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評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評課稿1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文通過兩件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
張老師的這節課,緊扣“愛”主題,以“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愛”這一主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圈畫關鍵字句寫體會,然后匯報交流,品讀感悟,寫回信,教學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課堂效果較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讓學生自讀感悟這一環節中。文中的兒子愛父親,是通過栽花這一段來體現的,兒子才10歲,卻懂得怎樣去關心父親,為了讓父親欣賞到美麗的鮮花,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栽花。怎么樣讓學生感悟到父子之間的愛呢?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了,他們有能力通過自讀,來感悟文章所蘊含的情感。所以張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品。在此過程中,張老師非常重視方法的指導。一開始出示了閱讀要求:
1、自讀課文(2—5節),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愛”?在你感受最深的詞句下面寫寫你的讀書收獲。
2、美美讀讀你喜歡的句子!安粍庸P墨不讀書”,讓學生讀書過程中寫讀書收獲,這一要求本身就是一種讀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該怎么去讀書。
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張老師在教學“‘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一教學難點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當你在家里,看到媽媽在忙著做家務,你會怎么做?當你在社會上看到......你又會怎樣做?”這樣的生活體驗感受到“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快樂時,自己也很快樂”,降低了難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的`含義。同時,教師的語言簡潔,教態親切和藹、自然大方,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功訓練扎扎實實,循序漸進。
想跟張老師交流的地方:
一是回顧課文內容時: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從課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有些簡單了?同時,在學生回答從文中獲取的信息這一問題時和理解“給”的意思時,學生的答案都比較零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概括是不是更好些?
二是在學生代替兒子給父親寫信這一教學過程中,是不是再復習一下書信的格式?
三是閱讀教學要注重積累、表達和運用,那么對于“高爾基看到兒子的花全都開放了”這一段描寫的非常優美,在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同時,我們可讓學生在理解”姹紫嫣紅”一詞的基礎上積累一些表示顏色多的詞語和背誦這一段,這樣才能不斷增加學生的詞句儲備量,為學生表更好地表達奠定基礎。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評課稿2
聽了唐老師的這節課,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唐老師能夠依據課文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書育人,體現人的價值觀,F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長輩們的過分溺愛,造就了他們自私的個性,責任心、集體觀念不夠強,對別人的關愛也不夠,更不用說無私的奉獻精神。
課文講述了高爾基和兒子之間“栽花賞花”“寫信教子”的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之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全文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表達肢體,語言清新,含義深刻,有父子之間親情的愛,還有廣博的人間真情,讓學生從中感受偉人的博大情懷,洞悉為人處世之道。課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第一節,交代了高爾基和兒子之間的關系;第二至五節是第二部分,介紹了兒子來探望他時種下了花草,來年春天,花全開了,高爾基感到很高興;最后一部分是課文的最后三小節,通過信的內容揭示出一個道理:生活中,“給予”永遠比“索取”愉快。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文通過兩件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唐老師能在初讀課文時,設計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發生了什么事?并提供句式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以訓練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詞語的學習和積累。如學習“姹紫嫣紅”一詞,同時幫助學生積累類似的詞語有:“五顏六色”、“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等。利用填空題進行說話訓練,有的學生運用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說話練習,有的孩子很機靈,能夠巧妙地運用已積累的好詞好句進行說話練習。語文課堂中的聽、說、讀、寫基本功訓練扎扎實實,循序漸進。另外,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環環緊扣,師生互動較好,教師的語言簡潔,教態親切和藹、自然大方。板書設計合理,清楚、規范。
第九自然段中“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點精之筆,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兒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一個讓"所有人都需要"的人。唐老師抓住兒子會怎樣給父親寫回信?這一問題,來突破難點,唐老師能夠聯系生話實際,舉了一些實例,讓學生懂得: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一個讓所有人都需要的人,那是多么快樂幸福的事,如果讓學生也多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就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由于時間有限,這一中心,也是文章的重點,沒有充分講透徹。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改進。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高爾基和他兒子》評課稿08-0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05-29
學習《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有感12-17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實錄范文06-26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堂實錄07-0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教學實錄范文07-04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分析06-19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15篇06-05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堂教學實錄07-01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堂實錄及點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