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1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中的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了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跡、科技發明、藝術創造(如建筑、繪畫、書法、戲曲)和民俗風情等傳統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但是由于年齡小,自制能力差。受識字少的限制,上課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經常走神。首先應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使他們覺得《傳統文化》是一門趣味性很濃的學科,豐富多彩的畫面,和膾炙人口的兒歌,使他們喜歡統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16個單元。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教材基本呈現形式:古詩文誦讀以及解析,日積月累,故事鏈接,拓展活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40首(篇或段),能大體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誦讀等活動,能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3.了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繪畫、書法、建筑等藝術形式,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
5.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跡等,能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嘗試參加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6.逐步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7.了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 8.能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誠實守信、關心他人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學習欲望,正確理解背誦傳統文化中的選文。
五、教學措施
根據以上的情況分析和本冊的教學目標,本學期的'傳統文化教學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征,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六、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征,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七、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八、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六、教學進度周次1~2周3~4周5~6周7~8周8~9周10周11周12~13周14~15周16~17周18周19周
課時第19課《諸葛亮》第20課《觀書》第22課《寄吳沖卿》第26課《秦始皇陵兵馬俑》第27課《萬里長城》第28課《秦始皇》第30課《曹操》第31課《故宮》第32課《頤和園》第33課《蘇州園林》復習考試胡曉翠
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2
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具體要求和《瑞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意見》的文件精神,發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培養少年兒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踐行能力,為使這一主題教育活動得到很好的落實,特擬定本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將學校德育工作虛功實做;通過深化校園文化內涵,創新校園文化、構建適宜學生成長的和諧校園;根據少年兒童成長的客觀規律,高處著眼,小處著手,把口號變成行動,使學生在系列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過學生的實踐體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行為得到內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強學生的道德規范意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文明禮儀的重要性,班班爭創“和諧班級”,人人爭當“禮儀之星”,進一步提高全體師生的精神文明素質,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諧”的師生形象和關系,營造良好的校園秩序和文明環境,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內涵,促進學校全方面的和諧發展。
三、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王
2、工作小組
班主任及科任老師
四、工作重點
1、深化規范校園、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和諧氛圍。
2、規范學生語言,課內課外提倡講普通話,會使用文明用語,凈化校園語言環境;
3、規范學生行為,每周結合道德行為教育主題進行行為訓練;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及課間活動,使校園活動安全、健康、雅致、誠信、和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4、加對僻生、農民工子女及流動人口子女的關愛及扶,促使教育的均衡發展,營造和諧的班級育人氛圍。
