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隨筆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1、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鉆研教材,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做到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2、采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剛開始,很多學生都沒有這個習慣,我便采用表揚少數,帶動多數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的。鼓勵中慢慢地形成習慣。現在,我班學生都能自覺地做到這一點。
二、在課堂中不斷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一個會提問的人就是一個會學習的人。
三、在班級中開展“奪旗評星’活動,不斷規范學生的各種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寫字姿勢較好,字寫得漂亮,獎勵他一面小紅旗;上課時,發言積極,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獎勵一面小紅旗;習作中作文寫得好,獎勵一面小紅旗;考試時,能認認真真完成,不粗心,成績優秀的同學,獎勵一面小紅旗。一個月下來,得到十面小紅旗的,被評為語文學習先進分子。這學期,全班同學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高漲。
3、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
我們班學生人數較少,后進生轉化就成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為了做好工作,我常到學生家中家訪,和他們的父母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在班上開展“一幫一”結對子活動,為他們找一個小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開小灶”,每課跟進,要求生字詞語過關。
4、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后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一、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獲了許多東西。
二、好詞佳句的收集。我讓他們每天搜集四個好詞,三個好句。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學生的詞匯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在作文中也經常能發現他們寫的好詞好句。
三、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成語接龍、講故事比賽、語文新聞發布會等,學生的興趣很高,在活動中他們既增長了知識,又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學的經驗的不足,本學期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有:
一、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本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其中有一些學生在習慣方面存在著的問題--寫字習慣很差,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還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二、寫作方面水平差異太大。班中學生的寫作興趣比較濃厚,但優生與差生的差異比較大。導致全班學生的寫作水平發展不夠均衡。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加以克服。
三、受條件的限制,學生的閱讀量還是較少,課外知識不豐富。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隨筆2
時間如行云流水,我擔任四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半個學期了,這半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于理性,對于外界事物,側重于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伙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2、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四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四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里,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里,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二、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三、做到“三個一”,胸離座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四、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要“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系似的。
五、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后,才能發言。
六、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范,不敷衍老師。
七、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
八、每學完一課,要做好復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于嚴肅,但我認為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于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3、認真備課:
這前半學期學校讓我收獲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4、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四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列如四年級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拼音和識字。在學拼音時運用形象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識字時,運用古代的造字法幫助學生識字。提前教會學生查字典,運用字典學習拼音、字詞。學完拼音后,讓學生用寫日記的方式學習寫作,想什么寫什么?拼音、漢字都可以。一學期末,大部分學生能寫出100多字通順易懂的所見所聞了!
5、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幾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
握得不夠扎實,這還需要在后半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隨筆3
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教師恰到好處點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時間分配拿捏到位,課堂教學有效且高效等等。當我們的課堂用條條杠杠去維系,用分分秒秒去評價時,“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否就顯得無從說起了呢?當然,我并不否認這些標準,但總覺得對于語文課堂來講,“有效”如何來定位?如何來表述?應該有關乎于心靈深處的東西。因為“課堂教學,不僅應該是有效率的,也應該是有靈魂的。”
今天在階梯教室聆聽肖川教授的講座時,“真誠”、“深刻”、“豐富”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閃爍著光亮躍入了眼簾。沒有深奧的專業術語,沒有高屋建瓴的闡述,一改犀利的筆鋒,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語,細膩地點評著閆學老師的一堂語文課。跟隨著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鋪陳,我享受著一堂好課的魅力。
“真誠”,一個富有溫度的詞語。我想,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虛假的“真話”。學生不會為了迎合教師的意愿,說誰都會說的套話,說違背心意的話,說所謂的標準答案,說不會節外生枝的話,而是以一個擁有知識與經驗,擁有自身信念、價值觀、興趣與需要的生命主體站在文本面前,建構自己獨有的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精神樂園。教師不是課堂“外在的專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學生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參的解讀,進行著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扼殺學生主體生命感悟的教學,而是作為“內在于情境的領導者”,設計具有張力的問題,在開放的情境中與學生交流閱讀文本的“非常細膩的個性化的真誠的理解”。這些對話“都像是從你內心世界里流溢出來的”,如花開花落,似云卷云舒,一切都因心靈正在舒展。
“深刻”,一個關照心靈的詞語。我想,“深刻”的東西往往會令學生記憶猶新。它不一定是一個啟示,一段深情,一則真理。“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維的警覺”,“理智的挑戰”,“認知的沖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價值觀的顛覆,肖川教授認為只要能喚起學生“驚異感與想象力”的,就體現了教學的“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確,思維價值不高的問題,欠缺智慧的點撥,深度不夠的結語,無關痛癢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于積累得不多,研讀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鐘變單薄了,膚淺了,偏頗了。在埋怨學生發言不夠精彩,課堂氛圍缺少靈動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要反問一下自己:我的教學主題貼近學生嗎?我的教學設計觸動學生了嗎?我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了嗎?
