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課稿優秀優秀(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評課稿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評課稿優秀1
xx年6月15日在友好區第一小學聆聽了苑立群教師所講的《少年閏土》一課,這次教學采用了微格模式,時長為20分鐘。改變了以往一節課40分鐘的形式,將課堂教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展示出來。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積極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資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構成。
苑教師在教學《少年閏土》時,能注意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體會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圍繞這個目標,這堂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活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當家作主。
一、重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
這節課,教師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以閏土的外貌為起點,以無窮無盡希奇的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在交流中,學生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層面豐富課文資料,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教學中,苑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25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讀中獲得了成功的歡樂。
二、重啟發點撥,引領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苑教師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
三、重情境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注意創設適宜的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景之中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情感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雪地捕鳥時,苑教師先出示這一部分的資料,找出描述人物動作的詞。然后,讓學生來做一做閏土是怎樣捕鳥的。學生經過一邊做一邊講,對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認識。
四、重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學會閱讀。這堂課的結尾苑教師讓學生讀讀《故鄉》的節選,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后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后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因為時間比較緊,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充分閱讀,可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困難。
總之苑教師的這節課,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整堂課節奏緊湊,一環緊扣一環,使學生學有所獲,學生知識在不斷的內化中得到升華,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微格課。值得我今后去學習。
教師評課稿優秀2
新課程標準指出:倡導學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今天,我有幸聽了胡老師執教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節課例。通過觀課,讓我看到了新課程的理念已在我們的課堂里生根、發芽了。聽了這節課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胡老師在導入新課時通過問學生,同學們都喜歡過年嗎?過年都干些什么?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對比,引入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過年時又是怎樣的命運來反襯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從而為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做好了鋪墊。
二、點撥引導,層層遞進
老師課前布置了讓學生進行預習,掃除了字詞的障礙,通過課件出示表格,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在小組匯報后,又引導學生找出:小女孩幾次擦燃了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產生幻想的原因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胡老師又充分利用課件進行點撥引導,并指導學生朗讀相關的段落,在讀中體會情感,層層遞進。從她渴望得到溫暖、幸福和疼愛中,最后總結出小女孩凍死街頭的原因是因為她渴望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續寫訓練,拓展思維
通過胡老師的引導、點撥,激起了學生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最后在布置作業時,老師讓學生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同時,板書設計清楚明了。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教授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另一個時傳承文化,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在胡老師的這節課中,新課程的理念雖已充分體現,但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這篇課文通過些賣火柴的小女孩被凍死街頭,從而揭穿舊社會的黑暗,讓學生體會在剝削制度下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
這篇課文時一篇很好的情感熏陶的課例。在這節課中,老師過于注重自己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朗讀。胡老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然后讓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去體會和把握情感,這樣,文本的難點就不攻自破,那么這堂課就更加潤澤了。
二、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本時,胡老師沒有把本單元訓練的要求:
先讀進去,再想開去貫穿于教學中,從而使課堂顯得拘謹,老師不敢超越文本,對學生不敢大膽的放手,那么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就無從談起了。
三、我認為我們的'教學都應該切入學生當下的生命,在引導理解小女孩在顯示生活中有沒有幸福?
如果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幸福,再與小女孩所向往的那種幸福對比,從而反襯出她命運的悲慘,那么就可以省去那些繁瑣的講解。
四、在教學中,一節課的四十分鐘對于學生來說時非常寶貴的,所以,老師的教學語言應該言簡意賅,干凈利落。
總之,在這節課中,新課程的理念雖已滲入教學中,但我認為胡老師的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沒有達成的,學生沒有真正在朗讀中去準確把握情感。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關注太少。這僅是我自己的幾點粗淺的看法,與大家共勉。
教師評課稿優秀3
許燕老師執教的《變形美術字的設計》一課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美術課。這節課從整體上看,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我們的教學很多時候都屬于“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許燕老師打破了傳統的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采用開放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學內容沒有局限教材和書本,而是根據初一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許燕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具有開放性;其二,獨特新穎的舞臺主持加競賽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其三,本課教學中用到的許多藝術字、廣告字是學生自帶的、大量字畫來自學生生活,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其四,學生進行創作《變形美術字的設計》時,有的拿畫筆畫,有的用彩紙舊掛歷紙去剪貼,每個同學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表現,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具有開放性。
在這樣一個輕松、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于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并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2、采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許燕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生生、師生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3、教學態度嚴謹認真
如果說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那么教學態度就決定著教學行為的努力程度。聽課的老師們都感受到了許燕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著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后難,先個體后合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在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4、教師素質良好
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學生參與率高,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賞評《變形美術字的設計》的同時,我們也有以下思考:好動、好問、好說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利用這份天性,為學生創設條件。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要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中如何把學習的自主權更完全地還給了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總之,許燕老師執教的《變形美術字的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學生的心情一直處于快樂和興奮的愉悅狀態,是一堂新課程標準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
由于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那么對美術課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時鉆研也不夠,以上這些只是我們體音美組每位成員對《變形美術字的設計》一課的膚淺看法(本人整理所得見解),在賞評中若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教師評課稿優秀4
縱觀《搭石》這一教學設計,優點具體如下:
1、導入部分,設計學生以攝影師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課文中的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是利用變換角色和轉換思維角度的方法來體驗文本。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去發現、去表達,體驗得到充分地釋放。
2、通過學生自主研讀課文學,匯報挖掘到的美,引導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文章意境。教師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了人們過搭石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去發現美,訴說美。思維想像和文字表達密切結合,很好的體現這樣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3、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以及吸引他們的視線。板書注重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結合,同時更凸現出人性的美。
4、重點詞的理解全面到位,例如授課設計中有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等進行多樣化詞語教學,以加深孩子對文章句子的理解。例如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教師出示了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這樣語文味頗濃。
本教學設計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按著“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通過對話交流方式深度解讀文本,體驗文本的價值。很好的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體驗,同時加強文本與生活的聯系,既重語言的訓練,又重情感的升華,比第一節課的講授增添好許色彩。
教學設計研讀下來,靜心思索,想就本節教學設計進行一點商榷:
1、在“青年人背老人過河”這一環節,最好是讓學生背一個學生,真正走一個來回,然后再采訪那個氣喘吁吁的.孩子。這時,從孩子的嘴里再次聽到“理所當然”便多了一份真實的感悟,多了一份真切的感動。
2、課外拓展是否可增加即興練筆的環節。本文作者是一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擺搭石、過搭石的事兒介紹得這么具體,這么美。這時提問同學們:你們平時是否也曾留心觀察身邊的“美”呢?談一談吧!指導學生進行練筆訓練,幫助提高習作能力。并將此布置為一次練筆作業回家完成。此舉可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寫作。
【教師評課稿優秀】相關文章:
優秀評課稿優秀評課稿02-13
教師評課稿優秀09-22
教師優秀評課稿12-13
評課稿優秀06-20
優秀評課稿12-26
優秀評課稿經典11-26
優秀評課稿01-09
評鋼琴展示課優秀評課稿07-01
(精)教師評課稿優秀03-25
優秀評課稿優秀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