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孟母三遷看養成教育
孟母三遷讓中國古代儒家得到了傳承和發展,但是這其中的奧秘是什么呢?為什么環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呢?這一切都是大腦皮層的功能。這是哺乳動物的學習基礎,例如條件反射,都是這樣產生的。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及包括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養成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的,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
“養成教育”也是一門科學的教育。它看似簡單,但其中包括的知識面卻是很廣的。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日積月累的鍛煉,是不可能在朝暮之間練成的。
即使是所謂的差生,調皮的學生,甚至心思縝密,愛做壞事的學生,都是由于環境影響造成的,是由于后天所遭遇的人或事影響的。對于這些學生或朋友,我們要身體力行,用人情溫暖感化他們,不能讓他們的叛逆養成習慣。例如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這是環境對人格的巨大影響。
相似的還有貝多芬學畫的經歷,達.芬奇十四歲那年,到佛羅倫斯拜著名藝術家弗羅基俄為師。弗羅基俄是位很嚴格的老師,他給達.芬奇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畫雞蛋。開頭,達.芬奇畫得很有興致,可是以后第二課,第三課。
貝多芬開始不耐煩了,他問老師:“為什么老是讓我畫雞蛋,這太簡單了!”
老師告訴他:“雞蛋,雖然普通,但天下沒有絕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角度不同,投來的光線不同,畫出來也不一樣,因此,畫雞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練到畫筆能圓熟地聽從大腦的指揮,得心應手,才算功夫到家。”
貝多芬開始苦練畫雞蛋,終于成為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在學畫時,為一間教堂繪畫一幅名叫《基督的洗禮》的油畫。到了希莫尼湖,老師突然病倒了,沒有辦法,只好讓達.芬奇代為完成油畫剩下的部分。當油畫全部完成后,教堂的人看到這幅畫,不禁贊嘆說:“好極了!這幅畫畫得實在太好了,尤其是這一部分。”教堂的人用手指指著畫的左下角,而這一部分,正是達.芬奇代畫的。
這就是養成好習慣的好處。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名家有這樣或那樣的好習慣,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好習慣成就好未來。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重要性,盡在于此。
【從孟母三遷看養成教育】相關文章:
孟母三遷的故事06-20
孟母三遷的啟示07-09
孟母三遷閱讀答案07-03
孟母三遷歷史典故06-27
孟母三遷的歷史典故06-17
孟母三遷歷史典故08-04
孟母三遷文言文07-04
孟母三遷新編作文05-12
幼兒園教案《孟母三遷》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