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設計說明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綠化設計說明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化設計說明方案1
為進一步提高城區道路綠化養護管理工作,促進城市道路美化,根據日常養護工作需要,我督查股特制定**年城區道路綠化養護計劃如下。
一、養護相關情況
我局督查股負責新城區岐黃大道、長慶大道、北京大道、隴東大道等27條道路,共計351968㎡綠化面積,16179棵行道樹和老城區14條道路,共計4133棵行道樹的日常管護工作。其中,新城區16條道路、分十個標段通過招標,確定擁有專業資質的十家養護企業,進入市場化養護管理。
二、養護工作內容
1、按照園林綠化養護操作規程及園林綠化養護質量標準,合理組織,精心養護,要求各養護企業派出專業的.園藝師組織指導安排管護工作,并根據各個季節天氣及植物生長情況派出不少于3位有經驗的工人,保質保量完成養護管理任務。
2、制定12月養護月歷(附表),要求各養護企業參照養護月歷及時對養護路段進行雜草清理、整形修剪、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及苗木補植等工作。
3、完善養護考核辦法,堅持督查巡查、年月考核制度。
4、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工作。
三、養護經費概算(附表)
1、新城區:綠化面積351968㎡(包括局管路段)年養護費3157150元,行道樹16179棵(包括局管路段)年養護費用311122元。
2、老城區:行道樹4133棵,修剪費76460、病蟲害防治費15000元、冬季涂白費用,柳絮防治費用10098元
3、計劃補植經費概算:按年管護綠化面積5%的補植率計算,需補植面積17598㎡補植費約2111806元。
合計20xx年需養護費**元。
綠化設計說明方案2
一、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云陽新縣城城區東南坡腳、云陽長江大橋北橋頭的填土平壩上,規劃濱江新城緊鄰其南側。用地分為南北兩塊,南側用地與云陽縣第三初級中學用地緊臨, 北側用地位于云陽縣第三初級中學北面,總用地面積12840m2。該綠化項目共分為兩個片區(A區、B、C區),A區綠化總面積2511.79㎡,B、C區綠化總面積2364.4㎡;A區、B區、C區平均綠化率38%
二、設計構思
綠色的視野能夠給人一種清新感,舒適感。我們根據小區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進行合適的綠化設計,使小區的環境更好的融合居民的生活。
三、設計原則
1.“以人為本”創造舒適宜人的環境體現人為生態。 “人”是景觀的使用者。 強調人居環境與建筑的共存與融合,以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和建設舒適安逸的居住環境為設計目標,配置完善的服務設施,滿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適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經濟性。通過“人車分流”的交通組織,建立高效安全的道路系統,同時注重步行系統的構建與生態交通的安排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現代社區。
2.“以綠為主”,最大限度提高綠視率,體現自然生態。 堅持“綠色環保生態社區”的理念。 以綠地、自然、陽光的人居環境為主題對小區的中心綠地各組團進行統一規劃設計以達到充分整合環境資源,提升小區環境品質
的目的。色彩變化和空間組織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綠地中配置茂密的灌木營造出令人心曠神怡的環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并充分考慮與建筑風格的吻合,兼顧多樣性和季節性,進行多層次、多品種搭配分別組合成特色各異的群落。力求在“因地制宜”應是“適地適樹”、“適景適樹”最重要的立地條件。選擇適生樹種和鄉土樹種,要做到宜樹則樹,宜花則花,宜草則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最經濟、最節約,也能使植物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間利用自然、師法自然,尋求人與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間的和諧共處才能使環境有融于自然之感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
四、設計特點
1.充分發揮綠地效益,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充分體現現代生態環保的設計思想。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創造一個優雅的環境;
2.植物配置以鄉土植物為主疏密適當,高低錯落,形成一定的層次感,色彩豐富,主要以四季不同景觀特性的花灌木進行搭配。盡量避免裸露地面,廣泛進行垂直綠化以及各種灌木和草本類花卉加以點綴,使項目區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
3.綠化景觀設計以綠化人們的視野增添生活的情趣為主,舒適宜人的'
休閑環境,和諧統一的生態環境。充分體現出南方的景觀特性。
五、具體設計
