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伊索寓言》評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李老師的這節課從教學目標的制定來看,比較全面。“通過三則寓言的學習,了解伊索寓言的特點”落實了知識目標,“抓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和寓意,并從中獲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思想上獲益。最后“激發學生繼續閱讀《伊索寓言》的興趣,從中獲得更多的智慧”這一目標把學生從課內引向閱讀和生活的大語文天地。
二、從處理教材上看
李老師大膽打破教材順序,整合本課內容,從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狐貍和烏鴉》、《狼和小羊》、《龜兔賽跑》開始,到看寓意編故事結束,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抓住了寓言的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看
這節課設計思路簡單明了,說白了就是解決伊索寓言“是什么,怎么讀”的問題。
首先從講故事說起,單刀直入出示課題《伊索寓言》和學習方法“講故事、說道理”。尤其是“講故事”一詞,淡化了平常的教學用語,輕松拉近了學生和學習內容的距離。第二環節學習寓言《蟬和狐貍》,設計了三個問題:
a、用一句話概括內容。
b、看看他們是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有什么感受。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計頗具匠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們潛入文本,去關注故事主角的心里,語言和行為。這其實就是在落實“寓言怎么讀”的教學設想。然后進行學習方法的的遷移和運用,放手讓學生采用第一則寓言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方法靈活有變,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第三個環節在師生共同學習的基礎上看寓意編故事。“狐貍也會想辦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思維的定勢中,狐貍是個反面形象,而李老師試圖打破思維僵局,讓學生從正面入手去編故事,有益于啟發學生的多元思維,又落實了“思”、“寫”、“說”這一語文的最終目的。第四環節在前面學習運用實踐的基礎上,在學習此寓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寓言故事是由“小故事和大道理”兩部分組成,從而實現一課一得的目的。如果說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強調“舉一反三”,而這一節課是反三歸一,這一點正契合了時下我們倡導的語文主題學習的方向。陶行知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竇桂梅也強調“我們要用教材去教人。”這節課的設計理念就是感受語言,學習方法,啟發思維,培養能力,并把語文學習延續到閱讀《伊索寓言》,落實到生活中。作業設計,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課本學習出發,把學生引向課外讀書,然后實踐到生活中講故事,悟道理,并倡導親子閱讀。整節課設計緊扣“寓言”關鍵詞,又落實“寓言”的讀和用,課堂結構由寓言一線貫穿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閱讀之旅,指導了學生的做人之行。
四、從教師的基本功上看
首先教師教態明朗,表情很好的傳達出了老師的熱情,師生情景交融比較和諧。板書言簡意賅,條理工整,美觀。教師的教學語言清楚,有親和力,語調的變化也關照了學生的情緒,而且在學生學習時,沒有過多的重復性語言,去干擾學生的思維,保障了課堂的寧靜。
五、從教學效果上看
整節課學生在思維,負擔合理,學生學習輕松但不夠愉快。教師沒有營造好課堂氣氛。我覺得關鍵還是沒有注重細節,教師在課堂中有顧慮,目標中“抓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和寓意”落實得不好,放不開,教師的顧慮影響到了學生,學生生怕出錯,便不敢嘗試了。
這節課讀的也少,語文就應在反復多樣而愉快的朗讀中,親近語言文字,和文本對話。一方面落實語言文字的積累,一方面啟發思維的靈性,從而領悟語言文字的生命力。但這節課因沒有實現“趣讀”的愿望,便不能調動學生和教師對話的欲望。還有一點是教師評價語言較單一,不管學生對與錯,都應有激勵性評語。如最后編故事,一學生編“一只狐貍用彈弓瞄準打了一葡萄”,仔細想想,這個答案中,擬人的手法用了,得到葡萄的辦法想了,而且用語言表達了。這足以說明學生在學,在用,在表達,這是他一節課努力的結果。怎么能輕易否定呢?殊不知,這一否定將帶給學生多大的沮喪。所以,我希望我們的課堂是溫情的,是能夠關注學生情緒的,即便有了錯誤,學生也是樂意接受的。如果能夠肯定“你開動腦筋想出這個辦法真了不起,只是這個辦法或許只能讓你撿到半個爛葡萄。”如果能夠等待“你再試試說的圓滿點,好不好?”得著鼓勵的學生該有多開心啊!
總而言之,我們感受到語文主題學習的豐富性,簡簡單單教語文,真真切切做教師,萬里長征開始嘗試邁步了。這節課可謂喜憂參半。最后,我用一句話作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伊索寓言》評課稿】相關文章:
優秀評課稿優秀評課稿02-13
“比”的評課稿09-28
伊索寓言有感02-06
評鋼琴展示課優秀評課稿07-01
素描課的評課稿06-29
課賽評課稿06-28
心理課評課稿01-18
《掌聲》課評課稿07-30
課賽評課稿03-08
復習課評課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