五、主要內容:
深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和諧校園環境,踐行“忠、孝、誠、雅、禮”主題教育活動。具體內容和要求如下:
“忠”:以忠貞愛國、精忠報國為主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愛集體、文明守紀和文明禮儀等教育,培養青少年思想品德和素質;以熱愛祖國、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勞動、遵守紀律為榮,培養學生博愛精神和品德;以危害集體、損人利己、好逸惡勞、違法亂紀為恥,培養學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遵紀守法的道德行為;讓學生明辨是非、知恥明理、知恥改過、自尊自愛、自尊自重。
“孝”:就是服從。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為主線,培養學生真情實感、知恩圖報,讓學生懂得:一個人無論在家、在學校、在任何一個群體、在是社會、在國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種服從“規章”、“規則”、“法律”、“局”、“真理”的意識。要求學生從遵守校規校紀開始,逐步養成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國家法規的`自覺性。從為他人多做好事、為班級多做貢獻開始,逐步養成集體主義、共產主義的道德觀念。
“誠”:以誠實守信、以誠相待、求真務實為主線,培養學生道德品質修養,讓學生做到:講求誠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對“虛、假、騙”行為。
“雅”:以情趣高雅、談吐儒雅、行為文雅為主線,培養學生行為習慣以及情趣、志趣。1、讓學生做到“六無”:校園無紙屑、地上無痰跡、教室無雜物、墻上無污跡、走廊無嘈雜,桌椅無刻印。2、做到“五帶”:把禮貌帶給朋友、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回家里、把謙讓帶給他人、把誠信帶給社會。3、做到:說話輕聲,走路慢行,待人禮貌,講究衛生。
“禮”:就是禮貌,禮節,以禮相待,也就是在各種人際關系場合的禮貌言行。它包括升旗禮儀、課堂禮儀、尊師禮儀、同學間交往禮儀、穿戴禮儀、借用物品禮儀、迎客禮儀等。1、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循的規范,會說常用禮貌用語: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2、會施行禮儀,如:握手、鞠躬、敬禮、禮尚往來等。3、見到老師、長輩、同學、親戚朋友主動打招呼。4、使學生懂得在任何場所和所有職業行為中都有禮儀相讓的行為規范,如:老、弱、病、殘、孕的人讓行、讓座、讓言等行為都是一種人道主義。如:關心、照顧需要助的人,如有,應禮讓他人。上學、放學時向父母打招呼,關心父母,孝敬長輩和老人,待客熱情禮貌等?傊Y儀教育,是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華部分;禮儀教育的本身就是在進行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弘揚“禮儀之邦”精神遺產的愛國主義教育;禮儀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學生從內在的自律開始,規范自己的行為,共創文明、友善、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
六、活動形式:
多樣化,可為辯論會、討論會、社會實踐、演講、作文、自編自演節目、手抄報、漫畫、宣傳畫、禮儀活動競賽、倡議、征集警句、兒歌、口號……等形式的主題班會。
七、主要措施:
1、加強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在開展主題教育中率先垂范,做到為人師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校實踐主題教育提供環境;加強家校溝通,通過家長的配合、監督,把良好的文明禮儀風貌帶出校園,帶出家庭,走向社會。
2、建章立制,保證此項主題教育活動有效地開展。首先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機構,研究制定本教育實施方案,明確教育目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具體由隊部組織實施。
3、加宣傳。利用校內宣傳櫥窗、板報、校園廣播等宣傳工具進行宣傳教育。
4、分階段落實主題教育的內容和任務。
1)低段(1~3年級)以文明禮儀教育的重點,“雅”、“禮”為主,對學生進行禮儀意識的啟蒙教育。高段(4~6年級)以“忠”、“孝”、“誠”為重點。
2)結合文明班評比活動,隊部將加強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的檢查力度,重點抓學生的禮貌、禮儀及課間追逐的現象,使得不文明現象無處藏身。并及時對表現得出色的隊員和班級進行表揚。利用升旗儀式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宣傳教育,國旗下講話將圍繞“忠、孝、誠、雅、禮”為主線,增強師生行為舉止文明的自覺性和意志力,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攜手創建和諧校園。各班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園文明言行二十條》,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知識,確定每周的禮儀訓練重點,每周著重訓練一個方面,檢查一個方面,鞏固一個方面。以建設“書香校園”讀書活動為切入點,以 “知榮明恥樹新風”主題活動為契機,各班認真組織學生閱讀有關文明禮儀方面的書籍,指導學生參加讀書征文活動。
5)學校開通留守兒童專線電話,組織召開留守兒童座談會。
5、加強督導評估、狠抓落實。每天安排學生會干部以及值周值日教師對各班學生文明禮儀行為進行督導、教育、評比。評出“文明禮儀優秀班級”、“校園禮儀之星”評比活動。同時還將學生的文明禮儀表現納入學生品德評定的考核中,由班主任具體掌握評定情況,并將評定情況每學期結束底上報德育處,然后進行總評。
八、活動的過程:
1、宣傳發動:由隊部在周一升旗儀式上向全校發出倡議和宣傳動員,要求全校所有隊員積極響應。
2、加強對學生的禮儀常規管理,班級強化下列內容:班級文化、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
