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輿情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輿情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輿情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輿情調研報告1
一、工作原則
1.準確把握、快速反應。輿論事件發生后,首先與區委宣傳部取得聯系,力爭在第一時間準確、權威信息,穩定公眾情緒,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公眾猜測的不準確報道,掌握輿論的主動權。
2.加強引導、注重效果。提高正確引導輿論的意識和工作水平,使突發事件的輿論有利于全區和財政工作,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處置。
3.講究方法、提高效能。堅持輿論突發事件處置與宣傳同步啟動、同時落實,積極引導和應用好媒體,處置輿論突發事件的各部門密切配合輿論工作,確保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新消息,正確引導輿論。
4.嚴格制度、明確職責。完善我局工作信息報送制度,加強組織協調和歸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確責任,嚴明紀律,嚴格獎懲。
二、組織機構
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應對、早處置日常工作中發生的輿論,經局黨組研究決定后,預成立達州市通川區財政局輿論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由黨組書記、局長黃本松同志擔任,副組長由黨組副書記李京同志擔任,局內設股室預算股、國庫股、債金股、黨建辦、行財股、監督局、社保股、投資股等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輿論的評估、預警、分析和報告工作,主要工作職責為:
1.根據輿論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啟動應急預案,決定各相關股室介入突發事件的處置。
2.對輿論突發事件與信息應急處置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報告,提出解決方案及處置措施,確定相關股室進行處置。
3.落實上級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應急程序
輿論應急,應堅持以正面導向為主,把握主動權,增強事件處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體程序為:
1.各股室(中心)要密切注意輿論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向局主要領導報告,由各科室負責人對事件進行初步分析,根據事件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召開局輿論應急處置工作會議。
2.輿論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人參室接到報告后,召開應急會議,有針對性地布置處置工作,形成新聞通稿并組織宣傳報道。
3.工作領導小組將輿論情況及時以書面形式上報區委宣傳部,及時上報事件有關信息,并與新聞媒體及時保持信,息溝通。
4.做好突發公眾輿論事件的24 小時全程處置工作的文字、聲像記錄工作。
四、健全制度
1.建立信息反饋常態機制
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切實加強工作調度,認真做好信息反饋,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
2.建立健全輿論監控體系
一是做好新媒體管理工作。局網絡管員為辦公室工作人員李進濤,網評員為席峯、陳瑋,加強新浪微博等網評工作,積極應對媒體輿論,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傳播的輿論信息正能量。二是由網絡管理員加大監測監控力度,做到早發現、早上報、早應對、早處置。
3.健全信息公開制度
要全力做好信息公開透明,尤其是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要做到及時、客觀、透明,把握輿論的主動權,最大程度消除突發事件所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促進事態向良險方面發展。
輿情調研報告2
為快速妥當應對政府辦系統政務輿情,有序引導輿論,有效預防、減少和消除政務輿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切實提升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推動政務服務工作優質高效的良好輿論環境,依據有關規定,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則
(一)積極主動原則。
要切實增強輿情意識,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建立健全政務輿情的監測、研判、回應機制,落實回應責任,做到不缺位、不失語、不被動,牢牢抓住政務、輿情回應工作主動權。
(二)及時有效原則。
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建立網絡信息監測、報告、通報制度,做到第一時間監測、收集,第一時間上報、研判,第一時間核實、處置,第一時間、回應,提高輿論工作的統籌能力、管理能力和引導能力。
(三)分級負責原則。
按照“誰聯系、誰負責”的原則,依法依規組織實施政務輿情應對處置工作和應急處置工作。
(四)協調配合原則。
堅持做到統籌協調,通過上下溝通、左右配合,形成信息共享、合力處置、共同應對的局面。
(五)正確導向原則。
堅持做到正面引導,通過政務信息準確、真實、權威,通過主流媒體、網絡和公開平臺的全面回應,做到口徑一致、步調一致,傳導社會正能量,發揮輿情在傳播政務信息、引導社會輿論、暢通民意渠道中的作用。
二、組織領導
成立縣政府辦政務輿情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由辦黨組書記、主任蔣興東任組長,副主任劉鳳田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及各組室負責人為成員,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本單位政務輿情的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社會發展組,負責日常工作。