1.入口旁邊種植比較遮陰而且具有芳香的植物,如桂花。靠近大路地段,種植大的喬木,并且遮陰效果好,具有防塵防噪音的作用,南寧的天氣是較熱的,人面子是不錯的選擇,它具備有以上的作用。在大樹底下也種上一些灌木,形成一定的層次感,給人一種好的視覺。
2.小區內的道路旁邊種有喬木,具有遮陰防噪音效果,為了綠化的美觀和層次感,還種上許多灌木。
3.宅旁綠地,居民的出進都要經過宅邊的綠地。綠化的效果對居民的心情有很大影響,所以在設計時,我很注重宅旁的綠地。根據居民的需求,在設計宅邊綠地時盡量滿足其需求。整體上四季有花,有疏有密,有高有低,美化環境、陶冶情操。
六、施工要求
A區、B區、C區綠化平均覆土厚度需達50cm以上,其中B區、C區綠化地位于架空層屋頂,覆土厚度根據現場需要可適當加深覆土厚土。
綠化設計說明方案3
一、設計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20xx年4月1日發布實施)
3、《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建設部建規(1995)333號文發布)
4、《活動中心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
5、《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
6、關于玉河社區一組老年活動中心的規劃設計任務書、地形圖及修測地形圖、
7、國家及云南省相關的技術標準、規范和規定。
二、設計指導思想
結合相關規劃設計規范及相關要求,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因地制宜,結合用地規劃及現狀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觀構想。
充分考慮實地實情,使設計與施工達到完美結合。
三、規劃設計理念:
1、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強調人居環境與建筑的共存與融合,以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和建設舒適安逸的活動環境為設計目標,配置完善的服務設施,滿足活動中心的辦公性、舒適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經濟性。主入口通過“人車分流”的交通組織,建立高效安全的道路系統,同時注重步行系統的構建與生態交通的安排,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現代辦公環境。
2、堅持“綠色環保生態社區”的理念。
以綠地、自然、陽光的人居環境為主題,對中心綠地組團進行統一規劃設計,以達到充分整合環境資源,提升辦公環境品質的目的。
3、堅持超前性與高起點的理念
以城市總體規劃和本區的控制性規劃為依據,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進行規劃設計,結合當今辦公區規劃的最新理念與表達成果,建設玉溪市最具有特色的現代社區,設計具備超前性與先導性,體現新理論與新手法。
4、堅持“品牌性”的理念
以建設玉溪市的高檔老年活動中心為目標,設計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的康居品牌社區,樹立“業務房”的品牌形象,為未來的市場營銷打下堅實的基礎,做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5、堅持“現代智能老年活動中心用房”的理念
體現現代新型活動中心的精神內涵,以建設文化智能型老年活動中心用房為目標,時代與發展綜合兼顧。建設高效的安保系統與互聯網寬帶網絡系統,滿足辦公在知識經濟時代全新的需求。
6、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統一規劃,在不對當地自然生系統造成破壞的前提下,有效合理、循序漸進的進行土地開發,并為未來建設留有充分的余地。通過社區的營運,將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于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市場營銷與物業管理中。
四、規劃構思
1、創立與城市緊密結合、共享及高效的景觀環境和功能體系
規劃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著重整體環境的塑造。合理的教學樓布局,加強了內學科互動和資源共享。新區配合城市發展,與整體城市格局相吻合,公建布置適應向社會開放的要求。集中的設施、優美的環境,集中的產布局為城市建設的發展作出貢獻。
2、營造具有濃厚傳統高校人文氣息的現代化新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原則,符合創建一流現代發展要求,規劃營造高品味,多層次的交流空間。注重以人的尺度和行為方式為標準來進行功能分區和建筑布局。體現以綠化為主體,步行組織的原則。空間學習吸收了優秀空間的要素,創造宜人的學習生活場所,形成優化的辦公環境。
3、塑造沿空間主軸生長、山水楔入的優美空間形態
以整體的景觀空間環境設計為原則,創造良好辦公場所空間。通過軸線控制,多層次空間滲透,融匯自然等手段,創造豐富活潑的景觀環境。尊重現有自然環境,強調人與自然共存,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地貌、山體、
植被,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建筑布局不破壞地勢,并盡可能滿足節能通風要求,形成整體化的生態型格局。
4、兼顧動態設計分期實施和社會化要求