3、堅持升旗制度,把升旗儀式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利用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學校、愛集體、文明守紀、文明禮儀等教育。
4、加強值日禮儀示范作用,每天由值日的同學對各班的文明禮儀、紀律、衛生、兩操等情況進行監督和量化評比,促使全校形人講禮儀、班班勇爭先的良好氛圍。
5、全校開展“文明禮儀班級”評選活動。要求每個學生能講一個禮沂事,發現身邊的一個禮儀榜樣,在校園提醒一次不文明行為,改掉自身的一個不文明行為習慣。要求每個班級開一次“文明禮儀”的主題班隊會,制定一份有班級特色的文明禮儀“倡議書”。36年級學生每人寫一篇文明禮儀作文,16年級畫一幅文明禮儀畫。期末評出“文明班級體”。
九、活動要求:
1、全員參與,經歷過程,重在體驗。師生共同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
2、營造出濃厚的校園氛圍, 確;顒佑袟l不紊,豐富多彩。
1)張貼有關文明禮儀宣傳標語;把學生的優秀書畫、攝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掛,點綴教室、走廊,達到既美化環境,又鼓舞學生、啟迪學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會、班會、午休等時間組織學生背禮益范、看經典書籍、唱文明禮儀歌曲、辦手抄報和黑板報、寫文明禮儀文章等。
3)課間開展“以書為友”營造“書香校園”育人環境。
4)展示文明禮儀作品:建立班級學習園地、圖書角,定期更換,形成特個性的班級文化。
4、學校宣傳組對此項活動要進行及時宣傳報道。
總之,我們要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的內心世界受到深刻啟迪,做到言行一致,讓校園風氣發生深刻的變化,文明禮儀蔚然成風。
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3
一、指導思想
通過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將學校德育工作虛功實做;通過深化校園文化內涵,創新校園文化、構建適宜學生成長的和諧校園;根據少年兒童成長的客觀規律,高處著眼,小處著手,把口號變成行動,使學生在系列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過學生的實踐體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行為得到內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強學生的道德規范意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文明禮儀的重要性,班班爭創“和諧班級”,人人爭當“禮儀之星”,進一步提高全體師生的精神文明素質,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諧”的師生形象和關系,營造良好的校園秩序和文明環境,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內涵,促進學校全方面的和諧發展。
三、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組 長:劉xx
副組長:劉xx 羅xx
組 員:王xx 劉xx 楊xx 鐘xx 鄒x 黃xx
2、工作小組
班主任及科任老師
四、工作重點
1、深化規范校園、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和諧氛圍。
2、規范學生語言,課內課外提倡講普通話,會使用文明用語,凈化校園語言環境;
3、規范學生行為,每周結合道德行為教育主題進行行為訓練;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及課間活動,使校園活動安全、健康、雅致、誠信、和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4、加大對貧困生、農民工子女及流動人口子女的關愛及幫扶,促使教育的均衡發展,營造和諧的班級育人氛圍。
五、主要內容:
深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和諧校園環境,踐行“忠、孝、誠、雅、禮”主題教育活動。具體內容和要求如下:
“忠”:以忠貞愛國、精忠報國為主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愛集體、文明守紀和文明禮儀等教育,培養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質;以熱愛祖國、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勞動、遵守紀律為榮,培養學生博愛精神和品德;以危害集體、損人利己、好逸惡勞、違法亂紀為恥,培養學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遵紀守法的道德行為;讓學生明辨是非、知恥明理、知恥改過、自尊自愛、自尊自重。
“孝”:就是服從。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為主線,培養學生真情實感、知恩圖報,讓學生懂得:一個人無論在家、在學校、在任何一個群體、在是社會、在國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種服從“規章”、“規則”、“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識。要求學生從遵守校規校紀開始,逐步養成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國家法規的自覺性。從為他人多做好事、為班級多做貢獻開始,逐步養成集體主義、共產主義的道德觀念。
“誠”:以誠實守信、以誠相待、求真務實為主線,培養學生道德品質修養,讓學生做到:講求誠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反對“虛、假、騙”行為。
“雅”:以情趣高雅、談吐儒雅、行為文雅為主線,培養學生行為習慣以及情趣、志趣。
1、讓學生做到“六無”:校園無紙屑、地上無痰跡、教室無雜物、墻上無污跡、走廊無嘈雜,桌椅無刻印。
2、做到“五帶”:把禮貌帶給朋友、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回家里、把謙讓帶給他人、把誠信帶給社會。
3、做到:說話輕聲,走路慢行,待人禮貌,講究衛生。
“禮”:就是禮貌,禮節,以禮相待,也就是在各種人際關系場合的禮貌言行。它包括升旗禮儀、課堂禮儀、尊師禮儀、同學間交往禮儀、穿戴禮儀、借用物品禮儀、迎客禮儀等。
