在能幫大人干點事的滿足感時,一不小心,剪住了婆婆的肉,鮮紅的血慢慢滲了出來,染紅了指她的指尖。
“沒事,沒事,不疼!”婆婆慈祥地笑著說。
“一點小活都干不好!”媽媽邊埋怨邊幫婆婆的手指進行消毒。
我有點愧疚,便更加小心地剪了起來,直到將十個指甲全剪完,才如釋重負地松了一口氣。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今天是老人節,我以實際行動來回報長輩對我的愛,事情雖小,我做的也不太好,可是我還是感覺到了長輩對我們很小的回報的滿足與幸福,使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以后要經常尊敬關愛長輩。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始終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長輩,孝親敬老!
重陽節作文3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
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千金月令》也說:“重陽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菊以暢秋志。”東晉詩人謝靈運為了登高的.方便,還自制了一種前后裝有鐵齒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人稱“謝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詩人都以詩篇記載了重陽節的活動。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詩中說;“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云。”杜甫《九日》詩中也寫道:“去年登高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風依然風行。《東京夢華錄》載:“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倉王廟、四里橋、愁臺、梁王城、硯臺、毛駝岡、獨樂岡等處宴聚。”在南宋,據《武林舊事》載,宮廷于八日作重陽排當,以待翌日隆重游樂一番。明代,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清代,皇宮御花園內設有供皇帝重陽登高的假山。在民間,早期以登阜城門外五塔寺和左安門內法藏寺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薊門煙樹(德外土城)、八大處等為多。據《燕京歲時記》載:凡登高,必“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
重陽節時,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風霜高潔之際,宜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在我國,早在戰國時代就形成此節。到漢代,逐漸盛行。《西京雜記》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殘害死后,她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逐出宮,嫁給平民為妻。一次她談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宮中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事情。《續齊諧紀》則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唐代則正式由朝廷批準民間以中和、上巳、重陽為節令。明代皇宮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陽,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此風一直流傳到近世。每到這一天,人們出游登高,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
重陽節作文4
九月初九重陽
節,又稱為“老人節”,正值中秋之節,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最佳時機。詩人楊衡贊道:“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斯。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詩題為《重陽》的詩中也有這么九句:“菊并猶阻雨,蝶意切于人。亦應如暮節,不比惜殘春”是的,重陽節很美好。
那我又能在這大好時光做些什么呢?賞菊.品茶.放風箏.蕩秋千......思來想去,我鄭重其事決定為年過七旬的爺爺洗一次腳——過一個重陽節。
放學回到家,我把書包放到一邊,一蹦一跳地來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望著爺爺那瘦骨如柴的身體,又聯想起爸爸口中年輕時身強力壯的大漢爺爺,一個鮮明的對比啊!我張口結舌,感到一股淚涌又在眼眶里打轉兒了,心里也酸溜溜,難過極了,也許女孩子就是這樣多愁善感一些吧。“什么事啊?”耳邊又傳來了爺爺聲如洪鐘又堅定有力的話語。“我·····暫時保密。”我調皮的一笑。“小滑頭!”爺爺溫和地摸了摸我的頭。
我跑出房間,拿了一個洗腳盆,放了點水,試了試溫度,笨手笨腳地端起來,也許是因為水太重,我走起來簡直像個搖搖擺擺的企鵝,還潑一地的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拍了拍我這只“落湯雞”不禁哈哈大“又有什么鬼注意啦?咳,咳……”我知道爺爺的氣管炎又犯了,喉嚨里像個風箱,呼哧呼哧地響,便輕輕地拍了拍爺爺那像弓似的背,有禮貌的說:“請。”爺爺瞪大了眼睛,愣了愣,我呢,將計就計,幫爺爺脫了那破爛不甚的布鞋,把他早已干燥的腳挪到盆里,搓了搓,又為爺爺敲了敲腿。這時,我偷偷地看了看爺爺,爺爺臉上笑開了花,意味深長地說:“長大啦!懂事啦!小寶貝親一個!”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推辭,而是輕輕地吻了吻爺爺的臉頰,爺爺也吻了吻我額頭,頓時我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一股溫暖從心底發出,“我愛您,爺爺,我這輩子一定要對爺爺好!”我閉上眼睛許了個愿。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老人,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尊重他們。在這重陽節里,我要祝他們身體健康,天天開心,晚年幸福!愿我祝福他們一生。
【重陽節作文】相關文章:
重陽節孝親-重陽節作文01-15
重陽節的來歷_重陽節的起源作文02-15
重陽節作文12-15
★重陽節作文07-03
重陽節作文07-24
重陽節的作文07-29
重陽節的作文06-30
重陽節作文08-17
重陽節作文08-17
重陽節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