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味文化教案最新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體味文化教案最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程標準】
1.1觀察不同區(qū)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階層的文化生活,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
①文化的概念
2、理解: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是后天養(yǎng)成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感知、分析文化現象,發(fā)現文化的內涵的過程,培養(yǎng)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校園文化、社區(qū)文化等表現形式,培養(yǎng)學生收集、篩選社會信息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文化的內涵、文化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選擇、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樹立重視文化生活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1、什么是文化?
原因:這是學習《文化生活》模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方法:①從社會生活現象切入。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生活中與“文化”有關的現象;②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③教師歸納、點拔。
【教學方法】
演繹與歸納相結合;討論與講解相結合。
【學法指導】
研究性學習;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學期,我們要學習政治課里面的第三個模塊,那就是《文化生活》。可能有一些同學又在暗想了,又是一個沉悶的學期!但是,如果我們談談“快樂女生”,說說nba。那可能就會很有趣。其實,我們一直都在享受著文化,追求著快樂。
除了剛才所提到的“快樂女生”和nba,你在日常生活中還參與過哪些文化活動呢?
(鼓勵學生列舉例子)
1、文化“萬花筒”
(1)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我們都生活在這個繁華的社會,用我們雪亮的眼睛來窺視著種種文化現象。在我們的校園中,將要進行什么樣的文化活動?(引導學生舉例,歸納)
我們現在的文化生活很豐富,那么生活在幾百或者幾千年前那些前輩們,你們猜猜看,他們有文化生活嗎?大概是怎樣的呢?(設置懸念,學生探究)
(2)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讓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同學生,談談海南或全國各地不同的文化習俗)
我們聊了“文化”這么久,究竟什么是文化呢?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也是我們本課要重點探討的理論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一個熱身。(出示判斷題:哪些屬于文化現象?略)
2、文化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得出結論)
(1)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什么是意識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它是指一種“觀念的科學”。
文化是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那么我們反來過想一下,除了我們人類,別的物種朋友具有這些活動嗎?牛彈琴?雞跳舞?瘋狂的石頭?(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2)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并且,是要經過人類的艱苦實踐,在是社會實踐中逐步創(chuàng)造出來的。那能不能這么說,文化是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我們怎么樣才能做到有“文化”?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3)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并不是與生俱來的。
(4)文化現象實際上是精神現象。
就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來說,它是我們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通過受教育,參與文化生活,接受知識教育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文化現象實際上是精神現象。
(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選作《周易》的文段)
點拔:這里的文化有“教化”的意思。
(引導學生看教材中的兩個“鏡頭”,分析:誰更有文化?)
點拔:小學生讓座,體現出了一種教養(yǎng);男青年在公共汽車內抽煙,缺乏公共禮儀、教養(yǎng)。
既然文化是人類特有的,也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那么文化一定有它獨特的魅力和力量。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
3、文化的力量。
每當大家在看電視或者參與其他文娛活動的時候,也許家長在旁邊嘮叨:“看電視可以當飯吃啊?”其實他們說得沒錯。我們想想,看電視可以抵御饑餓嗎?上網可以抵御寒冷嗎?很明顯不能。但是,我們每每看到一段感人的節(jié)目,閱讀到一段奮進的文字,都會淚流滿面或者血液澎湃?這說明什么問題呢?
(引導學生思考,歸納)
(1)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
(結合課本的探究活動)
從探究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共產黨宣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積極的。但是我們也會經常看到,一些文化導致了嚴重的社會悲劇。比如受封建思想觀念影響較大的地區(qū)和個人,如重男輕女,出現不少的社會悲劇。
(引導學生思考,歸納)
(2)文化具有不同的形式。從地域看,有中外文化;從時間看,有古今文化;從性質看;有先進與落后文化。
(3)文化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的文化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同一文化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響。
非常好,我們已經很輕松地把今天的內容學習完畢。下面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
(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小結)
【板書設計】
一、體味文化
1、文化萬花筒
(1)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2)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3)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是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
(4)文化現象實際上是精神現象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直精神力量
(2)文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
(3)文化對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產生深刻影響。
【教學反饋與評價】
(一)單項選擇題
1.有人說,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這種說法的錯誤在于( )
a.否認了經濟、政治對文化的決定作用
b.否認了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反作用
c.否認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
d.否認了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2.我國的象形文字告訴我們( )
a.文化是自然產生的
b.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c.文化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
d.文化就是語言、文字
3.古希臘哲學家說“人是馴化或開明的動物”,“人是政治生物”,“人是最能夠獲得最豐富多彩技藝的動物”;后來有人說“人是文化的動物”,“人就是動物加文化”;再后來又有人提出“人不是附加在動物基礎上,人一開始就是從文化基礎上產生的,并且是完整的”,“人就是人,不是動物”,“人的本質是文化”。上述材料說明( )
a.文化是一種社會政治現象
b.文化和人沒有本質的區(qū)別
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產生
d.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現象
4.如果把剛剛出生的中國嬰兒托付給一個美國白人家庭撫養(yǎng),他一定是說英語并習慣于用刀叉吃飯。如果把剛剛出生的白人嬰兒托付給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撫養(yǎng),那么他一定是說漢語并習慣于用筷子吃飯。這說明( )
a.文化不是遺傳的,而是人類在后天通過學習獲得的
b.人的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完全取決于他所生活的家庭
c.文化沒有國界和地域之分
d.文化是人與生俱來的
(二)簡答題
5.如何理解文化內涵?
(答案略)
【教后反思】
(略)
【體味文化教案最新】相關文章:
《體味文化》教學設計01-24
體味文化于心作文800字07-04
以體味余溫為題的作文06-23
《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最新教案06-20
體味《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作文07-03
最新廉潔文化宣傳口號06-28
最新服務文化培訓心得07-02
文化建設方案最新01-03
最新企業(yè)文化標語口號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