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小學美術評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么什么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設情境,激感,營造智慧的氛圍
愛自然、愛生活、積極向上是我們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所以教師必須讓學生體會自然、感悟自然。因此,在課前知識回顧和準備中,教師用電子白板播放鋼琴曲《秋日私語》視頻,誦讀何其芳筆下的秋,學生思維被一下吸引過來,一起思考和探討秋的感覺,深刻體會秋的主題。該部分設計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閱讀一段關于秋天的美文,回顧體驗計算機加工文本信息,讓學生真正走進自然的意境,感悟自然,對秋天進行解讀。如果授課時節正好在秋季可以讓學生推開窗戶甚至走出教室,在花草樹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進入學習氛圍后,教師開始新課的導入,即情境創設,教師播放演示文稿“秋韻.wps”。學生通過觀看播放的優秀作品,能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動手創作的愿望;通過感受秋的作品,能體驗演示文稿的魅力,迅速進入學習情境。這種創作的情境和視頻與詩歌結合起來,能營造智慧的氛圍,讓學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烘托主題。
以學定教,師生互動,開啟智慧的課堂
教師根據學生對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提出的問題來確定教學內容。因為學生在之前階段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師在教學時先課前調研,讓學生回顧自己在信息加工中曾經選擇的工具,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運用情況。然后在本節課中教師以自身的智慧來引導學生進行規劃設計,并讓其學會選擇合適的技術工具。此時師生互動是最重要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現并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秋韻.wps”完整的演示文稿頁面組成,演示文稿所包含的元素。學生相互討論演示文稿的組成,如標題、正文頁等,分析演示文稿包含的元素,如文字、圖片等。此時和學生互動分析典型案例,總結和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讓學生觀察體會優秀文稿,由學生分析討論演示文稿的風格特點:秋的豐富多彩和明朗,貼近詩歌的主題。學生通過對一個完整的演示文稿分析,知道制作演示文稿必須先進行整體設計。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體會設計包括認真閱讀內容,反復體會意境,思考結構設計,版面要和風格、內容相匹配,色彩搭配和圖片的選擇都非常重要。愛自然的情感貫穿于整個課堂,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情感也得以升華。
電子學案,自主探究,插上智慧的翅膀
利用電子學案對學生進行導學、導思、導練。教師設計學案時要充分考慮學習內容深淺、學習方法多樣、學習深度合適,并體現出來。利用電子學案給學生清晰的目標和任務,讓學生體會何其芳筆下秋的意境,秋天恬靜的農家生活。
學生除了體會意境,還要學會通過電子學案分析、了解整個主題的組成、文本、圖片、視頻等素材,為制作演示文稿做好準備。教師通過電子學案把學生的角色置換成導演,這是一個完整的設計和創作過程。學生圍繞主題,思考結構;理清要點,提煉標題;整理內容,加工素材;確定風格,選用模板;充實內容,美化畫面;預覽效果,存儲輸出。利用電子學案的引導,不僅讓教師的教學有了“拐杖”,也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按圖索驥,用合適的內容和方法表達主題、升華主題,為課堂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預設課堂,過程評價,引領智慧的方向
以學定教,并非無學習目標的引領,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引導預設才能達成學習目標,如小組合作預設、課堂進程預設、課堂語言預設等。本案例利用教學平臺技術讓學情得以及時反饋,過程性評價成為一種技術新手段。教師根據學情,在預設的課堂中引領學生學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預設小組合作、預設語言、預設進程,根據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和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對小組進行分工。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進一步明確了主題,讓技術在烘托主題的學習中成為必需之選。同時預設進程讓課堂教學程序環環相扣。學生自主探究后,小組展開討論,形成各個小組的文字陳述性材料。這樣可以養成學生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習慣,避免盲目下手或無法下手。同時對同一個主題加工、規劃設計表達,學生可以進行有意識地學習和比較,發現他人表達的優點,實現小組合作中的共贏。這樣學生能對演示文稿的設計和制作有總體上的科學認識,能了解演示文稿設計的一般流程,掌握個性化演示文稿的設計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個性化,引領智慧的方向。
總結學習,交流展示,共享智慧的成果
【小學美術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評課稿09-21
小學美術評課稿10-08
小學的美術評課稿06-30
(經典)小學美術評課稿11-22
經典小學美術評課稿12-15
小學美術評課稿-《動物面具》評課稿07-31
小學美術評課稿 盤盤轉轉評課稿06-04
小學美術獲獎評課稿08-01
小學美術優秀評課稿03-31
小學美術評課稿[熱門]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