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優秀1
一、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并正確讀寫本課生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抓關鍵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心理變化。
2、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學方法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
1、搜集黃山圖片
2、自己制作的有關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更有聞名于世的崇山峻嶺。大家看看老師找的這幾幅圖片:觀察后詢問:誰知道這是什么山的景色?根據你自己搜集資料的經驗判斷一下?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分析:
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岳風景區,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黃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峨嵋之清涼、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衡山之煙云、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所以自古就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登黃山天下無山"的美譽。
天都峰山勢陡峭,坡度有八十度,險峻異常,一步一景,有爬山不看景,看景不爬山之說。下一個臺階頂你鼻梁,可謂高矣。好在爬個百十來米總有個緩沖地帶。歇一歇,再爬。小道臺階之窄,只容一人通過,上、下之人要你呼我喊,免得碰車,上下不得。至此已無回旋余地,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爬,望下看,頭暈目旋,不敢側目。真是步步險,步步緊,一步一重天。邊分析邊打出幻燈圖片【天都峰】
(二)讀文感悟
1、初讀課文,處理生字。不理解的詞圈出來,作好標記。本課要求會認的字不多,但都有難度,筆畫比較復雜。 “陡”放在圖畫中識記,可以理解字義,并注意和“徒‘的區分;“顫”用動作來理解;
“辮”和“辯”的區分:有絲線可以扎小辮兒,有語言可以辯論;“爬”中“爪”的捺起筆在豎上。
單個字集體指導后,逐個練習,全班寫好后,再進行下一個字的書寫。 2.看圖讀文,了解內容。同學們借助搜集到的黃山圖片,直觀的感受黃山的險和陡。【重放天都峰課件】 3.激發情趣,再讀課文。
補充材料也可由學生來完成。【天都峰高1892米,可以和本教學樓比較,讓學生感受,有了感受再去讀課文。】 4.抓住文中重點句子來讀。 “我爬得上去嗎?”──懷疑自己“叫人發顫”──自己已經猶豫不決了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1.同位練習朗讀不同角色的話,讀完后聯系上下文,說一說,兩個人為什么互相詢問,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2.“我”遇到老爺爺之后,兩個人的對話,體現了一個心情變化的過程。
發顫──奮力
(四)問題回顧,學習寫法。
1、找出文中描寫天都峰險陡的句子,并說一說作者為什么在這里要突出描寫天都峰的險呢?【為了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
2、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呢?生讀課文,引導揣摩“奮力,一會兒? ?一會兒?爬呀爬,終于”等詞語的意思。
3、爬上天都峰對小朋友和老人來說本來都是很難的事情,可是他們都做到了,原因是什么呢?可以根據上文一老一少爬山時的對話說一說。
【一是他們個人的奮斗和努力;而是能夠善于從別人身上吸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學習。
六、練習積累
1、課后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試著背誦。
2、把自己搜集到的黃山圖片辦一個“神奇的黃山圖片展覽。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2、理解是什么力量使老爺爺和小妹妹爬上天都峰的。
3、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2、理解“我”與老爺爺的兩次對話,尤其是最后一次對話。
3、準確掌握“居然”、“終于”、“汲取”等較抽象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課前積累:學生說說課余生活。
一、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爬天都峰》
二、學習天都峰的“高”、“陡”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都說不知道什么是“發顫”。這個詞在哪個段落呢?誰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齊讀第2自然段。)
1、 讀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你從哪兒看出天都峰很高、很陡呢?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詞句理解:
(1)高:“抬頭望”---說明“我”還在山腳下,不抬頭看不到峰頂。“啊”、“哩”表達了“我”的贊嘆,襯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嗎?”——這是個疑問句,對能不能爬上天都峰,連自己也產生了懷疑。通過這個懷疑進一步表現出了天都峰的高。
(2)陡:結合插圖幫助學生理解“從天上掛下來”
3、突破疑難:發顫
你覺得“發顫”是什么意思?小作者因為什么而“發顫”?
4、這時,小女孩會想什么?
三、理解他們“為什么會爬上天都峰”。
師:這么高、這么陡的天都峰,真是讓人鼓不起勇氣往上爬!但是,小妹妹、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是什么力量使他們爬上天都峰的呢?請你們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 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小妹妹爬上天都峰?
(生自由讀,師巡視檢查。)
1、小妹妹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
(1)指名學生讀小妹妹的話。
(2)是什么力量使小妹妹能爬上天都峰的呢?(班內交流討論)
a 明確:老爺爺的勇氣鼓舞了他。
b交流:什么樣的老爺爺
c看到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也來爬山,小妹妹說了什么?她是怎么想的? d受到鼓舞的小妹妹,是怎樣奮力向上爬的'?
(突出:一會??一會、攀著鐵鏈、手腳并用)
指導朗讀
e理解“終于”
師:小妹妹就這樣奮力向峰頂爬去。下面,老師接著念,同學們看到第7自然段,請注意聽:“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頂。”你發現老師念的和書上有什么不同 ?
那句子中有了“終于”這個詞,讓你感覺到什么呢請你們自己試著讀一讀,體會一下。
2、老爺爺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
師:小妹妹是受到老爺爺精神的鼓舞,才下定決心要爬天都峰的。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老爺爺爬上天都峰的呢?
課文中沒有具體告訴我們老爺爺怎樣受小妹妹勇氣鼓舞下決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們只要仔細讀書就能體會出來。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出示思考題:(l)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見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生默讀,師巡視、指導。)
小組交流匯報(理解“居然”)
四、總結本課的教育意義
1、師:上節課,同學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小妹妹和老爺爺互相道謝以后,爸爸為什么要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這一老一小哪點兒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
2、生活中你有沒有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例子?
3、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教師總結
1、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進步。
2、分角色朗讀課文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優秀12-13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7-06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4-18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精選07-04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7-04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3-0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2-25
小學語文《爬天都峰》優秀教學設計04-28
人教版《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1-16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范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