“豐富”,一個感覺充實的詞語。我想,至于課堂上的“豐富”,不僅僅在于數量上的多,更在于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讓學生的心靈蕩漾其中”。
讓我們一起來做幸福教師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隨筆4
自從我參加工作來,我就一直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這次學校安排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真是感觸頗深。因為對教材不熟悉,個別學生基礎又差,所以我付出了很多。鉆研教材,細致備課,了解學生,耐心輔導,向其他老師學習,我盡了的努力來教好書,上好課。
我深深知道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語文教學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現有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下面,我就談談教學四年級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認真鉆研教材,把握重點難點
面對新的教材,我首先把教材認真地整體誦讀,研讀《語文新課標》,再細細閱讀每一單元的文章,明確每個單元的訓練重點,然后再鉆研每篇課文,確定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也能基本做到得心應手。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學好語文,從習慣抓起。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開始階段,打好堅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這個班的學生有的愛拖欠作業,有的字跡潦草,有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因此,我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習慣的養成教育。例如,學生書寫潦草,不規范,我便尋找其中的原因針對性的指導,要求學生每天練字開展寫字比賽,表揚優秀者,耐心說服字跡潦草者,督促其糾正不良書寫態度和習慣。良好的寫字習慣是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上來了。
三、夯實基礎知識,引導課后復習
語文,就是學語,習文。識字、寫字教學不能放,朗讀練習不能少,寫作練筆很重要,語文課,花俏什么,扎扎實實,簡簡單單才是本色語文。于是,我在識字、寫字教學時,用形象化的語言和形象化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美好的境界,并幫助他們掌握寫字技巧,對一些容易寫錯的或者混淆字詞做到防患與未燃,如即、既等。教學生字詞,做到講透,并指導方法。針對班上大部分學生漢語拼音沒過關的狀況,我反復強調漢字的讀音、聲母、韻母,還帶拼音聽寫,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這一部分學生在這一方面有了明顯進步。此外,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精講精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子曰:“溫故而知新。”學生學完了一篇課文或一個單元之后,我便引導學生對課堂筆記作一番整理,在溫習與梳理中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夠較好地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為了不讓后進生掉隊,我花費了很多精力,上課時關注,課后補習,個別輔導,同學幫助……想方設法讓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四、關愛學生,賞識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學生意識到教師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幫助,還是嚴肅的批語甚至是必要的斥責,學生都會樂意接受,同時你上的課他也會喜歡。于是我不但從學習上關心學生,還從生活上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一個班的學生不可能都是你心中的乖孩子,對一些調皮的學生,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賞識的眼光來對待他們。對自卑的學生,鼓勵與賞識會讓他們樹立信心,走向成功,對屢犯錯誤的學生,聰明的懲罰會在鞭策中讓他們戰勝自己,找到自我。恰當的懲罰是必要的。在激勵教育,賞識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今天,我們要賞識每一個學生,而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良習慣不能聽之任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改革也不可能一夜就能完成,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在實施教育改革中必定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因難。我們不能簡單的否定,也不要被一時的困惑所擊退,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到美好的未來,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隨筆5
我們如果細心不難發現,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達到愛讀、善讀、自己照著讀的境界。2、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3、 采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4、 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二、經常進行朗讀基本功訓練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范讀領略,模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師范讀,當然,范讀是隨機的,要選擇好時機,我一般不再初讀課文前范讀,而是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我才范讀。
四、采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愿讀,樂讀
朗讀的形式有:齊讀與知名讀;輪讀;男女輪讀、小組輪讀等。配樂讀;分角色朗讀對話 較多,故事性較強,語言生動的活潑的`課本可以分角色朗讀。比如:《松鼠和松果》的教學中,我讓同學們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我讀旁白,這樣反復讀了兩遍,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接著我又讓學生換角色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更濃,讀的投入,對課文的理解也很有幫助。
五、注重朗讀評價
我們要善于聆聽,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的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的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我們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與肯定。學生們在我們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品讀
在教學中要充分給予學生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中流淌。
總之,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正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0-12
小學語文老師的隨筆06-28
小學語文老師隨筆06-28
小學語文老師隨筆03-28
小學語文老師的隨筆03-21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隨筆07-26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隨筆10-22
小學語文教師感悟隨筆10-22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