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徑》課后反思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佳路徑》課后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佳路徑》課后反思1
《最佳路徑》這篇課文講述了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從法國老太太賣葡萄的做法中受到啟發,設計了迪斯尼樂園的最佳路徑的故事。情節生動有趣,道理淺顯明白,孩子們學得興致盎然,正當我為今天的教學效果感到滿意,以為可以結束教學的時候,有個孩子提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老師,我覺得那位老太太這樣賣葡萄也有不好的地方。要是有人不投入5法郎就摘走一籃葡萄怎么辦?”她的質疑立即引來一片附和:“要是有人不但不交錢,還把葡萄帶出去賣,那她不是虧了嗎?”“還有的人不買葡萄,就在葡萄園里吃個夠。碰到酸的、不好吃的就亂丟,那怎么辦?”……
學習這個自然段時,我原來設計的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人們在無人看管的葡萄園里自由自在地采摘葡萄,盡情享受自己動手、體驗收獲的樂趣。沒想到孩子們并沒有在我設計的“烏托邦”里逗留太久,就馬上回到現實中來了。
聽了孩子們的發問,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們的國民素質太低了,孩子們一定是平時見多了那些不誠實的行為,所以很自然地將他們對人們誠信行為的懷疑態度與文本中的情感認知聯系起來,這就產生了差距。
面對孩子的質疑,我該如何說服他們?怎樣才能讓他們明白誠信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呢?情急之下,我想到了超市這一自選商場的經銷方式。于是就以超市為例,啟發孩子:“在我們的身邊,超市也是這樣一個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地方,那么當你們在超市購物的時候,會不會把超市里的商品偷偷裝進你的口袋帶回家呢?”孩子說:“不會,因為有攝像頭,還有人看著。”“那要是沒有攝像頭,周圍也沒有人看見呢?”有的同學說“不會”,有的同學笑笑說“有可能會”。我說:“是啊,人的道德水平有高低之分,有的人不管有沒有人看見,他都會做一個誠實的人,這樣的人就值得我們信任;有的人只要沒有人看見,就會做一些違反道德標準的事,這樣的人就不可信任。那么葡萄園里的顧客是不是值得信任的人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來說明。”孩子們從文中找出了“她的葡萄最先賣完”來說明那些顧客是值得信任的人,所以葡萄才能賣完。
唉,這個“疑”解得挺費勁,上完之后總覺得自己導得太多了,幾乎要取代了孩子的思維了,卻還是找不出理想的解決辦法來,心里感到很郁悶。
無獨有偶,在聽同年段鄧老師的課時,一個孩子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老師,要是有人不付錢就摘一籃葡萄上路怎么辦?”這個時候,鄧老師的處理就比我智慧得多了。她首先肯定孩子的想法,說:“是呀,起初老太太也有這樣的擔心,可是事實證明她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她的葡萄總是最先賣完。這也告訴我們,給人自由、任其選擇就包含著對人信任,給人尊重。而那些顧客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是值得信任的人。”我在心里暗暗佩服,鄧老師因學利導,在解答學生的疑問中自然地揭示了“給人自由、任其選擇就包含著對人信任,給人尊重”這個道理,實在是妙呀!
我不禁由此想到:因為鄧老師對教材的鉆研比我深入,課備得比我充分,所以教得比我到位,學生在這節課中的收獲也比我的學生大。那么,這之間的差距就是我欠孩子們的了。——真的應該好好備課,精心預設,這樣面對孩子的質疑,才能游刃有余。
《最佳路徑》課后反思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兩個字只識不寫。理解并積累“漫山遍野、微缺乏道、啟發、優雅”等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
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并感受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如何讓同學理解這“最佳路徑”蘊含的智慧,同時又能讓這種智慧敲開小朋友們的情智之門,與之共鳴碰撞,激發他們創新的火花。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
模塊一:直接引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俺們知道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經過三年的施工,馬上就要對外開放了,這位世界級的大師,現在竟為各景點之間的道路設計而一籌莫展。
對于這道路,聽說他已經修改了50多次,可他都不滿意。現在只好暫時放一放,到外面的世界尋找一下靈感了。就在這次外出的途中,格羅培斯獲得了啟發,設計出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并且-------
(出示第7節)同學齊讀
2、為何評委們要將最佳路徑授予迪斯尼樂園的路徑呢?讓俺們先看看他獲得什么啟發?又是怎樣設計路徑的?
現在,俺們已經隨著格羅培斯來到了――(法國的鄉間葡萄產區了)。
模塊二:走進葡萄園,感受老太太賣葡萄的智慧
1、當他在葡萄園中經過時,他看到了什么?細細讀讀這局部內容。
同學邊讀邊思,交流
2、(出示表格)同樣都是賣葡萄的,可你們發現其他人賣的與那位老太太賣的有什么不同呢?
人物 采用方法 結果
老太太
其他園主
A、同學朗讀,對比分析,自身按表格考慮。
B、師生交流,完成這個表格。
3、假如是你,你愿意買誰的葡萄?為什么?再讀考慮,老太太的做法為何受歡迎?
