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下教師資格面試試講教案:初中生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下教師資格面試試講教案:初中生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2、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理解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過程的異同點。
3、學習家蠶的生命史及其對人類的貢獻,通過“絲綢之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過程
難點:昆蟲與人類生活的聯系,生物科技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回顧舊知,提問:提問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幾種?什么是無性生殖?什么是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過程;無性生殖是不需要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多的生殖方式。)
追問:地球上種類最多的生物是昆蟲,那么種類繁多的昆蟲是如何生長如何繁殖后代的?我們一起來走進奇妙的昆蟲世界探討一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完全變態發育
展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視頻資料,提問: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絲綢從何而來?
(向西方販賣絲綢制作成的衣服和被子的商業路徑;蠶寶寶。)
講解: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蠶和繅絲織綢的,在數千年前中國的絲綢已傳布到了世界各地。
過渡:蠶寶寶又是怎樣吐絲的?
展示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的圖片,組織學生觀看并思考一下問題:
(1)家蠶各發育要經歷幾個階段?
(四個階段;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2)各時期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是怎樣多的?
(蠶蟲階段全身柔軟,有環節,8對足,以桑葉為食,有蛻皮現象;吐絲結繭后不吃不喝;最后羽化形成6足、羽披鱗的成蟲;最后成蟲通過交尾產下受精卵。)
(3)還有哪些動物多的生殖方式和發育方式與家蠶相似?
(蝴蝶、蒼蠅等。)
教師總結:像家蠶這樣,發育過程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有明顯的差別,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
2、不完全變態發育
多媒體展示蝗蟲發育過程圖片,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并思考以下問題:
(1)蝗蟲的生長發育經歷了哪幾個時期?比較蝗蟲幼蟲和成蟲的差異?
(受精卵、若蟲、成蟲階段;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基本一致,若蟲的翅膀未發育完全。)
教師總結:像蝗蟲這類昆蟲與家蠶不同,他們的發育過程只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
(三)鞏固提高
成語中,蟬的幼蟲變為成蟲的現象我們會用金蟬脫殼來表示,那金蟬脫下的“殼”是幼蟲的什么呢?
(外骨骼)
(三)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四)布置作業
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下教師資格面試試講教案:初中生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12-25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評課稿范文06-30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之生殖的類型說課稿06-22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教學反思12-13
生物《植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07-03
鳥的生殖和發育評課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