三、處置程序及辦法
(一)加強政務輿情收集
要做好對涉及本單位網上負面敏感信息的監測工作,安排專人和力量,加強對主要網站、論壇、貼吧、博客、微博、微信、微視頻、移動客戶端等平臺上傳播的重大負面敏感信息的監測收集,形成“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的輿情監測體系,及時掌握輿情動態,并立即向縣網信部門報送信息。
(二)科學分析研判
要規范政務輿情研判標準,對涉及本單位的相關政務輿情,根據輿情內容、公眾反映、媒體介入程度等,準確判斷回應價值。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的重大決策出臺前,科學預測、綜合研判可能引發的各種輿情風險,并制定相應的信息、宣傳解讀、輿情應對整體方案。對可能出現的重大敏感政務輿情,及時形成輿情分析報告,對事件的性質、輿情走勢、可能出現的風險等進行認真評估,提出預控處置意見。
(三)規范政務輿情的應對處置
建立健全政務輿情回應預案,加強政務輿情回應預案動態管理。發現輿情后,要客觀全面調查事實真相,依法依規進行處置,采取多種應對措施,及時權威信息,講清事實真相、政策措施以及處置結果等,正面引導社會輿論,消除公眾疑慮,降低輿情熱度,控制輿論導向。對重大突發事件引發的政務輿情,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XX縣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有關規定應對處理,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向社會簡要信息,隨后初步核實情況和政府應對措施,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工作。
(四)分類回應反饋
對收集到的輿情信息,區別不同情況,進行分類回應。凡涉及本單位的重大突發事件,要在網信部門指導下,按程序及時回應信息,公布客觀事實,并根據事件發展和工作進展動態信息,表明政府態度。對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要作出權威、正面的回應,闡明政策,解疑釋惑。對錯誤看法,要及時信息進行引導和糾正。對涉及本單位的網絡謠言,要及時相關部門辟謠信息,在及時回應的同時,將涉嫌違法的有關情況和線索移交公安機關、網絡監管部門依法依規進行查處。要進一步加強專項輿情回應引導,重點圍繞經濟數據和經濟形勢、重大改革舉措、重大督查活動、重大突發事件等,做好專項輿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回應工作。
(五)政務輿情應對總結評估
在相關政務輿情被消除或趨于平穩后,要根據輿情的發生、傳播和處置情況及時進行總結、梳理、反思,將應對處置工作書面報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處,并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應對政務輿情的能力。
輿情調研報告3
隨著網絡輿情在高校范圍的發展和滲透,高校網絡輿情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進行積極探索,認真研究高校網絡輿情視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點、新問題、新挑戰,正確引導校園網絡輿情,占領網絡新陣地,強化網絡綜合管理,不斷提高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在“建好網”上下功夫,著力擴大網絡主流輿論陣地
(一)創新宣傳內容和方式,不斷壯大高校主流思想陣地
網站建設在形式上要注重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的統一,在內容上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又要突出服務功能,在宣傳手段上應多樣化,發揮網絡“多媒體”優勢。堅持理想信念與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相結合、道德基礎與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主流思想輿論與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引導管理相結合、文化傳承創新與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體現時代要求的大學文化相結合。利用傳統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論壇等形式結合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針對高校網絡輿情中大學生們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在網站上引領并設置熱點專欄、輿情互動板塊、留言板塊,增強紅色網絡文化信息傳播的方便性、快捷性、及時性,使主流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大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
(二)把握網絡內容導向,不斷加強輿論引領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的內容,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好網絡輿論導向,旗幟鮮明的與錯誤言論、思潮展開批評,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做到在網上有黨、團組織的聲音,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打造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紅色網站”,唱響“主旋律”。
(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網絡建設,開放學習網絡資源
