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咕咚》評課稿經典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咕咚》評課稿經典,歡迎大家分享。
《咕咚》是一下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也是繼一上《小蝸牛》后出現的第二篇沒有全文注音的課文,只給部分難讀的字注了因,旨在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這一方法。謝老師今天教學了本課的第一課時,完成了識字和1至4自然段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課堂氛圍活躍,富有童趣
謝老師上課伊始,并用游戲熱身,讓孩子們模仿聲音,開心地讀嘩嘩嘩、呱呱呱等象聲詞,孩子們讀得很開心,這樣一下子調動了全部孩子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這開心的讀象聲詞游戲中,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掌握了知識點“象聲詞”,也知道了通過認讀這幾個形聲字的方法認讀了“咕咚”。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有讓孩子分角色朗讀,上臺表演等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符合了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玩中學。
二、識字方法多樣,扎實有效
一年級語文教學重在識字和寫字。而本課只有部分生字標注了拼音,所以教學本課的生字時,謝老師運用了多種方法,來引導學生識記字形。如用熟字比較“逃”,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來識記“掉”,運用組詞的方法識記“野”。而且,謝老師能把生字放在大情境中去認讀,少了枯燥的識字方法,孩子更樂于學了。
但今天的教學中也還有不足的地方,如本課的語文素養提升是引導學生“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謝老師今天只在第一幅圖時運用了這種方法,而后面的幾個自然段教學沒有很好的運用書上插圖的來幫助理解課文。可見,這樣的教學是還沒落實本單元的目標。
【《咕咚》評課稿經典】相關文章:
《咕咚》評課稿12-16
《咕咚》評課稿經典03-12
《咕咚》評課稿04-08
《咕咚》評課稿【薦】10-12
《咕咚》評課稿【經典2篇】12-19
【集合】《咕咚》評課稿5篇10-19
一年級語文《咕咚》評課稿07-03
優秀評課稿優秀評課稿02-13
“比”的評課稿09-28