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理念,立足實際情況,以自然環境和周邊城市發展為依托,處理好現有建筑、周邊城市規劃與新建設的關系,有機有序的營造環境。有效利用和保護現有綠化和生態環境,合理結合水體和地形,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規劃設計分區合理的前提下,逐步建設完善,并為以后向西北拓展留下生長點。
五、規劃原則
1、以全國一流活動中心為榜樣,建設體現地方特色、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現代建筑群,建設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風格的新型生態公園式。
2、打造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內涵。創造一個工作有特色的物質環境,賦予有特色的精神,彰顯其人格化特色價值,充分挖掘“包裝”內涵,體現“中國包裝”的文化載體。
3、在規劃中力求做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結構,做到規劃中的彈性與確定性的統一,適應規模、資金投入的變化,保證運作的可操作性和經濟性。
4、用環境心理學和行為學的方法分析科研活動和日常活動中不同的行為模式。對環境空間的不同要求,在規劃設計中使用者的各項活動在轉換中實現行為、心理與空間環境的同步過渡,努力創造一種環境與心理高度和諧的行為空間。
5、統一規劃、分期建設,采用動態發展原理進行規劃,制定利于擴展、具有彈性的總體規劃,不僅考慮分期建設的可行性,做到近遠期結合,而且注重節約用地,給遠期發展留有余地,實現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考慮作為百年大計的動態發展過程,各功能區均留有一定比例的遠期用地,并可依照原有構圖制約而保持整體統一。
6、充分利用基地現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人工建筑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突出建筑群布置的層次感,同時加強環境景觀的配套設計,體現花園化、生態化。
7、建筑風格新穎、和諧,具有現代氣息和建筑的特征,為強化整體特色,宜選擇能體現科技辦學特點的單體作為整個活動中心的標志性建筑物。
六、用地布局原則
1、功能分區明確、布置合理、聯系方便、互不干擾、滿足各種要求,并留有一定發展余地。
2、基地與外界、基地內部保持良好的交通和運輸聯系,出入口和內部道路符合人流與車流的集散要求,各運動流線保持順暢、短捷。
3、建筑布置充分考慮當地自然景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結合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形成獨特的風格。
4、融匯傳統特有的人文環境特色,形成特有的人文氛圍。依托地形、連貫水體,傳承良好空間的構成因素,創造獨特的空間個性。
七、總平面布局
根據活動中心的特點,遵照有關布置原則,結合地形特征進行總平面布置。
東西側為本村民房,南側為公共綠地,北側為紅九路,用于對外聯系。
八、空間組織
規劃在總體空間組織上著意創造層次豐富、形式多樣的空間形態,每組建筑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間,完成從室內空間到公共活動空間的過渡,為員工提供充滿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場所。
總體空間格局以南北向主軸線空間為軸心,其中布有數個重要公共空間,是一個完整的空間序列。
內各處空間注重空間的圍合與視線對景的設置,并結合空間的具體功能,形成不同的空間氣氛。
九、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并充分考慮與建筑風格的吻合,兼顧多樣性和季節性,進行多層次、多品種搭配,分別組合成特色各異的群落。整體上四季有花,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變化和空間組織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突出社區園林、生態的環境特色。
在樹種選擇上以鄉土樹種為主,注重季相、色彩、高矮搭配,突出植物造景的綠化理念。盡可能進行喬、灌及地被植物相結合的復層立體綠化,在配置植物時考慮植物的季相變化,運用植物的不同季相,創造出不同季節的不同特色,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化效果。春季萬紫千紅,夏季高樹濃蔭,秋日層林盡染,冬日雪中松柏傲霜,梅花吐芳。其景觀步
移景異,各不相同。
植物的配置:
高層喬木:滇樸、黃連木、大葉香樟、欒樹等。
中層喬木:清香木、球花石楠、楊梅等。
灌木、地被:紅花繼木、黃冠菊、紫柳、鴨腳木、蜘蛛蘭、紅花酢漿草、沿階草、馬尼拉草坪等。
藤類植物:五爪金龍、葉子花、炮仗花。
十三、主要技術指標:
主要經濟指標:
規劃用地總面積:5898.94平方米(8.84畝)
建筑面積:2259.22平方米
場地、道路面積:1498.26平方米
綠化面積:2148.16平方米
綠地率:36.42%
綠化覆蓋面積:2365平方米
綠化覆蓋率:40.10%
【綠化設計說明方案】相關文章:
綠化方案設計說明07-03
道路綠化方案設計說明07-03
大門方案設計說明07-03
賓館方案設計說明07-03
廣場方案設計說明07-02
裝修方案設計說明07-04
道路改造方案設計說明07-03
酒店裝修方案設計說明11-06
小區規劃方案設計說明07-04
建筑立面方案設計說明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