以生為本,鼓勵學生社團組織在學校網站開設校報、校園網絡BBS、校園廣播站、校園電視臺等板塊。開展網上知識競賽、問卷調查、網頁設計、網上警示教育等活動,讓學生成為網絡空間主體,滿足大學生求新、求異、求特的需求,鍛煉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網絡參與、網絡批評、網絡監督,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在“管好網”上出實招,切實提高網絡管理水平
不斷完善和健全網絡管理制度,加強高校校園網站聯盟建設,對于高校BBS等信息交流平臺,建立相關條件準入機制,嚴格實行用戶實名注冊制度,加強校內網站與網絡用戶的統一歸口管理,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數據庫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級責任制。必要時,可與轄區公安局網絡監察處合作,在校園網設置網絡數據監控服務器,連接校園網核心交換機,方便公安局遠程監控和查找學校用戶網絡信息訪問和情況。同時,不斷加強網絡技術手段的研究和應用,建立和完善校園網絡的安全防護、信息適時監測與跟蹤系統,加強綠色信息屏障,對網絡不良信息進行過濾,對部分信息進行分級處理,堅決抵制有害和低級庸俗等各類消極、灰色信息,通過信息技術層面更好的協助網絡輿情的管理。
三、在“用好網”上建機制,有效開展網上輿論引導和思想疏導
(一)完善輿情信息的采集處理機制
高校網絡輿情信息的監控、采集和研判是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一是要完善高校輿情監測系統。運用科學方法多維度從學習、生活等角度對網絡中的'輿情信息進行實時“t望”監測,自動挖掘采集、分析、匯總和監視,有效鑒別、合理篩選關鍵信息。同時,可利用網上搜索引擎,劃定一些關鍵詞縮小搜索范圍,在大學生聚集較多的網站、論壇,劃分搜索頻段,有針對性的進行監測和信息采集。二是建立高校網絡輿情信息上報機制。暢通班級――院級――學校三級校園信息收集輿情信息渠道,發展一批信息員,有的放矢,重點關注與大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輿情信息和傳統媒體及網絡媒體平臺的輿情信息,特別在如“兩會”、“”等敏感時期要切實24小時輪流值班跟進。
(二)輿情內容的分析研判報告機制
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監測內容主要關注涉及學校管理、維權、吐槽、泄憤類以及關于國家、政治、社會等復合性輿情信息,這是反映學生思想動態的一個重要窗口,因此高校要關注日常網絡輿情動態。一是要加強分析歸類。對輿情敏銳深入分析,判斷輿情事件的真偽、所屬類型、發展程度、輿論訴求等細節,將碎片討論歸納為條理有序的觀點論據,總結輿論對于討論內容的主要態度,統計不同觀點的動態比例傾向。二是要綜合研判。一方面,對涉及的部門進行分析判斷,及時協調有關部門進行溝通處理;另一方面,對根據輿情關注的焦點和發展情況提出預測性研判和動態性研判,及時預測事態發展趨勢并加以跟進,做出相應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的符合實際情況的決策判斷。三是要報告反饋。在對網絡輿情綜合分析研判的基礎上,及時“上傳和下達”,將有關信息客觀、全面、及時上報給相關領導和下達到相關部門,為輿情引導干預做鋪墊。
(三)輿情過程的引導干預機制
在深入了解輿情的原因及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采取“網上疏導”和“網下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干預。一是要主動設置議題。因勢利導,精心設計,積極主動營造校園網上熱點信息,形成輿論氛圍,在加強監控、引導力度的前提下開放輿論通道,“求同存異”,讓廣大學生對事件發展有一個交流討論的空間。必要時邀請校領導做客網絡,圍繞輿情,從官方角度回應學生提出的問題,以權威話語權爭取更多學生信任。二是要適時預警。一方面設立高校的預防預警機制,第一時間發現輿情,積極主動捕捉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動態。有效了解網民訴求,捕捉討論中的“敏感”話題,迅速查清輿情的根源和癥結,第一時間溯源,與源作者取得聯系,尋找問題所產生的原因,化管理為服務,尊重學生,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設立突發事件的應對反應機制。第一時間掌握態勢,了解網民態度傾向,根據事件發展情況制定應對策略,引導輿情,部門聯動,統一觀點,步調一致,分工合作,避免事態擴大化。三是要及時信息。創建網絡權威信息和溝通平臺,及時反饋,做到信息準確及時、公開透明,進行跟蹤報道、分享和轉載,實時回答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對群體性和突發性事件,更是要有節奏地信息通報,占領網絡輿論陣地,將輿情的范圍和影響控制住,保證事態不升級擴大,避免謠言產生和散布。
(四)輿情結果的評估反思機制
網絡輿情漸漸平息后,要做好后續總結工作。一是要撰寫輿情報告總結。通過撰寫輿情報告總結,層次鮮明突出事件的主要矛盾,不回避問題,盡量客觀公正地去揭示輿情事件發生的起因、發展態勢、網民訴求。二是要及時梳理經驗教訓。對整個輿情事件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并進行梳理,反思學校各職能部門對網絡輿情應對能力的狀況,加強溝通交流,共同探討輿情應對中的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輿情協調應對能力。同時,從完善制度頂層設計和輿情處理線路圖層面提出應對此類網絡輿情的切實可行的建議,供領導的下一步決策做參考。三是要跟蹤反饋。對輿情事件的后續態勢發展特別是輿論對問題解決情況的態度和可能衍生出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跟進,及時將有關情況反饋給學校有關部門并及時回應網民對事件的關注和質疑,妥善處理好事件的后續工作。
四、結語
面向高校網絡輿情和大學生思想實際,我們要善于借鑒多種學科的知識理論,拓展教育方式,創新高校網絡輿情的技術手段,規范高校網絡輿情平臺,加強高校網絡輿情應對機制建設,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輿情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網絡輿情分析報告09-03
網絡輿情排查情況報告10-15
調研報告07-15
調研酒店的調研報告優秀10-21
網絡輿情專報情況調查報告05-08
網絡輿情專報情況的調查報告02-13
個人調研報告02-20
人才調研報告03-28
動物調研報告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