4、由此總結延伸:
原來的商場現在幾乎都改成超市了,你們知道為什么超市會比原來的商場更吸引人呢?
(引導同學體會出:一切為了客戶的方便,給客戶自由選擇的機會。)
5、總結深化
老太太賣的葡萄,超市購物,他們都有一個一起的一面,那就是充沛尊重消費者,一切的設計都為消費者考慮。這種就給人充沛的自由,讓客戶有自身的選擇。
(板書:給人自由 任其選擇 )
(出示句子)“她這種給人自由……”一句,引導同學多讀幾遍體會。
模塊三:感受最佳路徑的設計
1、老太太賣葡萄的方法,給了格羅培斯什么樣的啟發?他現在是怎樣做得呢?
自由讀5-6節體會。
2、交流:
A、回到住地,他是怎樣做的――拍電報:撒下草種,提前開放
B、半年后,迪斯尼樂園出現了很多小路,這些路――有寬有窄,優雅自然。
3、為什么會出現“有寬有窄”呢?
現在整個空地上出現三種情況:一是長滿了綠草,這說明這兒――(沒有人行走);二是被踩成寬路說明這兒――(是大家必經的路);三是比較窄的路,這說明――(雖然有人走,但不是太多)。
4、這與老太太賣葡萄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處?
5、格羅培斯也就這樣讓人按這些踩出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同學們,你們說說,格羅培斯原先的50次設計的路徑,與這些按人踩出痕跡設計的道路會有什么不同呢?
(再次讓同學明白,原來的設計并不一定能完全滿足游人的需要,不一定是最佳的路徑,而后者的'路徑,就等于是游客自身設計的。)
6、總結:是啊,正是這種“給人自由 任其選擇”的路徑設計使得他獲得世界最佳設計的美譽。
(出示第7節)讓俺們一起帶著贊美的語氣朗讀最后一節
模塊四:延伸認識,深化主題,領悟智慧
1、(出示討論)
①、學到現在,你認為這最佳路徑究竟是誰的最佳呢?(游客的最佳選擇,方便快捷。格羅培斯的最佳,他發明性的完成了他的設計。專家眼中的最佳。因為道路是優雅、自然的。)
②、有人說這項獎不能頒給格羅培斯,因為這是受老太太的啟發,并且是游客自身走出來的。那么這到底算不算格羅培斯的杰作?格羅培斯是否稱得上大師?
點撥一:老奶奶和格羅培斯都采用了“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但他們的動身點不同。老太太是無奈之舉,而格羅培斯是自覺地為人著想!
點撥二:這50次的設計到底有沒有什么價值?靈感不是偶然的,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2、最后請小朋友們給格羅培斯寫頒獎詞。
3、(出示獲獎感言)格羅培斯的一句話“其實那并不是俺的設計,而是游客的智慧”
師總結:格羅培斯正是憑著謙虛的胸懷,精湛的設計,精益求精的精神獲得了“世界建筑大師”的稱號!
板書:6、最佳路徑 給人自由 任其選擇
《最佳路徑》課后反思3
《最佳路徑》是一篇內容生動、意蘊深遠的課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為迪斯尼樂園設計路徑的故事。在一開始教學時,我就和孩子們聊起了什么“米老鼠”、“唐老鴉”、“白雪公主”。趁孩子們興趣高漲時,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嗎?迪斯尼樂園中最著名的不僅有這些,連其中的路都很有名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那么就拿起書好好去讀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捧起了書,等孩子們讀完了兩遍書后,我又拋出了這樣的問題:最佳路徑是什么?什么是最佳?為什么說格羅培斯的設計是最佳路徑呢?請學生再一次讀書。這次,孩子們讀得速度明顯放慢了。讀完后,我沒有急著讓他們交流,而是又拋出一個問題:格羅培斯的創作靈感是哪兒來的呢?這次著重讓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落。在三個問題的引領下,孩子們已經讀了五、六遍書了,此時我知道時機已成熟,于是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課文后的收獲。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談了各自的體會。他們說到格羅培斯對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大傷腦筋,但正當他傷神的時候,卻豁然開朗,老太太的`做法給了他啟迪。于是,他讓員工撒下草種,提前開放,其實格羅培斯的這種做法也正是給人自由,任其選擇,正因為他尊重、信任人們,所以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最佳設計。說實話在交流各自的收獲時,很多學生的體會談得相當精彩。
學完了課文,我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們做老師的沒能給學生一雙慧眼,或者說擦亮學生的眼睛,讓他們去發現、去探索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總之,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著手:
一、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快速提取、概括信息。
二、緊扣詞句:感受設計之難。
三、讀懂兩種賣葡萄的方法
四、自讀談體會,懂得什么是最佳。
【《最佳路徑》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西師大版《最佳的路徑》課后教學反思06-25
《最佳路徑》教案07-02
最佳路徑教學實錄07-01
《最佳的路徑》教學實錄07-01
最佳的路徑教學實錄07-01
《最佳路徑》的教學實錄06-26
《最佳路徑》教學實錄06-26
最佳的路徑課堂設計07-02
最佳路徑教學設計04-09
最佳守衛的教師課后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