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練習用“秀麗”、“流連忘返”“造句。
3、學習二三節,體會總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導入:
1、見過山嗎?凡是山都會有什么?
2、這些,廬山都有,可它為什么與其他山不一樣,顯得很神秘呢?(“山,多幻變,敢把天刺穿。”)
抓“變幻無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稱之為“變幻無常”
二、抓抒情句導讀全文
出示:云霧籠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流連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連忘返?
作者流連在何處,流連著何物?相信你讀了全文會明白的。
三、自讀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連在何處?(山上、山道、山腰)
流連著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學第二節
(1)你最喜歡讀哪一句?讀中議
(2)還有什么姿態?
(3)句子與句子之間有什么關系?
3、學第三節
(1)它的第一句與其它幾句也是總分結構,全節都是圍繞“瞬息萬變:”來寫。
(2)理解“瞬息萬變:”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萬變:”
(4)還有什么變化?
4、學習中你還有什么問題?
四、小結。
1、齊讀最后一節。
2、作者忘記了回家,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登山路上、山鎮牯嶺、大天池等處的云霧形態、顏色的描寫,贊美了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能劃出課文中的過渡句,并說出它們的作用。
2、學會10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誦第2、4自然段。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風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憑借本課語言特色,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句子內涵。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
四、教學設計意圖:
1、在大語文思想的`指導下,從小問題入手,進行研究性學習,并在研究互動中實現師生之間的及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的碰撞。
2、以體驗感悟、交流等語言實踐活動貫穿教學,充分挖掘句子內涵,以讀悟情,激活學生思維,全體參與,充分體驗,為語言實踐增添情趣,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覺到了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廬山云霧特點的句子是哪一個過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齊讀。
二、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
1、聽課文第2段錄音,圍繞“的確,廬山云霧……”這句話,作者筆下的廬山云霧給你留下怎樣的感受?
2、小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選擇其中一段進行研究。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學哪些句子,為什么?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4、交流反饋,指導感情朗讀,隨機填表,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
三、細讀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廬山云霧古往今來,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樣贊美它的呢?學習課文第一段。
2、出示蘇軾的詩,理解意思。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體會清代學者的言行,感悟廬山云霧的令人心醉。
4、指導朗讀,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
四、擴展活動:贊廬山云霧。
假如你是一位廬山小導游,根據你的體會,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寫詩、寫片段、畫畫、唱歌)來贊一贊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 五、布置作業。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加強中心句的訓練,初步了解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2、 通過朗讀、觀察體會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感受廬山奇特的環境美和人文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廬山奇特的環境美,了解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播放幻燈片)師講述:位于我國江西省內的廬山以峰奇山秀,瀑布溪流景色秀麗聞名中外,尤其是因獨特的地理條件形成的神奇的云霧,更是吸引了無數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過那里的人都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昨天我們初讀了課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第一節
1、 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
2、 師: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么在這眾多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什么?(云霧)你是從哪個字中領悟到的?(更)師: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是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什么叫”變幻無常”?正是有這變幻無常的云霧,才讓廬山更顯神秘,誰來讀出這種神秘的感覺。
3、 是呀,引讀(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此時,你會覺得自己就像————。
閉眼想象:在山上漫步,眼前飄浮的是云霧,身邊流動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是云霧,此時此刻你仿佛升入云端,騰著云霧在空中行走,進入了仙境。
4、 誰來美美地讀一讀這兩句話?
三、精讀課文第二節
1、老師再給大家看一組圖片,廬山的云霧這么多不同的姿態,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千姿百態)
2、作者是怎樣來描繪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3、誰想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的?師板書:千姿百態。哪些具體的語句中讀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呢?請在你的書本上將它們用曲線畫出來。你找到了嗎?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像這種圍繞一句話展開具體描述的構段方式我們把它稱為什么呢?(總分的構段方式)
4,請你再默默地讀讀這些具體寫云霧千姿百態的語句,你覺得這些語句把云霧寫得怎么樣? (生動形象)為什么寫得這么生動形象呢?(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這樣動人的語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帶到廬山去了!)
5、作者把不同位置的云霧都比成了什么?快速讀讀課文,待會老師看看你們會不會填空
6、你最喜歡哪一處的云霧,練讀,指名讀,出示相應的圖片,指導讀出感情。
7、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這些千姿百態的云霧,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云霧,待會兒老師請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畫下來!(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眼想象)
8、想象到了嗎?請緩緩地張開你的眼睛,誰想來畫畫籠罩在山頭的云霧?還有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彌漫在山谷中的云霧,遮擋住山峰的云霧(指名畫),其他的小朋友請在下面畫在你們的語文本上畫你最想展現的那一處云霧,好嗎?
9、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們能嘗試著根據這些畫的圖將這個自然段背一背嗎? 生練背,師引背。
四、精讀課文第三小節
1、除了千姿百態,廬山的云霧還給怎樣的感覺呢?
2、通過閱讀,你好像真的去廬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廬山云霧的另一個風貌——瞬息萬變(板書)。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從這個詞語覺得了廬山的云霧怎樣?(變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萬變,你還從哪些詞語或是語句中感受到了廬山云霧的變化之快呢?(課件相應有表示:剛剛,轉眼間,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誰能將這些詞語讀好的?讀好了詞語,你能試著將這段文字讀好嗎?趕緊先自己試試看!(生練讀)誰想來讀?(2-3個同學)我們一起來!
4、不知你們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號,它表示什么?
5、想想看,還會變出哪些模樣?