1、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循的規范,會說常用禮貌用語: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
2、會施行禮儀,如:握手、鞠躬、敬禮、禮尚往來等。
3、見到老師、長輩、同學、親戚朋友主動打招呼。
4、使學生懂得在任何場所和所有職業行為中都有禮儀相讓的行為規范,如:老、弱、病、殘、孕的人讓行、讓座、讓言等行為都是一種人道主義。如:關心、照顧需要幫助的人,如有沖突,應禮讓他人。上學、放學時向父母打招呼,關心父母,孝敬長輩和老人,待客熱情禮貌等。
總之,禮儀教育,是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華部分;禮儀教育的本身就是在進行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弘揚“禮儀之邦”精神遺產的愛國主義教育;禮儀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學生從內在的自律開始,規范自己的行為,共創文明、友善、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
六、活動形式:多樣化,可為辯論會、討論會、社會實踐、演講、作文、自編自演節目、手抄報、漫畫、宣傳畫、禮儀活動競賽、倡議、征集警句、兒歌、口號……等形式的主題班會。
七、主要措施:
1、加強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在開展主題教育中率先垂范,做到為人師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校實踐主題教育提供環境;加強家校溝通,通過家長的`配合、監督,把良好的文明禮儀風貌帶出校園,帶出家庭,走向社會。
2、建章立制,保證此項主題教育活動有效地開展。首先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機構,研究制定本教育實施方案,明確教育目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具體由大隊部組織實施。
3、加大宣傳。利用校內宣傳櫥窗、板報、校園廣播等宣傳工具進行宣傳教育。
4、分階段落實主題教育的內容和任務。
1)低段(1~3年級)以文明禮儀教育的重點,“雅”、“禮”為主,對學生進行禮儀意識的啟蒙教育。高段(4~6年級)以“忠”、“孝”、“誠”為重點。
2)結合文明班評比活動,大隊部將加強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的檢查力度,重點抓學生的禮貌、禮儀及課間追逐的現象,使得不文明現象無處藏身。并及時對表現得出色的隊員和班級進行表揚。利用升旗儀式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宣傳教育,國旗下講話將圍繞“忠、孝、誠、雅、禮”為主線,增強師生行為舉止文明的自覺性和意志力,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攜手創建和諧校園。各班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園文明言行二十條》,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知識,確定每周的禮儀訓練重點,每周著重訓練一個方面,檢查一個方面,鞏固一個方面。以建設“書香校園”讀書活動為切入點,以 “知榮明恥樹新風”主題活動為契機,各班認真組織學生閱讀有關文明禮儀方面的書籍,指導學生參加讀書征文活動。
3)學校開通留守兒童專線電話,組織召開留守兒童座談會。
5、加強督導評估、狠抓落實。每天安排學生會干部以及值周值日教師對各班學生文明禮儀行為進行督導、教育、評比。評出“文明禮儀優秀班級”、“校園禮儀之星”評比活動。同時還將學生的文明禮儀表現納入學生品德評定的考核中,由班主任具體掌握評定情況,并將評定情況每學期結束底上報德育處,然后進行總評。
八、活動的過程:
1、宣傳發動:由大隊部在周一升旗儀式上向全校發出倡議和宣傳動員,要求全校所有隊員積極響應。
2、加強對學生的禮儀常規管理,班級強化下列內容:班級文化、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
3、堅持升旗制度,把升旗儀式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利用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學校、愛集體、文明守紀、文明禮儀等教育。
4、加強值日禮儀示范作用,每天由值日的同學對各班的文明禮儀、紀律、衛生、兩操等情況進行監督和量化評比,促使全校形成人人講禮儀、班班勇爭先的良好氛圍。
5、全校開展“文明禮儀班級”評選活動。要求每個學生能講一個禮儀故事,發現身邊的一個禮儀榜樣,在校園提醒一次不文明行為,改掉自身的一個不文明行為習慣。要求每個班級開一次“文明禮儀”的主題班隊會,制定一份有班級特色的文明禮儀“倡議書”。3—6年級學生每人寫一篇文明禮儀作文,1—6年級畫一幅文明禮儀畫。期末評出“文明班級體”。
九、活動要求:
1、全員參與,經歷過程,重在體驗。師生共同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
2、營造出濃厚的校園氛圍, 確保活動有條不紊,豐富多彩。
1)張貼有關文明禮儀宣傳標語;把學生的優秀書畫、攝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掛,點綴教室、走廊,達到既美化環境,又鼓舞學生、啟迪學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會、班會、午休等時間組織學生背禮儀規范、看經典書籍、唱文明禮儀歌曲、辦手抄報和黑板報、寫文明禮儀文章等。
3)課間開展“以書為友”營造“書香校園”育人環境。
4)展示文明禮儀作品:建立班級學習園地、圖書角,定期更換,形成獨特個性的班級文化。
3、學校宣傳組對此項活動要進行及時宣傳報道。
總之,我們要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的內心世界受到深刻啟迪,做到言行一致,讓校園風氣發生深刻的變化,文明禮儀蔚然成風。
【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相關文章:
弘揚雷鋒精神構建和諧校園手抄報07-03
關于構建和諧校園的事06-25
弘揚雷鋒精神建設和諧校園的活動總結07-04
關于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06-22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