6、想得好!誰能用上一些詞,把你們剛才想到的連起來說說?也可以按照課文中出現的句式說。
出示句式:云霧一會兒變成……一會兒又變成……
明明還是……轉眼間就變成……
剛才還是……剎那間就變成……
7、說得多好啊!這么多的樣子,用一個詞概括,叫做——(千姿百態)
云霧的變化這么多,這么快,也用一個詞概括,叫做——(瞬息萬變)
8、 同學們自己讀懂了課文,真了不起!讓我們帶著對廬山云霧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齊讀這一自然段。
9、 、請看:我們再來看這個自然段,邊看邊思考,這個自然段在構段方式上與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點呢?你能說得具體些嗎?
五、精讀課文最后一節
小朋友們,學到這兒,你想對廬山說些什么嗎?
作者也發出了感嘆,誰來讀一讀這一節?
哪個詞說明了作者和大家的心情一樣,不想離開這美麗的廬山。(流連忘返)
誰來把這一句讀好?
六、總結全文
1、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吸引了許多的游客,我們一起來用動聽的聲音向大家介紹神秘的云霧吧!
齊讀全文。
七、拓展延伸
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來到這里的人,都會被這美景所吸引,所以很多詩人來到此地,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現在老師向大家介紹其中的兩首。出示古詩,范讀,齊讀。
八、作業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總分的寫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幾句都是圍繞中心句層層展開,具體地描寫這個特點。現在,老師想請大家用總分的寫法選擇一處景物寫一寫。(樹林,天空,小河,田野)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廬山,一同去領略廬山云霧的神奇魅力!
1、廬山的云霧到底美在哪里?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景色秀麗的廬山,有……
師:是呀,廬山的景色多么秀麗啊!廬山都有什么景色?
師:是呀,廬山有高山,幽谷,瀑布,溪流,云霧。
2、誰愿意讀這句話,讀出廬山的景色秀麗。
3、在這么多美麗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什么?你從哪個字看出來的?
生:云霧。從“尤其”可以知道。(回答完整)
師:是呀,一個“尤其”寫出了作者對云霧的情有獨鐘。同學們,從這句話中,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變幻無常、神秘
師:是呀,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誰還想來讀這句話,讀出作者對廬山云霧的喜愛。我們一起讀。
4、同學們,從這一自然段中,你們還讀出了什么?
生: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師: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是怎樣的?是呀,多么神奇、多么奇妙的感覺啊,誰想讀好這兩個詞?誰想讀帶著這種感覺讀好這兩句話的?
5、廬山的云霧舉世聞名,正是有了這變幻無常的云霧,廬山才更有了神秘的色彩,這云霧多神奇美麗呀!(板書神奇美麗)
廬山的'云霧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點?自由地朗讀課文2、3自然段。
二、整體感知“神奇”:
師:那么廬山的云霧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點?
生: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板書)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板書)
師:你們是從哪里找到廬山云霧這兩個特點的?
生: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師:你真有一雙慧眼!像這樣能夠概括一個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圍繞一個中心去寫,這樣的構段方式就叫——總分(板書)
三、品“千姿百態”:
1、(理解千姿百態)那同學們,你喜歡千姿百態的云霧嗎?那我們趕緊睜大眼睛,去欣賞那美麗的云霧吧。
預設:1欣賞了云霧,你有什么感受?云霧真美啊!姿態真多啊!各種各樣,各不相同。
預設:2欣賞了云霧,你又有什么感受?云霧千姿百態。云霧姿態各種各樣,各不相同,這就是千姿百態,誰想讀一讀這個詞語?你能給它找個孿生兄弟嗎?——姿態萬千(同學們的詞匯真豐富)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抓“神奇”研讀全文,培養自主探究與交流能力;
2、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創設情境:老師想出資和大家一塊兒開辦一家旅行社,大家愿意嗎?
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先開辟一條“廬山云霧游”旅游專線。要搞好這條旅游專線,必須了解廬山,課文是一則很好的資料。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已經了解了廬山云霧的哪些信息?
二、整體感知,提煉主線。
1、放映課件,讓小“社長”們“實地考察”廬山,欣賞云霧美景。
2、你能用一個字說說廬山云霧留給你的感受嗎?兩個字呢?
3、師小結:是啊!廬山云霧確實讓人感到美麗神奇。
三、提出專題、研讀全文
1、引出專題:廬山云霧“神奇”在哪兒?為什么這么“神奇”?
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發現一處標上神奇1,又發現一處標上神奇2……
2、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文。
四、交流成果,落實有關訓練。
1、明確訓練要求。
2、生自由交流學習成果,師隨機點撥落實訓練。
A、多變(變化多、變化快),落實感情朗讀訓練。
比較:
⑴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⑵霧來時,很大很大;霧去時,很輕很輕;霧濃時,很濃很濃;霧稀時,很淡很淡。
B、多情,落實句式訓練:時而時而時而。
C、壯觀,落實感情朗讀訓練。
D、地理位置特殊是廬山云霧形成的`客觀原因。
3、結合板書,簡要小結。
五、回應情境,升華延伸:
根據云霧的特點為云霧風光試寫一條廣告語。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廬山云霧》教學設計07-14
《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05-03
《廬山云霧》優秀的教學設計02-07
《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教學實錄范文07-04
《廬山的云霧》教學教案設計通用03-24
廬山云霧評課設計07-02
《廬山的云霧》的教學實錄07-04
廬山的云霧課文的教學體會07-04
廬山的云霧作文06-23
《廬山的云霧》課堂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